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文章痛心于大学生报国无门之悲,从一成毕业生就业的现状,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思索屡屡碰壁的大学生剑走偏锋,走极端命丧亲痛为哪般。追根溯源,得出心理失衡调节不当最危险的结论。并结合今年的具体情况,发现性别歧视导致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但大学生在一半失望的同时,仍然渴望着能找到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好工作。提出政府应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自古秋意渐浓,行人离愁。故人远去,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美景驾鹤西去,每年九月的秋高气爽,几家欢乐几家愁。我没有直系亲属刚毕业,需要从社会上赚得一席之地,但位于招生就业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和大多数关注社会民生的人一样,对于大学生我却特别关注。每年七月,我亲手把学生从高三年级的课堂上接过来,眼看着他们欢天喜地升入高级学府,憧憬着人生将由此翻开新的篇章。每年九月,我亲眼见到三年前的求学之子,愁眉不展,疲惫地奔走于各大招聘现场而铩羽而归。
每每在这时,我的心会很痛。为了我那些稚嫩的,还没有来得及投入社会的同胞们,更为了与之休戚相关的无数社会细胞——家庭。
一、一成毕业生就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据《羊城晚报》近日报道,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英才网联近期一项对1000多名2008届毕业生调查显示,有78.2%的人还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除了继续深造的,仅有12.1%的学生成功就业。调查显示,目前仍在找工作的2008届毕业生中,有近八成没有工作,只有一成左右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想跳槽的,大學生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根据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年大学生就业的时候,整个社会是怎样一个复杂多变,企盼与失望相交织的蔚为大观场面。一个大学生的毕业工作,牵扯到亿万个翘首以盼的家庭。面对社会上“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多少个辛苦供学生完成学业的家庭欲哭无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阻断了多少学子迈向新天地的道路。还有因之而走极端的例子,让人悲泪,为之扼腕叹息:
泰安市一男子小许技校毕业,一年无缘工作割腕自杀。
海口市南沙路44号一宿舍楼发生男子跳楼事件,源于寻工作无果。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王豪,毕业以后4个月求工作无果,悲观失望选择了自杀。
清华一研究生因工作无望而自绝人世。
人大女博士求职受挫精神崩溃跳楼身亡。
……
太多的流血与逝去,遮掩了本应花红柳绿的朗朗晴空。我们向来以最乐观的心态迎接社会上的悲观与灰暗,但当我们屡屡看到年轻的生命,如花一般的年龄,因没有被社会纳入工作体系而自行了断,命丧黄泉,我们,该是怎样的心痛者与哀痛者?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抹杀了多少年轻蓬勃的笑容,压垮了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
二、剑走偏锋,走极端命丧亲痛为哪般
北大学子卖猪肉者有之,卖糖葫芦者有之,陪聊者有之,更难以想象其他地方大学的学生情形如何了。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走极端的大学生并不少见。
有研究表明,学业和恋爱是大学生自杀的两大直接诱因。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和一线咨询结果表明,80%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是由于“两性”和“婚恋”问题引起的。此外,大学生自杀的其他原因还有心理疾病如就业、贫困等等。由于就业面比较狭窄,理科生的自杀率明显高于文科生。
2006年的博士生自杀事件尘埃以定,我们至今仍对其英年早逝摇头叹息。人大,名校;新闻学院,热专业;象征人大最高荣誉的“吴玉章奖学金”,高荣誉;40岁女博士,学业有成,风华正茂。临近毕业而跳楼自杀,让人们对其自杀原因众说纷纭,疑与就业不顺有关。
三、追根溯源,心理失衡调节不当最危险
1.屡战屡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耻辱?
2.碰壁不断,大学生的自信心走丢了?
