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对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东西动态化。信息技术的介入,能真正地将现代媒体与课程、教材、师生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妙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遵循学生的求知规律,如果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进入轻松欢快、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在导入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教学《七根火柴》一文时,可以在一上课就播放《长征》的电影画面,把学生引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的壮烈情景,学生看了之后,无不展开想象和思维,领会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教学《听潮》一文时,可以设计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滚滚的浪潮声,有呼啸的风声,有孩童的嬉闹声,有海鸥的鸣叫声,正在这时一幅优美的听潮画卷在学生面前展开,学生在视听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整个身心都会投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狼》一课时,可以出示投影片“屠户晚归”的图,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判断故事的记叙要素:时间——夕阳西下;地点——回家途中;矛盾双方:屠户和两只狼;事件――两狼追随屠户已久,其中一只狼嘴中衔着块肉骨头,而屠户担中已没有任何可吃的了。然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说,有过路人来救屠户;有的说,屠户杀了一只狼,跑了另一只狼;又有的说,狼引来狼吃掉了屠户;还有的说,屠户与狼硬拼,结果玉石俱焚;等等。学生思维发散淋漓尽致,课文的中心段落也即故事发展高潮“杀狼”部分,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教学《木兰辞》一课时,可以根据声画等资料,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把思路停留在一个角度上,而应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不仅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拓寬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对学生情感影响的深入性与持久性,是远非教师的简单讲述可以比拟的。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时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如果局限于基础知识又会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说明文阅读时,其重点无非就是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可是答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于是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给学生打出答案规律:①说明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说明内容。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去掉加点词前后意思变化着手。掌握了答案规律后,可以再用投影打出几道练习题,以此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况。
三、营造气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
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氛围,是课堂教学增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环境。而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课堂上激情激趣,营造气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言语这一维空间,几乎舍弃了形象与音响,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氛围里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神经中枢更多地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教材形声化、直观化、生动化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它不仅以其生动、形象、高效、快捷、感染力强、效果良好等优点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遵循学生的求知规律,如果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进入轻松欢快、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在导入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教学《七根火柴》一文时,可以在一上课就播放《长征》的电影画面,把学生引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的壮烈情景,学生看了之后,无不展开想象和思维,领会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如,教学《听潮》一文时,可以设计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滚滚的浪潮声,有呼啸的风声,有孩童的嬉闹声,有海鸥的鸣叫声,正在这时一幅优美的听潮画卷在学生面前展开,学生在视听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整个身心都会投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狼》一课时,可以出示投影片“屠户晚归”的图,先让学生根据画面判断故事的记叙要素:时间——夕阳西下;地点——回家途中;矛盾双方:屠户和两只狼;事件――两狼追随屠户已久,其中一只狼嘴中衔着块肉骨头,而屠户担中已没有任何可吃的了。然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下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说,有过路人来救屠户;有的说,屠户杀了一只狼,跑了另一只狼;又有的说,狼引来狼吃掉了屠户;还有的说,屠户与狼硬拼,结果玉石俱焚;等等。学生思维发散淋漓尽致,课文的中心段落也即故事发展高潮“杀狼”部分,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教学《木兰辞》一课时,可以根据声画等资料,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把思路停留在一个角度上,而应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不仅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拓寬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对学生情感影响的深入性与持久性,是远非教师的简单讲述可以比拟的。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时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如果局限于基础知识又会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说明文阅读时,其重点无非就是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可是答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于是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给学生打出答案规律:①说明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说明内容。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去掉加点词前后意思变化着手。掌握了答案规律后,可以再用投影打出几道练习题,以此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况。
三、营造气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
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氛围,是课堂教学增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环境。而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课堂上激情激趣,营造气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言语这一维空间,几乎舍弃了形象与音响,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氛围里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神经中枢更多地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教材形声化、直观化、生动化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它不仅以其生动、形象、高效、快捷、感染力强、效果良好等优点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