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大师养成记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武夷山的制茶技艺高手,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非遗传承人,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就是这样一位技艺广受肯定、为人备受尊重的手艺人。
  不管是这些年的茶界传说“王威王”,还是“金佛”、 “千年拜”茶等等,很多刘锋的铁杆粉丝聊起他家的茶都如数家珍,这些产品的品种居然都不是肉桂、水仙、大红袍等大宗品种,而是刘锋与其子刘峥陆续选育的品种。在武夷山,制茶牛人大有人在,但像他们这样自己选育、培育品种的却很少,一个品种从选育到适制再到量产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成本,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所以可以这么说,刘锋是武夷岩茶兼具选育与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另辟蹊径,当家品种自己选育
  刘锋高中毕业以后便开始了以茶为伍的生涯,从1980年进入五夫茶叶站开始,就一路从兴田茶叶站、武夷茶叶站、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再到武夷山市茶叶局,开启数十年的茶叶研学之路。
  在茶叶站工作是个铁饭碗,多数人的状态是做完自己的工作,早早回家休息,而年轻时的刘锋却把自己的休闲时间花在了选育茶树品种、跟茶师学习制茶工艺上。 “当时我的工作让我可以很轻松地接触到很多技艺高超的茶师,谁的茶做的好,我就跟谁学,甚至细到哪个环节做得最好,我就学他的这个环节,通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就形成了自己的制茶技艺和风格了。”作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的技艺是集百家所长所练就。
  也正是因为当时茶师们对刘锋的倾囊相授,使他后来在教授、传播岩茶制作技艺时也能做到毫无保留,成为备受尊重的制茶大师。这些年伴随着岩茶的大热,来武夷山求学岩茶的人越来越多,而刘锋对求学者也是毫无保留的教授。有一个茶季,武夷山来了一整个茶学班的学生,刘锋厂里分了两个学习的名额,结果去别的茶厂有的还在停留在看的阶段,而到他厂里的学员俩第一天就可以上手20万一桶的鲜叶,还边做边教,后来很多学生都跑到他厂里来学习。
  “金佛”是刘锋选育品种的代表作,从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接触选育技术时,他便有意识地开始在武夷山漫山遍野地寻找奇种单株培育试制,经过多年的努力,1992年,他将其中表现最稳定、品质最好的命名为“金佛”,并将少量试制的成品推向市场。当时刘锋承包了茶科所御茶园的茶铺做门店,他的妻子郑雪娇负责茶叶经营,金佛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好惊讶:你这茶怎么这么……“贵”!3800一斤?要知道当时的行情是敢叫100-斤的茶叶都是天价了。而事实证明, “金佛”物有所值,刘锋不仅卖了,而且越卖越好。
  刘锋创办了自己的茶厂后,更是将茶厂附近的茶园开辟成品种园,继续种植之前从各大山头单株选育和授粉培育的各个品种,每一年对各类品种进行制作研究。在刘峥长大后,刘锋便带着他一起选育品种,刘锋父子对每年茶树的生长情况、制作品种等情况要进行大量的记载和统计,但一个品种能真正推向市场,期间难度不说,过程更需要耗费十几年的时间。这些年,他们当年选育的品种逐步进入了稳定期,不断创新的产品更是在茶圈里引起反响无数,而我们只能看见他们人前的风光,而这过程需要多大的毅力来承载这程心路,则是他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成就大师的初心是“爱茶”
  在采访刘锋制茶的历史渊源时,他强调了“喜爱”的重要性,因为喜欢茶叶,他才能全身心投入钻研,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茶上,最终成制茶大师。刘锋不仅因为爱茶而将茶叶做到顶级,只有他感兴趣的并投入的事情,他都能做到极致。刘锋曾一度喜爱做手工艺品,特别是根雕,购买了各种专业的器具,一有空就全身心投入其中,很陕,他便能雕刻出十分精美生动的木雕,很多游客在厂里看到了都会询价,刘锋除了小部分愿意让客人带走外,大部分都留着自己收藏。其中一件雕刻成“小狗”的木雕,一位游客因为在白天磨了半天没买成,居然在半夜潜入厂里偷走,后来报警才知道对方是因为太喜欢而出此下策,想象着一个为爱而偷的“贼”,不情不愿地归还自己的“赃物”的样子,虽然做法不对,不过这画面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而刘锋这种对茶叶的喜爱也同时影响了他的孩子刘峥,让刘峥的学茶之路少走了很多弯路,他说道: “我从学习到接管家业的过程其实挺顺利的,能这么快掌握做茶技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承袭了我父亲对茶叶的喜爱。