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好写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它感染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诠释着对“善”的执着。身为农科院校,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立足自身学院学科优势和抚顺市地理位置优势,组建科技支农服务队。深入抚顺市周边农村区域,开展支农、助农、惠农志愿活动,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引领,通过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雷锋精神 科技支农 志愿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雷锋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作出指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总结18年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并将雷锋和志愿服务写进《纲要》,加以阐述。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学雷锋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
1.科技支农志愿活动背景
农业是民生之本,2004年至202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发布,着重强调了“三农”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所占据的比重之重。发展好、解决好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为了响应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立足学院学科优势,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支农服务队。生命工程学院将志愿服务与学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研究紧密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动物养殖场所等开展科技支农、科技助农活动,服务沈抚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2.科技支农实施过程
2.1生命工程学院师生组建科技支农服务团队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生命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组建11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教师为主,优秀大学在校生为辅的科技支农服务团队,相关学科教授参与指导开展工作。11名省级特派员涵盖食品、农业、畜牧业等领域,根据需求对接抚顺市木齐镇等10个乡镇。
2.2团队深入实地,开展支农、助农、惠农活动
(1)科技支农团队赴新宾县永陵镇那家林场调研
生命工程学院组织教师前往那家林场调研山区林地生态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通过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团队发现那家林场在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方向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林下参,已经成为抚顺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灵芝和桑黄在这里也有很高的品质。促进林下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科技支农团队赴南口前镇暖泉子村、洼子伙洛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服务队深入两村,为当地带去了现代农业专业书籍,并且考察当地葡萄种植基地、苹果种植园以及南果梨种植园,就品种选择、果树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果农进行了生动的讲解。通过农业科普讲座,农技人员培训,为广大果农带去先进的理论知识,帮助果农避免种植过程中所会面对的错误。同时通过“专家联系卡”的形式,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工作,对后续果农会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把工作做到农民的家门口,做到农民的心窝里。
(3)科技支农团队赴新宾永陵镇和响水河子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我院植物专业两位特派员教师带领团队深入新宾县永陵镇和响水河子乡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所在地水稻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对农民提出的农业种植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结合当下中草药的市场前景,详细的给农民朋友们介绍了中草药品种的选择,针对种植过程中会遇到的病虫害问题,详细的阐述了通过种植大环境的调控以及生理性病害的重要影响。
(4)科技支农团队赴清原镇和大苏河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我院植物专业四位特派员教师带领团队前往清原镇和大苏河乡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工作,对当地中草药和食用菌种植户给予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现场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及时给予防治办法。
2.3科技支农团队开展网络课程培训
为响应《科技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推成果强服务保春耕的通知》要求,我院科技支农服务团队开展网络课程培训,通过微信群新媒体平台等,定期为农民朋友讲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累计授课40余次,授课时长超过20小时,受益人数可达近万人。
3.科技支农实践活动意义
3.1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生命工程学院是以农科专业为主的学院,所包含的植物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园林专业为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支撑专业。每年有许多科研成果,而往常这些成果大都保留在专利和科研论文等理论层面上,“科技支农服务队”的组建,使得学科专家与农科学子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产出,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3.2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送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田间地头就是农业生产一线,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以农业为生存之本,常常是缺乏现代农业的理论知识。农科专业师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专题讲座、理论课程、实景教学等方式,增强农民的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有助于农民更好的展开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3汇聚青春力量,强化实践育人成果