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增强你抵抗压力疾病的免疫力。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是常见的。任何人,无论表现得多么自信,也难免对他面临的挑战缺乏自信心。这常常是对压力的一种自卫性反应。长期自信心丧失,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压力就产生了。情绪上的、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毛病 就相伴而至。自我形象和压力许多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焦虑、沮丧等神经失常是因为自我形象和别人对你的目的看法有矛盾而造成的。
因此,如果无法克服焦虑或沮丧,应去找专家帮助,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自我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症状消失。照镜子你是否无忧无虑、身心轻松,还是焦虑不安、心情紧张?积极的自我形象是自信心的表现。如果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四、性别歧视,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
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破产或减产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在一定时期内,伴随着大学生总体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现实将继续存在甚至还将进一步恶化。这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上海国际女性论坛传出的信息。
1.就业遭遇性别歧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全国妇联2009年9月9日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求职,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崔郁认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三难’和‘三盼’,即平等就业难,获取有效就业信息难,就业观念转变难,盼法律保障、盼政策扶持、盼社会支持。”调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指出劳动力供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此外,相关法律不完善,某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错位,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
2.开拓意识缺乏,就业观念陈旧。此次调查还显示,47.3%的女大学生,就业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稳定职业,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大城市、离家近等。调查认为,这表明女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就业观念还有待加强和更新。
3.自负与自卑心理作祟。
4.依赖与屈从心理。其他诸如焦虑与恐惧心理、攀比从众心理等也数见不鲜。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正是王朔笔下的人物张明的性格写照,可能也是王朔内心的一种自我评价吧。张明这个人很难用好人或者坏人这么粗线条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内心和他的行为一定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可以看起来很无所谓,对什么都无所谓;但实际他的内心当中仍然对很多事情是有所谓的。
虽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和蔓延,大学生就业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且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现实的就业问题和起薪状况,打破了几十年来大学生就业无忧的心理惯性。能否收回教育投入成本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和家长面前。目前各大中城市的物价水平都在上升,而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却不见增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5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同2003年相比,本、专科毕业生的起薪略有上升,但硕士和博士的起薪却有所下降。2005年高校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20.3%。虽然如此,大学生在一半失望的同时,仍然渴望着能找到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好工作。我们在期待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要给政府一个缓冲期,给自己一个适应期。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膛,告诉自己: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英雄绝不会无用武之地!
作者简介:杨忠东(1974—),男,四川广安人,大学本科,讲师,现供职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自古秋意渐浓,行人离愁。故人远去,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美景驾鹤西去,每年九月的秋高气爽,几家欢乐几家愁。我没有直系亲属刚毕业,需要从社会上赚得一席之地,但位于招生就业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和大多数关注社会民生的人一样,对于大学生我却特别关注。每年七月,我亲手把学生从高三年级的课堂上接过来,眼看着他们欢天喜地升入高级学府,憧憬着人生将由此翻开新的篇章。每年九月,我亲眼见到三年前的求学之子,愁眉不展,疲惫地奔走于各大招聘现场而铩羽而归。
每每在这时,我的心会很痛。为了我那些稚嫩的,还没有来得及投入社会的同胞们,更为了与之休戚相关的无数社会细胞——家庭。
一、一成毕业生就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据《羊城晚报》近日报道,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英才网联近期一项对1000多名2008届毕业生调查显示,有78.2%的人还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除了继续深造的,仅有12.1%的学生成功就业。调查显示,目前仍在找工作的2008届毕业生中,有近八成没有工作,只有一成左右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想跳槽的,大學生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根据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年大学生就业的时候,整个社会是怎样一个复杂多变,企盼与失望相交织的蔚为大观场面。一个大学生的毕业工作,牵扯到亿万个翘首以盼的家庭。面对社会上“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多少个辛苦供学生完成学业的家庭欲哭无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阻断了多少学子迈向新天地的道路。还有因之而走极端的例子,让人悲泪,为之扼腕叹息:
