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受到情感教育的重要。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里。”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点燃学生的情感,才会让他们对文章产生共鸣而有更大的收获;只有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钱学森》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执教这一课 ,我就是紧紧抓住爱国情感这条主线开展教学的。
一.情感交流生成曲——用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开始我便播放了钱学森的生平视频,通过图像与声音学生对钱学森一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认识到这位伟人的功勋和爱国情怀,心灵有了初步的震撼,开始对钱学森爱国情怀有了敬佩之情。
二.情感交流发展曲——用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它可以把教师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我怀着对钱学森的无限敬佩,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这篇文章,读完后,同学们也是肃然起敬。教师的情直接感染和打动了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是学生的情感朗读。可让学生看文字,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分角色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使感情逐步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领悟文章的思想。在教学本课中我重点抓住文中的两处人物语言描写让学生感悟朗读。如学生找到课文中“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时,通过自由读了解到钱学森在美国刻苦学习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在钱学森看来这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像钱学森这样罕见的优秀人才如果留在美国,意味着他将拥有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这时让学生齐读钱学森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时学生读起来充满激情,因为钱学森的爱国情已经感染了他们。如通过抓关键词“日夜盼望”“终于”“应当”重点解读钱学森说的第2段话。在此基础上教师激情引读,理解“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所饱含的浓浓爱国情。正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为人民多做点事”,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是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是因为“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一唱三叹的朗读,让孩子们感受了钱学森火热的爱国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钱学森深切的报国情,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这样的读,孩子们从心底深处明白了“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字的博大而深刻的内涵;这样的读,给语文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情感的内化。
三.情感交流高潮曲——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因为,音乐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 。当学生被钱学森那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情深深感染的时候,《我的中国心》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教室中久久回荡。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歌,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从歌词中他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钱学森的伟大人格,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课下有的同学跟我交流:老师我觉得这首歌就是钱学森的真实内心,就是为他而写的。教师用优美动人的乐曲拨动了每个学生的爱国心弦,从而真真切切的受到了一次爱国情怀的熏陶。
四.情感交流结束曲——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言语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师介绍:2009年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积累到迸发期,纷纷举手发言,抒发自己的心情,一段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倾泄出来。课堂中一声声真情告白让我们震撼,这时我又进行了补充: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能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让我们教师和学生相互感染、相互激发,情感充沛、激情四射,让语文课变成演绎精彩的艺术舞台。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
一.情感交流生成曲——用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开始我便播放了钱学森的生平视频,通过图像与声音学生对钱学森一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认识到这位伟人的功勋和爱国情怀,心灵有了初步的震撼,开始对钱学森爱国情怀有了敬佩之情。
二.情感交流发展曲——用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它可以把教师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我怀着对钱学森的无限敬佩,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这篇文章,读完后,同学们也是肃然起敬。教师的情直接感染和打动了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是学生的情感朗读。可让学生看文字,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分角色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使感情逐步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领悟文章的思想。在教学本课中我重点抓住文中的两处人物语言描写让学生感悟朗读。如学生找到课文中“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时,通过自由读了解到钱学森在美国刻苦学习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在钱学森看来这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像钱学森这样罕见的优秀人才如果留在美国,意味着他将拥有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这时让学生齐读钱学森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时学生读起来充满激情,因为钱学森的爱国情已经感染了他们。如通过抓关键词“日夜盼望”“终于”“应当”重点解读钱学森说的第2段话。在此基础上教师激情引读,理解“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句话所饱含的浓浓爱国情。正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为人民多做点事”,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是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是因为“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一唱三叹的朗读,让孩子们感受了钱学森火热的爱国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钱学森深切的报国情,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这样的读,孩子们从心底深处明白了“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字的博大而深刻的内涵;这样的读,给语文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情感的内化。
三.情感交流高潮曲——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因为,音乐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 。当学生被钱学森那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情深深感染的时候,《我的中国心》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教室中久久回荡。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这首歌,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从歌词中他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钱学森的伟大人格,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课下有的同学跟我交流:老师我觉得这首歌就是钱学森的真实内心,就是为他而写的。教师用优美动人的乐曲拨动了每个学生的爱国心弦,从而真真切切的受到了一次爱国情怀的熏陶。
四.情感交流结束曲——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言语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师介绍:2009年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积累到迸发期,纷纷举手发言,抒发自己的心情,一段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倾泄出来。课堂中一声声真情告白让我们震撼,这时我又进行了补充: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能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让我们教师和学生相互感染、相互激发,情感充沛、激情四射,让语文课变成演绎精彩的艺术舞台。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