生命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贯彻落实学校“理实融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内建立现代农业科技馆,帮助学生將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民身边,了解当今农业发展现状,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学农爱农,立志兴农”的思想境界,在一线学习专业,热爱专业,从事专业。切实增强学生使命感,心系农业,培养“新时代农民”,坚守初心,汇聚青春力量。 4.科技支农服务效果启示
4.1科技支农要坚持与农业生产结合
各地环境等差异大,不同的条件下,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不同。科技支农服务应该立足服务对象,从实际出发,将研究与生产结合起来,把农民当前遇到的困难作为主要研究任务,开展理论研究。
4.2打造“学雷锋”精品项目,常态化发展
沈阳工学院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身处抚顺这一雷锋精神发源地,在全校上下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生命工程学院利用学科优势,打造科技支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带去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并将长期坚持下去,常态化发展,脚踏实地做实事,承担起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基本职责。
4.3完善农业支援体系,保持队伍稳定
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农业更注重产业体系。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都是農民热切关注的问题,对农民的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支农服务队应该联合能源研究领域、农业机械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实现支农助农。
5.未来的提升方向
5.1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要融入到所有学科中,给雷锋精神提供了传播的载体。接下来,在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中都要植入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5.2加强与服务对象协调
我院科技支农服务对象大都是抚顺市经济落后的农村,离抚顺市区较远,这时候就显得协调各方的重要性。如果事先沟通出现偏差,会使得支农活动安排不够合理,给服务队支农活动带来困难,体现不出活动的效果。今后将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5.3搭建高校与地方的网络联系
高校是技术的提供者,是动力输出方。田间地头是科技支农服务队发挥作用的主要地方,而科技支农服务受时间影响,高校教师、志愿服务学生都有自身的工作,不能随时深入农民周围答疑解惑。搭建高校与地方的网络联系,有助于利用现代科技加强沟通,通过网络亦可实景进入田间地头,方便随时对农业生产进行现场服务,保持支农助农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殷强(1993-),汉族,男,辽宁省新民市,硕士研究生,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玉刚,万素梅,翟云龙等.新时代下农科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究—以塔里木大学小胡杨联合实践队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68-169
[2]王丹.探索雷锋精神引领下的治校育人模式[J].辽宁教育.2020.72-74
[3]翟元斌.对话与追问:如何解读“学雷锋志愿服务”[J].理评高地.2020.45-49
[4]谈笑,朱秋莲.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山西青年.2020.31,33
[5]邱建民,万学英.不断加强科技支农力度,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J].新疆农业科技.2009.3-4
关键词:雷锋精神 科技支农 志愿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雷锋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作出指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总结18年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并将雷锋和志愿服务写进《纲要》,加以阐述。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学雷锋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
1.科技支农志愿活动背景
农业是民生之本,2004年至202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发布,着重强调了“三农”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所占据的比重之重。发展好、解决好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为了响应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立足学院学科优势,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支农服务队。生命工程学院将志愿服务与学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研究紧密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动物养殖场所等开展科技支农、科技助农活动,服务沈抚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2.科技支农实施过程
2.1生命工程学院师生组建科技支农服务团队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生命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组建11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教师为主,优秀大学在校生为辅的科技支农服务团队,相关学科教授参与指导开展工作。11名省级特派员涵盖食品、农业、畜牧业等领域,根据需求对接抚顺市木齐镇等10个乡镇。
2.2团队深入实地,开展支农、助农、惠农活动
(1)科技支农团队赴新宾县永陵镇那家林场调研
生命工程学院组织教师前往那家林场调研山区林地生态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通过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团队发现那家林场在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方向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林下参,已经成为抚顺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灵芝和桑黄在这里也有很高的品质。促进林下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科技支农团队赴南口前镇暖泉子村、洼子伙洛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服务队深入两村,为当地带去了现代农业专业书籍,并且考察当地葡萄种植基地、苹果种植园以及南果梨种植园,就品种选择、果树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果农进行了生动的讲解。通过农业科普讲座,农技人员培训,为广大果农带去先进的理论知识,帮助果农避免种植过程中所会面对的错误。同时通过“专家联系卡”的形式,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工作,对后续果农会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把工作做到农民的家门口,做到农民的心窝里。
