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从职业吸引力的角度对医护职业社会认同进行调查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父母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相关问题及其原因。结论:医护职业社会形象下降,多数的家长对医护人员无好感;医护职业吸引力降低,多数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工作压力、安全和子女兴趣是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重要原因;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度较低,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医护行业急需改善的方面。
關键词:职业吸引力;医护职业;社会认同
一般而言,医生的形象在中国的文化里一度是正面的,也是一个受人尊敬和社会认同度很高的职业,医护职业一度成为人们最想从事的职业之一,很多人年轻时的志向除了从政就是从医——“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与此相对应的事医务从业者对自身的工作也有很高的职业认同感。[1]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80 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后,医疗行业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医生的社会形象开始有了变化,社会对一生的负面评价也开始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导致各种恶性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了多起医护人员死伤的情况。[2]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医护人员社会形象变差等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性发生了变化,医护职业对人们的吸引力也逐步在下降。[3]
为了研究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程度已经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医护职业的社会认同,更多地关注外部社会群体或个人对医护这个特定职业的描述和价值判断,以及该职业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而不是将其定位于群体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自我描述。
1 对象与方法
为了客观、简便和准确,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选取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父母,采取了询问学生父母未来是否希望孩子从事医护职业的方式进行的。因为成年人和大学生的工作或专业已经确定,调查可能会掺入一些主观色彩,而大学以下的受访者由于与社会接触较浅,并不能有效全面的获取不同职业的信息,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严谨。
此次调查采用了自行设计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采取在各个学校门口随机发放填写的方式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24份,回收率92.4%。其中小学家长193份,占比20.9%,初中家长337份,占比39.5%,高中家长394份,占比42.6%。问卷回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及χ2检验处理。
2.结果及分析
2.1多数的家长对医护人员无好感。924位受访家长中,有534人表示不喜欢医护从业人员,占比57%;其他的390人表示对医护人员有好感,占43%。这个数据也说明了医护人员的社会形象已经下降了。
2.2绝大多数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虽然从自身角度,还有一少半(43%)的受访者对医护人员有好感,但是涉及到子女就业的时候,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并不希望子女从医。调查中,希望子女从医者仅有296人,占比不到三分之一(32%),余下的三分之二的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医护职业。相比医护行业,家长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收入更为丰厚的经商,或者较为清闲稳定的教师、公务员。
2.3工作压力、安全和子女兴趣是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医护职业作为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服务行业,时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早到晚归、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稍有一丝不注意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4],因此工作压力大成为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首要原因,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占到35%;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或者护士,需要经历多年的刻苦学习,工作之后也要面临不间断的学习和考核,很多学生都望而却步,“孩子不喜欢”(34%)也成为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重要原因;日益严峻的关系让医生成为了一个高危行业,家长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为有15%的家长认为医护行业没有安全性,所以不希望子女从医。
2.4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医护行业急需改善的方面。被访问者在面对“您认为目前医疗最急需改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医患关系”一项最多,达到37%,可见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医护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5]。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小医院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医护人员也存在服务态度冷淡甚至生硬,手术收取红包,重复检查过度医疗,为收取回扣提高药价、乱开药等众多问题。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已不仅仅是卫生部门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
3.讨论
医护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认同度在不断降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医护职业吸引力的角度对医护职业社会认同进行了研究,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展示了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程度,并结识了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综合分析,当前医护职业社会认同度和职业吸引力偏低,既有整个医疗体制和医护从业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外部各种方面的原因。这种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医疗行业进步、医患关系改善和医学生源等多个方面,如要要想解决,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就是抱着这种目的从而开展了此次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研究数据和材料方面的参考,以提升医护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吸引力,促进我国卫生医疗行业的健康成长和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等.两家三级医院临床医师职业认同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
[2]王波,马志军,孙鑫,等.医疗安全风险预警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4).
[3]张昱,等.南京地区医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4).
