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高职院校的一门较重要的课程,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教师在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 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电类、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机械或近机械工程师的必修基础课程,高职机械类或近机械类学生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其原因是多面的,如课时减少、内容陈旧、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及学生学习不认真等。为改变此现状,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已十分必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改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作几点探讨。
1. 合适的教材
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国内各高职院校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系列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是分散地介绍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构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从内容上看,旧教材很多地方显得陈旧和落后,缺乏工程应用实例和背景的介绍。合适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应以简练、实用为主要特点,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原则,辅以对机械设计最新方法和成果的介绍,以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机械设计发展的最前沿。
2. 科学的教学方法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前甚至现在,多数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教师在台上费劲地讲解,学生在台下不知所云。这种古板的、教与学严重脱节的教学方法尤其不适应现代高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尝试新的、科学的教学法势在必行。比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上减速器装拆实验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先承担不同的任务,等任务完成后先总结心得、交流;然后再互换任务,完成后再总结交流。让学生做教学的主动人,教师做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3. 多样、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事半功倍。机械设计基础课多数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较差,再者部分院校的教学条件所限,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较难。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在上课时应尽可能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录像等,以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特别是应学会制作、使用计算机课件,配以多媒体技术,将在课堂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运动过程等用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迅速提高教学效果。
4. 丰富的实践教学
足够课时的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利保证。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学校)应多开展实践教学。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来进行教学,做实验、进工厂或科研单位参观实习等均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两年在校学习,半年至一年在工厂实习的学制,现在看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5. 双师型教师
理论和工程素质俱佳的现代高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是保证高职学生学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前提。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机会参加真正的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经验不足,工程意识较单薄,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显得死板而不活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高职教师须重视自身工程素质的培养,多利用机会去工厂等一线生产单位参观、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在行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从容面对学生。
6. 公正的考核
以前大多数教师(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较为简单,通常是试卷成绩占70%左右,平时占30%左右。这里的30%大都由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构成,而实践成绩基本不包括(可能根本就没有上过实践课),这样的评价方法是不公正、不恰当的。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终成绩,其中实践成绩占的比例应该提高,笔者认为50%较好,以实验作业、工厂实习表现等为依据。
7. 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机械设计技术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永远跟不上现实技术的发展,高职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大包大揽,要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及时进行指导,多表扬和肯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建立学习自信心,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平时注意把生活中的有关机械设计的细微发现与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结束语
在学校尽可能保证教学条件的前提下,高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做到以上几点,并加以改进、完善,师生积极配合,笔者相信,提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关键词:机械设计 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电类、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机械或近机械工程师的必修基础课程,高职机械类或近机械类学生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其原因是多面的,如课时减少、内容陈旧、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及学生学习不认真等。为改变此现状,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已十分必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改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作几点探讨。
1. 合适的教材
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国内各高职院校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系列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是分散地介绍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构的知识和设计方法,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从内容上看,旧教材很多地方显得陈旧和落后,缺乏工程应用实例和背景的介绍。合适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应以简练、实用为主要特点,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原则,辅以对机械设计最新方法和成果的介绍,以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机械设计发展的最前沿。
2. 科学的教学方法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前甚至现在,多数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教师在台上费劲地讲解,学生在台下不知所云。这种古板的、教与学严重脱节的教学方法尤其不适应现代高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尝试新的、科学的教学法势在必行。比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上减速器装拆实验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先承担不同的任务,等任务完成后先总结心得、交流;然后再互换任务,完成后再总结交流。让学生做教学的主动人,教师做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3. 多样、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事半功倍。机械设计基础课多数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较差,再者部分院校的教学条件所限,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较难。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在上课时应尽可能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录像等,以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特别是应学会制作、使用计算机课件,配以多媒体技术,将在课堂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运动过程等用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迅速提高教学效果。
4. 丰富的实践教学
足够课时的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利保证。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学校)应多开展实践教学。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来进行教学,做实验、进工厂或科研单位参观实习等均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两年在校学习,半年至一年在工厂实习的学制,现在看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5. 双师型教师
理论和工程素质俱佳的现代高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是保证高职学生学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前提。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机会参加真正的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经验不足,工程意识较单薄,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显得死板而不活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高职教师须重视自身工程素质的培养,多利用机会去工厂等一线生产单位参观、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在行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从容面对学生。
6. 公正的考核
以前大多数教师(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较为简单,通常是试卷成绩占70%左右,平时占30%左右。这里的30%大都由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构成,而实践成绩基本不包括(可能根本就没有上过实践课),这样的评价方法是不公正、不恰当的。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终成绩,其中实践成绩占的比例应该提高,笔者认为50%较好,以实验作业、工厂实习表现等为依据。
7. 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机械设计技术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永远跟不上现实技术的发展,高职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大包大揽,要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及时进行指导,多表扬和肯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建立学习自信心,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平时注意把生活中的有关机械设计的细微发现与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结束语
在学校尽可能保证教学条件的前提下,高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做到以上几点,并加以改进、完善,师生积极配合,笔者相信,提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