我在17岁以前还是很贪玩的,几乎很少接触茶,但是当我下定决心学茶时,我就开始不停地喝茶,每天从早喝到晚,喝了一年下来,便逐渐对茶有些感觉,喝完后再去做茶,做完茶再回头喝茶,这样一来一回,很多问题自然就摸索明白了,我对茶的喜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记得2005年的春节期间,工人们都回家过年,我一个人呆在厂里看厂,水管因为霜冻爆裂,想喝茶得自己去外面的井里打,那个晚上特别冷,我原本想歇一天不喝茶,结果躺到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于是半夜起来提了桶水,暖暖地喝了泡茶,这才能安心地睡觉,那时我便发现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出于对茶叶的喜爱,刘锋不仅学育种,更带着刘峥研究用不同的品种试制成红茶、绿茶、白茶等等,并推层出新地研发相应的产品,而经过多年的各种尝试,他们一起将选育的不同品種,结合各大茶类制作技艺研发、集各茶类口感于一身的“王威王”便应运而生,瞬间在茶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刘锋两父子一时声名大振,吸引无数茶友前往武夷山拜访学习。
  在刘锋的悉心调教下,刘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他在“金佛”的基础推出了升级版的“金佛甘露”,不仅品种、山场有了更显著的提升,他还在“金佛”的基础上,稍微降低了“金佛甘露”的火功,抓住了更多年轻人的口味, “我希望能够做出让更多年轻人、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的茶友们能接受的茶,‘金佛甘露’正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敢于并乐于尝试一直是刘家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因为喜欢,所以上心嘛,这些年,哪些年份好,我们家那么多品种哪一年做得好不好,我和父亲都能记住并清晰地罗列。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能够喜欢上茶,就像父亲对我的影响一样,如果说我最想把什么传承给孩子,那应该就是这份对茶叶的‘爱’吧,只有感兴趣,他才会心甘情愿去做辛苦的事情,他才能将茶做好。”刘峥希望将父亲对茶叶的这份热情一直传承下去,这是父亲走上茶叶之路的初心,也是家族茶业延续的精神支柱。
  如今,刘锋在制茶方面的技艺和做人做事的口碑,让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即使技艺过人,他也永远保持着谦卑的学习心态。在茶友交流的过程中,刘锋时常让来访者为公司、茶叶提出各种意见和看法,他和刘峥则会根据内容分析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作,一直以来,他透过“茶”这片树叶,向世人展示的专注和胸怀都深刻地诠释了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大师风范。
其他文献
三个月过去了,雨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打算,泥石流与洪水把云雪路毁得坑坑洼洼。坐在客车上的李本菊,又在想如何把雪山镇(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茶产品推向外面市场的事,而此刻,一阵胸闷悄然袭来,她急忙拿出随身携带的药,就着半瓶矿泉水吞下。随着客车的巅簸,李本菊全身被汗水浸透,好在总算又熬过去了。  走访中李本菊得知,一位叫王正国的年轻人刚学做茶叶生意就遇上困难,5吨多茶叶堆在家里卖不出去。李本菊便找到王正国
期刊
茉莉花茶作为外交茶礼,可追溯至清朝。慈禧曾经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使节和其夫人。19世纪中叶,福州茉莉花茶通过福州港畅销欧美和南洋。如今在福建厦门,茉莉花茶入选金砖会晤礼宾茶的行列,再次登上国际舞台。成为金砖会晤茉莉花茶赞助茶企的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也期盼着实现茉莉花茶华丽重生的梦想。  春伦茶业入选金砖茶礼并非偶然。“质量是第一生命。”这是傅天龙奉行不悖的信条。也正因为他对茶叶品质的坚守
期刊
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尘中之地,久而无味。窃尝自谓,既为尘世,何尘外之有。嗟生之须臾,而终乎无为。道路所指,斜目所视。一步九失,一笔十点。乃自醉长卧,望百日于一息。饮食壁缝,足不履地。呼号酒囊,奔袭肉袋。既无山林啸,弗能秣马归。形留尘世里,忧戚常自嗟。  忽见尘外一庐,乃知世外之地。结庐人境,心远地偏。失鹿常在,逐之不归。盖任夷狄逐之,我自有尘外庐。蛮荒所识,岂及公孙?九行一息,四方莫不异。方悟存中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来,茶产业飞速壮大,以茶器、茶空间为主的茶的配套产业相偕进入繁华期。  茶器的无限可能  器与茶法关联极大,如宋代的点茶法的一些器物到了明代甚至无人能识别了,当明代普遍采用泡茶法时,自然而然与宋代点茶法所用的器物完全是两回事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普遍以搪瓷大杯(或粗碗)饮茶,到今天茶道大兴、功夫茶盛行,从而形成的万千种纷繁的茶器,可谓今日昔时的巨大差异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发端进而