[4]刘子先,等.对我国医疗安全成本控制管理几点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
[5]黄照权,等.我国医疗纠纷影响因素逻辑诊断[J].未来与发展,2013(5).
關键词:职业吸引力;医护职业;社会认同
一般而言,医生的形象在中国的文化里一度是正面的,也是一个受人尊敬和社会认同度很高的职业,医护职业一度成为人们最想从事的职业之一,很多人年轻时的志向除了从政就是从医——“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与此相对应的事医务从业者对自身的工作也有很高的职业认同感。[1]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80 年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后,医疗行业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医生的社会形象开始有了变化,社会对一生的负面评价也开始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导致各种恶性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了多起医护人员死伤的情况。[2]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医护人员社会形象变差等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性发生了变化,医护职业对人们的吸引力也逐步在下降。[3]
为了研究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程度已经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医护职业的社会认同,更多地关注外部社会群体或个人对医护这个特定职业的描述和价值判断,以及该职业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而不是将其定位于群体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自我描述。
1 对象与方法
为了客观、简便和准确,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选取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父母,采取了询问学生父母未来是否希望孩子从事医护职业的方式进行的。因为成年人和大学生的工作或专业已经确定,调查可能会掺入一些主观色彩,而大学以下的受访者由于与社会接触较浅,并不能有效全面的获取不同职业的信息,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严谨。
此次调查采用了自行设计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采取在各个学校门口随机发放填写的方式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24份,回收率92.4%。其中小学家长193份,占比20.9%,初中家长337份,占比39.5%,高中家长394份,占比42.6%。问卷回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及χ2检验处理。
2.结果及分析
2.1多数的家长对医护人员无好感。924位受访家长中,有534人表示不喜欢医护从业人员,占比57%;其他的390人表示对医护人员有好感,占43%。这个数据也说明了医护人员的社会形象已经下降了。
2.2绝大多数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虽然从自身角度,还有一少半(43%)的受访者对医护人员有好感,但是涉及到子女就业的时候,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并不希望子女从医。调查中,希望子女从医者仅有296人,占比不到三分之一(32%),余下的三分之二的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医护职业。相比医护行业,家长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收入更为丰厚的经商,或者较为清闲稳定的教师、公务员。
2.3工作压力、安全和子女兴趣是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医护职业作为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服务行业,时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早到晚归、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稍有一丝不注意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4],因此工作压力大成为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首要原因,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占到35%;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或者护士,需要经历多年的刻苦学习,工作之后也要面临不间断的学习和考核,很多学生都望而却步,“孩子不喜欢”(34%)也成为家长不希望子女从医的重要原因;日益严峻的关系让医生成为了一个高危行业,家长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为有15%的家长认为医护行业没有安全性,所以不希望子女从医。
2.4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医护行业急需改善的方面。被访问者在面对“您认为目前医疗最急需改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医患关系”一项最多,达到37%,可见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医护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5]。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小医院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医护人员也存在服务态度冷淡甚至生硬,手术收取红包,重复检查过度医疗,为收取回扣提高药价、乱开药等众多问题。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已不仅仅是卫生部门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
3.讨论
医护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认同度在不断降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医护职业吸引力的角度对医护职业社会认同进行了研究,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展示了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认同程度,并结识了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综合分析,当前医护职业社会认同度和职业吸引力偏低,既有整个医疗体制和医护从业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外部各种方面的原因。这种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医疗行业进步、医患关系改善和医学生源等多个方面,如要要想解决,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就是抱着这种目的从而开展了此次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研究数据和材料方面的参考,以提升医护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吸引力,促进我国卫生医疗行业的健康成长和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等.两家三级医院临床医师职业认同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
[2]王波,马志军,孙鑫,等.医疗安全风险预警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4).
[3]张昱,等.南京地区医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4).
[4]刘子先,等.对我国医疗安全成本控制管理几点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
[5]黄照权,等.我国医疗纠纷影响因素逻辑诊断[J].未来与发展,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