(3)科技支农团队赴新宾永陵镇和响水河子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我院植物专业两位特派员教师带领团队深入新宾县永陵镇和响水河子乡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所在地水稻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对农民提出的农业种植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结合当下中草药的市场前景,详细的给农民朋友们介绍了中草药品种的选择,针对种植过程中会遇到的病虫害问题,详细的阐述了通过种植大环境的调控以及生理性病害的重要影响。
(4)科技支农团队赴清原镇和大苏河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我院植物专业四位特派员教师带领团队前往清原镇和大苏河乡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工作,对当地中草药和食用菌种植户给予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现场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及时给予防治办法。
2.3科技支农团队开展网络课程培训
为响应《科技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推成果强服务保春耕的通知》要求,我院科技支农服务团队开展网络课程培训,通过微信群新媒体平台等,定期为农民朋友讲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累计授课40余次,授课时长超过20小时,受益人数可达近万人。
3.科技支农实践活动意义
3.1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生命工程学院是以农科专业为主的学院,所包含的植物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园林专业为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支撑专业。每年有许多科研成果,而往常这些成果大都保留在专利和科研论文等理论层面上,“科技支农服务队”的组建,使得学科专家与农科学子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产出,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3.2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送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田间地头就是农业生产一线,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以农业为生存之本,常常是缺乏现代农业的理论知识。农科专业师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专题讲座、理论课程、实景教学等方式,增强农民的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有助于农民更好的展开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3汇聚青春力量,强化实践育人成果
生命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贯彻落实学校“理实融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内建立现代农业科技馆,帮助学生將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民身边,了解当今农业发展现状,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学农爱农,立志兴农”的思想境界,在一线学习专业,热爱专业,从事专业。切实增强学生使命感,心系农业,培养“新时代农民”,坚守初心,汇聚青春力量。 4.科技支农服务效果启示
4.1科技支农要坚持与农业生产结合
各地环境等差异大,不同的条件下,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不同。科技支农服务应该立足服务对象,从实际出发,将研究与生产结合起来,把农民当前遇到的困难作为主要研究任务,开展理论研究。
4.2打造“学雷锋”精品项目,常态化发展
沈阳工学院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身处抚顺这一雷锋精神发源地,在全校上下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生命工程学院利用学科优势,打造科技支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带去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并将长期坚持下去,常态化发展,脚踏实地做实事,承担起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基本职责。
4.3完善农业支援体系,保持队伍稳定
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农业更注重产业体系。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都是農民热切关注的问题,对农民的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支农服务队应该联合能源研究领域、农业机械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实现支农助农。
5.未来的提升方向
5.1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要融入到所有学科中,给雷锋精神提供了传播的载体。接下来,在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中都要植入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5.2加强与服务对象协调
我院科技支农服务对象大都是抚顺市经济落后的农村,离抚顺市区较远,这时候就显得协调各方的重要性。如果事先沟通出现偏差,会使得支农活动安排不够合理,给服务队支农活动带来困难,体现不出活动的效果。今后将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5.3搭建高校与地方的网络联系
高校是技术的提供者,是动力输出方。田间地头是科技支农服务队发挥作用的主要地方,而科技支农服务受时间影响,高校教师、志愿服务学生都有自身的工作,不能随时深入农民周围答疑解惑。搭建高校与地方的网络联系,有助于利用现代科技加强沟通,通过网络亦可实景进入田间地头,方便随时对农业生产进行现场服务,保持支农助农服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殷强(1993-),汉族,男,辽宁省新民市,硕士研究生,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田玉刚,万素梅,翟云龙等.新时代下农科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究—以塔里木大学小胡杨联合实践队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68-169
[2]王丹.探索雷锋精神引领下的治校育人模式[J].辽宁教育.2020.72-74
[3]翟元斌.对话与追问:如何解读“学雷锋志愿服务”[J].理评高地.2020.45-49
[4]谈笑,朱秋莲.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山西青年.2020.31,33
[5]邱建民,万学英.不断加强科技支农力度,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J].新疆农业科技.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