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唱论的当代价值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而唱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多年以前,古人就对唱论所处年代的声乐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在现代音乐演唱过程中仍传承发扬的重要声乐理论。在我国古代传统的文献中,和古典声乐理论有关的论著有很多,这些带有真正效用的音乐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很多理论一直影响着现代音乐理念的发展,现代音乐中也有很多经典的部分一直深受其影响。当下,作为新时期音乐的传承者,应当以谦虚、务实、小心谨慎的态度来对待,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民族声乐理论,将宝贵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
  一、中国古代唱论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很早就有对音乐文化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贾湖骨笛的出土,这就可以看出,我国音乐历史已经长达九千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十分重视音乐,把它看成礼乐教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历代统治者都将制礼作乐作为朝廷大事,由此可见,音乐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更是有以礼乐治国的传统。
  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相关音乐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因此我国古代有关音乐理论的著作很多,如《唱论》(元燕南芝庵著)、《词林须知》(明朱权著)、《曲律》(清李渔著)、《看山阁集闲笔》(清黄图珌著)等。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元代音乐理论家燕南芝庵创作的《唱论》,它是首部集论述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为一体的作品,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唱论的鼻祖。其涉及范围广,信息容量大,囊括了各类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不同时期,我国古代声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内容包括声乐演唱技巧、表演心理、美学思想和社会意义等。
  二、中国古代唱论的主要特征
  我国古代唱论高度概括总结了我国历代的传统唱法,由于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经历代音乐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相关音乐理论逐渐被广大人民接受,最终发展成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对气息的精辟阐释
  呼吸是发声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歌唱的动力。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呼吸的协调运用,就会逐渐获得正确的歌唱基础。在我国古代唱论中,歌唱发声理论突出强调“气”在歌唱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唱论对气息控制的看法基本一致,人们高度重视“气”这一具有重要實践意义的理论问题。
  (二)美学思想深入其中
  古代唱论美学有两个基本准则,一是字正腔圆,二是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是指口音的标准化;声情并茂是指带有感情,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代相传,从过去到现在,历代音乐创作者创作出很多优秀艺术作品,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内涵。另外,古代唱论还注重情感的融合与表达,也就是唱情。唱情是指演唱者真情实感地流露,整首歌曲都应包含演唱者的满腔热情。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从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来看,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突显演唱者的演唱水准。
  三、中国古代唱论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唱论作为一种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凝聚着浓重的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古代唱论和古代历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作为艺术探究者,要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究,把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基础目标,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对音乐理论进行深度开发和创新,并根据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探究,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焕发新生。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不论是声乐艺术,还是传统唱论,都是我国音乐长河的璀璨之星。人们要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和创新音乐文化理论。古代唱论具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要深入探究和创新传统音乐唱论,推动音乐创新。
  我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唱论深受影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古以来,人们对家乡和大自然充满感情。人和自然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国传统唱论强调尊重自然。当前,人们要彰显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积极吸纳和借鉴其他文化,促进中国古代唱论吐故纳新。
  中国古代唱论是中国传统歌唱艺术的高度总结,它经历了中国历史长河的检验与锤炼,是中华先民留下的宝贵财富。它与我国民歌、说唱、戏曲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代唱论注重将音乐文化和生活相结合,其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价值,它是我国声乐发展的基石。新时代,人们要联系实际,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唱论,促进中国当代音乐文化蓬勃发展。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作者简介:杨丽娜(1982-),女,宁夏银川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
其他文献
“七贤”之名源自谢安或其家族之称述,为袁宏所记,孙盛《魏氏春秋》《晋阳秋》遂以称之。魏晋之际,在古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之地的嵇公竹林里,聚集着一群文人雅士,他们谈玄清议,遗落世事,以其鲜明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处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广受争议的群体,也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他们就是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魏晋名士重视友谊的崇高价值,例如
期刊
戏剧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这样的发源时间可谓极早了。从上古至五代,戏剧一直处于发展中,但为何没有像楚辞、汉赋、唐诗那样早早地成为一代之文学呢?每一代之文学,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土壤,而戏曲之所以能在宋元时期发展兴盛,跟它所在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一代文学终将衰落,清中叶的戏剧创作陷入衰退状态,其原因值得深思。基于此,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探究了戏曲盛衰的原因。  一、戏曲在元大盛的原因  戏曲
期刊
近日天气转凉,天上的乌云盘旋着,好像它们把什么东西落在地上似的。我望着被风抽打着的树枝与摇摇欲坠的树叶,不禁想起了外公家的银杏树。  银杏树长得最茂盛的时候,我记得是外婆还健在的那年夏天。一家人忙里忙外,但路过它的时候,只是向上望一眼就匆匆地走了,可能是因为它来到这个院子的时间太久了。据我外公说,在我妈妈小的时候,村里的生产队让每家每户都抽一根树苗,所以现在的家里便有了唯一的绿色。  虽然我没看到
期刊
陆小曼和徐志摩恋爱时的身份是有夫之妇。当时,社会舆论主要对准的是小曼,指责徐志摩的声音却不多。那段恋情和婚姻,即使放在这个时代,社会大众说不定依旧会把指责的对象指向陆小曼,因为她是有夫之妇,还因为小曼是一个女人。虽然那时已经是五四时期,但社会价值观的主流依然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哪怕是提倡婚恋自由的当今时代,大多数人还是会习惯性认为这一切都是小曼的错,更何况那么久远的年代呢?因为徐志摩是才子,而才子本
期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基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新时代中国梦引导下大发展的中国面对时代发展、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的新境际,必须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以促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意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文化转换的背景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新语境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  (一
期刊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因而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超时空性、超地域性而源远流长。正如帕尔默所说:“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种字母文字,充其量不过为小学生(和欧洲人)省出一两年学习时间。但是为了这点微小的收获,中国人就会失掉他们对持续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承权。”本文从汉字中蕴含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两个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婚姻文化
期刊
汉字是古老的自源文字中的表意文字,它不但直接与汉语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高度一致。文化帮助人们理解汉字,汉字又记录着中华文化。本文从先秦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旨在通过汉字构形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建筑文化,探究汉字所承载的建筑文化信息,加深对汉字与文化“互证关系”的理解。  一、汉字与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览  除了史料记载以外,汉字形体也蕴含丰富的建筑文化信息。透过一
期刊
文化是民族传承的动力,是民族凝聚力的源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前,国家逐渐重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高效利用文化馆这一渠道进行有益尝试,是近些年来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将文化覆盖范围扩大,是本文要进行的课题探索。  新时代,我国要不
期刊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基本的原因。通俗地讲,任何一件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了作品所产生时代环境的方方面面。列宁曾经称赞“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作为资产阶级贵族身份的托尔斯泰曾经和长兄共赴高加索参加战役,在多次的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
期刊
节日狂欢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暂时超越。当今中国的节日可以分为传统中国节日、外来节日(西方节日)与新兴节日(人造节日)。本文主要阐述非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内涵,从非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入手,通过揭示此类节日所具有的仪式化、狂欢化、情感化与生命感,引申出非传统节日的审美价值与影响。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节日的审美内涵,从中汲取美好感悟与积极力量。  一、中国非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