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迢迢,水长长:从“教材习作”到“习作课堂”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教材实施课堂教学,应是教学常识;基于“阅读教材”研读实施阅读课堂教学,也已成共识。然而,基于“教材习作”研读来实施习作课堂教学,似乎还远未成为常态:一方面,低水平的教师照本宣科使用教材习作,实施“不作为”式的无效作文教学;另一方面,高水平的教师抛开教材习作,另起炉灶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难以辨识其与“教材习作”之间的内在关联。于是乎,基于教材习作研读来实施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路径,反倒寂寞冷清,难成气候。而且在目前国内教材习作编写不尽如人意的前提下,想走通从“习作研读”到“习作课堂”的道路似乎更为艰辛和漫长。
  鉴于此,本文尝试按照经典课程模式,依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三大步来思考“教材习作”研读的问题,试图疏通“教材习作”通往“习作课堂”的漫漫长路。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第一步:依托课标,研读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
  成熟的教材习作首先要对“课程目标”进行高质量的细化分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为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向。然而,目前国内的小学教材习作在细化“课程目标”方面还做得不够,需要教师依托课程目标,研读教材习作,高质量细化教学目标。这里的“高质量”意指“细化”的工作要基于一定的学理性研究和实践积淀,不是随意发挥。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1:“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把你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该教材习作的编写,明显是指向第二学段中的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是教材习作并未很好地细化该学段目标,基本上是课标中原话的转述。如果教师简单照搬教材提示,教学目标就会很空洞,难以落实。这时不妨基于学情,从具体的“文体类型”(在这里应是有助于激发儿童写作兴趣的、多元务实的文本类型,如童话故事、绘本、目录、购物清单、书信、博客留言等)、写作类型(比如吴勇老师所提的“兴趣性写作、功能性写作、故事性写作”)、相应的写作技能(语句连贯、情节完整、构思精巧、细节描写等)等角度,细化课标阶段目标,拟定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可以细化为:借助游戏活动,学生能用“博客留言”记录一件事情,语句连贯,情节完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经过这番研读细化,笼统的教材习作就聚焦到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上来。同时,也正是通过这一步,“教材习作”本身与“习作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形之间,就形成了较大的“弹性空间”,为实然的习作课堂提供了多元开放的设计空间。正是从这种意义上看,目前一些看起来脱离教材习作的优秀习作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意依托课程目标、结合教材进行“教学目标”的梳理和调整,将会更好地供普通教师实施常规习作教学。这应该是目前教材习作水平欠佳的情况下,大面积提高习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值得提醒的是,同一“教材习作”可能会研读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其质量差异会非常大,有经验积淀和理论储备的教师提炼的目标一般更为具体明晰、系统周延。因此这里建议教研组集体组织,以学年或学段为单位,系统梳理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有序修改。
  第二步:围绕目标,提炼开发习作教学内容
  理想的教材习作,还应该呈现明晰的写作教学内容,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恰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然而对于教材习作而言,问题恰恰在于其并未“合理安排课程基本内容”。纵观国内目前使用的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每册书中的“教材习作”部分鲜有超过10页的,所谓的“习作练习”设计往往只是提出一个话题,习作提示简要,习作要求笼统,写作知识介绍杂乱,写作技能提示不清晰,更无习作过程的系统设计和写作策略的细节指导。
  于是,围绕细化后的“教学目标”开发具体的习作教学内容,就成了“教材习作”研读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决定习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比如拟定了“情节完整”的习作教学目标,我们就要考虑:究竟需要学生经历怎样的习作体验、掌握怎样的习作知识、技能、策略,才能做到“情节完整”。目前这类习作教学内容非常匮乏,而这类教学内容的开发,又需要相当的学理基础,主要依靠课程专家和教材专家开发。但国内目前却把这一工作实然地落到了一线教师身上,于是有能力开发教学内容的教师把习作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无力开发教学内容的教师则只能糊糊涂涂进行“无的、无招、无效”的“三无”作文教学。已有研究表明,目前有87.4%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教的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教什么”,写作教学除了批改作文外,几乎难有作为。
  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特别需要教师从既有优秀习作教学设计和成熟教师经验中提炼教学内容,并要“以善小而为之”,从小处入手,开发点滴写作教学内容,服务于既定的习作教学目标。
  第三步: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多元“习作活动”
  从“教材习作”到“习作课堂”,除了细化习作目标、开发习作教学内容之外,还有一步很关键的工作,那就是习作活动的设计。离开有效的习作活动设计,再好的习作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都会沦为冷冰冰的说教,败坏学生的习作兴趣,无益于学生真实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正因为此,开发比较成熟的教材习作都很重视“教学化”的活动设计,即围绕既定的习作教学目标,设计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把相关的习作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拆解、融合进入教学实施过程中。比如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的《语言艺术》教科书,其中五年级第六单元“写一个故事”的教材习作,合计约3000字,设计的习作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涉及明确读者对象并形成问题意识、搜集积累材料、打草稿、修改、交流与发表等阶段,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到实地调查访问,经历一个从查阅、分析、思考、形成观点到写作、发表的实践活动全过程。
  但是目前国内教材习作在习作活动设计方面还很欠缺,常规的习作课堂教学很难从中得到支持。因此,“教材习作”研读到后期,应该依据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经验,设计个性化的习作活动,以保证习作课堂的有效实施。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以“习作活动”的开发为突破口,寻找到了不少有效习作教学的良方:于永正的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张化万的活动作文教学、吴勇的“童化”作文教学、蒋军晶的“项目作文”教学等。