泰安市一男子小许技校毕业,一年无缘工作割腕自杀。
海口市南沙路44号一宿舍楼发生男子跳楼事件,源于寻工作无果。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王豪,毕业以后4个月求工作无果,悲观失望选择了自杀。
清华一研究生因工作无望而自绝人世。
人大女博士求职受挫精神崩溃跳楼身亡。
……
太多的流血与逝去,遮掩了本应花红柳绿的朗朗晴空。我们向来以最乐观的心态迎接社会上的悲观与灰暗,但当我们屡屡看到年轻的生命,如花一般的年龄,因没有被社会纳入工作体系而自行了断,命丧黄泉,我们,该是怎样的心痛者与哀痛者?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抹杀了多少年轻蓬勃的笑容,压垮了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
二、剑走偏锋,走极端命丧亲痛为哪般
北大学子卖猪肉者有之,卖糖葫芦者有之,陪聊者有之,更难以想象其他地方大学的学生情形如何了。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走极端的大学生并不少见。
有研究表明,学业和恋爱是大学生自杀的两大直接诱因。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和一线咨询结果表明,80%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是由于“两性”和“婚恋”问题引起的。此外,大学生自杀的其他原因还有心理疾病如就业、贫困等等。由于就业面比较狭窄,理科生的自杀率明显高于文科生。
2006年的博士生自杀事件尘埃以定,我们至今仍对其英年早逝摇头叹息。人大,名校;新闻学院,热专业;象征人大最高荣誉的“吴玉章奖学金”,高荣誉;40岁女博士,学业有成,风华正茂。临近毕业而跳楼自杀,让人们对其自杀原因众说纷纭,疑与就业不顺有关。
三、追根溯源,心理失衡调节不当最危险
1.屡战屡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耻辱?
2.碰壁不断,大学生的自信心走丢了?
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增强你抵抗压力疾病的免疫力。自我怀疑和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是常见的。任何人,无论表现得多么自信,也难免对他面临的挑战缺乏自信心。这常常是对压力的一种自卫性反应。长期自信心丧失,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压力就产生了。情绪上的、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毛病 就相伴而至。自我形象和压力许多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焦虑、沮丧等神经失常是因为自我形象和别人对你的目的看法有矛盾而造成的。
因此,如果无法克服焦虑或沮丧,应去找专家帮助,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自我认识。一旦找回了自我价值,压力就会减少,症状消失。照镜子你是否无忧无虑、身心轻松,还是焦虑不安、心情紧张?积极的自我形象是自信心的表现。如果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自己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四、性别歧视,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
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破产或减产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在一定时期内,伴随着大学生总体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现实将继续存在甚至还将进一步恶化。这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上海国际女性论坛传出的信息。
1.就业遭遇性别歧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全国妇联2009年9月9日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求职,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崔郁认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三难’和‘三盼’,即平等就业难,获取有效就业信息难,就业观念转变难,盼法律保障、盼政策扶持、盼社会支持。”调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指出劳动力供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性别歧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此外,相关法律不完善,某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错位,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
2.开拓意识缺乏,就业观念陈旧。此次调查还显示,47.3%的女大学生,就业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稳定职业,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大城市、离家近等。调查认为,这表明女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就业观念还有待加强和更新。
3.自负与自卑心理作祟。
4.依赖与屈从心理。其他诸如焦虑与恐惧心理、攀比从众心理等也数见不鲜。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正是王朔笔下的人物张明的性格写照,可能也是王朔内心的一种自我评价吧。张明这个人很难用好人或者坏人这么粗线条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内心和他的行为一定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他可以看起来很无所谓,对什么都无所谓;但实际他的内心当中仍然对很多事情是有所谓的。
虽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和蔓延,大学生就业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且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现实的就业问题和起薪状况,打破了几十年来大学生就业无忧的心理惯性。能否收回教育投入成本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和家长面前。目前各大中城市的物价水平都在上升,而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却不见增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5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同2003年相比,本、专科毕业生的起薪略有上升,但硕士和博士的起薪却有所下降。2005年高校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20.3%。虽然如此,大学生在一半失望的同时,仍然渴望着能找到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好工作。我们在期待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要给政府一个缓冲期,给自己一个适应期。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膛,告诉自己: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英雄绝不会无用武之地!
作者简介:杨忠东(1974—),男,四川广安人,大学本科,讲师,现供职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