期刊
9月3日-5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以下简称“会晤”)期间举办的一些重要活动中,从“国宾礼茶”、会晤官方用茶到现场茶事接待服务,可以说,华祥苑茶业团队的参与度最高,接待的水平也是最高的。  为期3天的会晤中,他们为各国元首及夫人们冲泡了原产于福建、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其中又选择了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大红袍这两种韵味独具的乌龙茶佼佼者,并根据其独树一帜的品质特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
期刊
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陈成忠赫然在列。最近这十年,每隔三四年陈成忠都会有一个更响亮的头衔。2010年获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获得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到今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头衔已经到了手工技艺里最高级别。  无论头衔变得如何响亮,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成忠都是一贯的朴素、谦和。
期刊
6月9日,是今年的世界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用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对于“非遗”传人,社会各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对于“非遗”传人的认定以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角色上。  茶行业也有很多“非遗”传人,这些标杆人物对于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确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也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我们认为“非遗”传人一定要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三者缺一不可。而
期刊
斜滩古镇地处闽东寿宁县城南部,背靠有名的车岭马兰岗,有陆路通往县内各地和闽浙边界;水路直通福安、赛岐、三都澳等地。  1957年福(安)寿(宁)公路修通前的数百年间,县内以及邻近闽北的松溪、政和,还有浙南的泰顺、景宁、庆元等地的农特产品茶叶、桐油和粮食等大宗物产,都是靠山里担夫肩挑到斜滩装船出运;沿海的海产品及盐、食糖、布匹等南北杂货也由船运到斜滩,而后肩挑分散到县内和周边地区,供应民众日常生活和
期刊
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贵州铜仁市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达13处,居世界第一。  在国内,从国家到地方也都在积极开展“申遗”,并且还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其中,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为主,这无不体现了当代中国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日益认同与重视。较之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突出的是非物质属性,更多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目前,
期刊
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白花授粉受精率极低,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因此,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中,常会出现遗传变异。如果其中有符合育种需要的基因型,加以选择和试验,则可省去人工创造变异(如人工杂交、诱变等)这样繁重的工作环节,而直接进入育种试验程序。茶树选择育种(系统选种),就是从茶树自然杂交后代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国内外在开展茶树育种的初期,茶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