  上述关于从“教材习作”到“习作课堂”的设计路径,只是沿着经典课程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三方面进行思考。实然地从“教材习作”到“习作课堂”的路径还会涉及很多的要素,此处不再论及。但即便如此,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仍会清晰感知到,目前的“教材习作”研读实际上是承担了“习作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任务”,理论上讲,这些任务主要不应该由教师“买单”。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够拥有更成熟的教材习作,到那个时候本文就可以取消了。
  (作者系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
其他文献
太湖之滨,鱼米之乡。烟雨迷蒙的太湖之水,滋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无锡;物华天宝、鸾翔凤集,锡城的风雅韵味,也润泽了一所百年老校——無锡市花园实验小学。  花园实小系原清扬实验小学和拥有百年历史的无锡市花园弄小学合并而成,因缘际会、文化融合。作为乒乓球世界冠军蔡振华的母校,花园实小借着世界冠军的“东风”,秉承“以乒乓特色兴校,用振华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乒乓文化”,并用“艺术”的手法,将之
【主持人语】  校长与教师  自从有了现代学校,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便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的品质和品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关系和办学质量。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对这一关系的方位界定、距离测定、角色厘定也是学校管理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鲁迅先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冬天,一群刺猬为了取暖而挤在一起,挤紧了又互相刺着;松了,又
[教学片断]    课始,教师出示算式(65 45)×5,让学生口答运算顺序和结果,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道题还有第二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  生1:65 45×5  生2:65×5 45  生3:65×45 5  生4:(65 5)×45  师:这四种计算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这需要我们进行验证。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看它们分别得多少?  生:它们分别是290、370、2930、3150。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在教师。我们提出“让学习真正发生”,但不能片面地解读成“课堂上完全不需要教师”。当今的课堂,仍然需要教师,需要教师的教!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一个“职业推手”,营造“真”学习的氛围,提供“真”学习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独特生命体。同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得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为教师,要认真倾听来自学生不同的思考,对学生个
前段时间,省、市教研室抛出了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讨论的一系列话题。笔者想就其中的两个话题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是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什么?二是如何感受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过程中,笔者感觉到,直接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画示意图的策略,学生似乎很难理解,也感受不到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笔者以为,要想让学生学会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关于面积计算
本刊记者:王局长,2011年是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年”,成绩斐然,引起教育圈内广泛关注。你们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教育行政一年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来做,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与思考?  王敏辉:宜兴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注重,是基于学校的生长发展,基于我们对学校发展的进程、趋势及其特点的把握和观照:学校发展进入了后现代化时代,学校大楼矗立,设施趋于完善,“武装”总体到位,宜兴在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中也获得了“优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开放”已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只有开放。才能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音乐充满活力。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1.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传统的音乐课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隔离,满足不了学生多样的音乐需求。因此改革中的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索音乐,增
学生自能发展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知识无论如何增长,教育观念无论如何创新,都不能忽略关心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学习与自我成长这条主线。我们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把“自能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就是要培养能不断改变和超越的“自燃人”,就是希望“为了社会和谐发展、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以及个人能够终身学习”提供应有的教育服务。  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我们以“快乐学习,自能发展”为课程理念,试图通过“点线面课程”的
【设计理念】  “跨越式跳高”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采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由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转变为关注学生主体的自觉体悟,力求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总之,笔者力争展现一堂平实而生活化的体育课,并探寻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跨越式跳高是最接近生活中跑与跨越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富有趣味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话语表达要讲究逻辑连贯,即符合条理性、一致性和规范性。而当下的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话语表达缺乏逻辑连贯的现象,鉴于此,明晰话语逻辑连贯的内涵、构建话语逻辑连贯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话语表达;逻辑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