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对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东西动态化。信息技术的介入,能真正地将现代媒体与课程、教材、师生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妙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遵循学生的求知规律,如果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进入轻松欢快、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在导入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教学《七根火柴》一文时,可以在一上课就播放《长征》的电影画面,把学生引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的壮烈情景,学生看了之后,无不展开想象和思维,领会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教学《听潮》一文时,可以设计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滚滚的浪潮声,有呼啸的风声,有孩童的嬉闹声,有海鸥的鸣叫声,正在这时一幅优美的听潮画卷在学生面前展开,学生在视听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整个身心都会投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狼》一课时,可以出示投影片“屠户晚归”的图,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判断故事的记叙要素:时间——夕阳西下;地点——回家途中;矛盾双方:屠户和两只狼;事件――两狼追随屠户已久,其中一只狼嘴中衔着块肉骨头,而屠户担中已没有任何可吃的了。然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说,有过路人来救屠户;有的说,屠户杀了一只狼,跑了另一只狼;又有的说,狼引来狼吃掉了屠户;还有的说,屠户与狼硬拼,结果玉石俱焚;等等。学生思维发散淋漓尽致,课文的中心段落也即故事发展高潮“杀狼”部分,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教学《木兰辞》一课时,可以根据声画等资料,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把思路停留在一个角度上,而应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不仅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拓寬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对学生情感影响的深入性与持久性,是远非教师的简单讲述可以比拟的。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时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如果局限于基础知识又会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说明文阅读时,其重点无非就是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可是答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于是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给学生打出答案规律:①说明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说明内容。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去掉加点词前后意思变化着手。掌握了答案规律后,可以再用投影打出几道练习题,以此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况。
  三、营造气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
  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氛围,是课堂教学增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环境。而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课堂上激情激趣,营造气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言语这一维空间,几乎舍弃了形象与音响,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氛围里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神经中枢更多地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教材形声化、直观化、生动化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它不仅以其生动、形象、高效、快捷、感染力强、效果良好等优点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其他文献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参与教学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落实有效的课前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
期刊
一、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外国文学作品对话  首先,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就为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形象的教学资源。如1958年公映的美国影片《老人与海》就非常忠于原著,其中理查德·阿曼达饰演的桑地亚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课本《老人与海》是节选,又属于自读课文就将这部电影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到课本选文部分时将演员对白设成无声,让学生来念台词,专业演员在荧幕上表演
期刊
语文是每个人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交际工具,但要说好语言、学好语文并有一定深度的提高,又是一件不易之事。要学好语文,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语文学习小组的建立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初步按照语文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大层次,然后再将每一个层次中各抽出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2.机构设置。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担任语文小组长,其余三人自愿担
期刊
一、高考要求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共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层次,分析综合层次 ,鉴赏评价层次。  二、阅读考查的实质  四个问号:写了什么,即内容主题;怎么写的,即艺术手法,如,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等;为什么写,即主旨写作意图、目的;读者的感受与体验是什么,即阅读者的再创作与阅读期待,也就是个性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四个基本的思考维度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合作学习能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因此已被许多教师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做秀”的行为,大部分的合作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未深入到内容中。由此看来,加强“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索、研究,已成为推进新课程发
期刊
一、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写作教学模式与普通的课文讲解并无本质区别,教师选择几篇优秀范文,要求學生浏览,然后教师再逐段的进行讲解,带领学生画中心思想,背诵好词好句,此种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枯燥乏味,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学质量差,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课堂的要求。  此外,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尽人意,时常忽略学生感受,由于教师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风格,因此对学
期刊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尚不成熟,因而大部分未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都需要教师作具体指导。现以《俗世奇人》为例,谈谈初中生课外阅读文本指导和解惑问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
期刊
父亲去世已经快五年了,可他的笑容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我时常翻出我满月时拍的全家福来看,发黄的纸上,妈妈端坐在椅子上,手里抱着我,爸爸站在妈妈身后。妈妈的眼睛看着镜头,笑容里透出满足和幸福。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睁着大大的眼睛,并不是看镜头,而是看着高高的爸爸。爸爸的眼睛也没有看镜头,他微微低下头,看着我高兴地笑着,弯起的眼角,翘起的嘴角,彷佛是一汪静谧的湖水,每次总能带给我温暖和宁静。 
期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这部大戏里,生旦净丑,王侯走卒,依次登场,演绎着自己的离合悲欢,是成是败,只待后人评说。  (一)  飒飒西风,似血残阳。  乌江边,一剑,一马,一个背影。  身后,数千铁骑的呐喊在暮色中沸腾:面前,熟悉的故国旧土只一江之遥。  何去何从?  归乡吧,渔父说。  他摇摇头,想当年自己带领八千江东子弟纵横天下,何等快意!本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被家长问及最多问题如下: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才能让孩子喜爱阅读?为什么孩子考试时阅读总是分数很低?为什么孩子不会做阅读题?如此等等问题,一直在引发语文教师的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