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如“刀耕火种”只能产生极其低下的生产力一样,“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状态断然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更不用说面向未来的21世纪教育。正如“工具”的革新可以改变生产关系那样,教育技术现代化必将给整个教育体系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因素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不断发展,一场由教育手段现代化带来的课堂教育模式的革命已悄然而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处于世纪之交的现代教育,唯有主动接纳先进的科学技术,方可步入教育的洞天别地。
多种电教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教学领域,恰似一缕温馨的春风,给教学带来了异彩纷呈的动人景象。
一、激发兴趣,诱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定向研究反射,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求知欲。学习性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朱熹有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电教手段的多样性,新颖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直接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其主动积极地求知。由于电教手段的运用,语文课堂上能听到优美动人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看到新奇有趣的投影,录像;或再现太空奥妙,海底珍奇,或展示园林奇葩,建筑瑰宝,或探究现代“千里眼”——遥感技术,或研讨千古之谜——棘人悬棺……图文并茂,声话同步,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僵化格局,这怎么不令学生兴趣盎然,心驰神往,乐学不疲呢?
二、创设情境,助加深理解
教材主要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对教学情境的反应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经过表象活动才能掌握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受制于表象活动的丰富程度而表象的形成又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电教手段用图像或声音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时空距离,从而帮助学生准确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考虑到现在的初中生对总理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介绍总理生平事迹的幻灯片,再让学生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片段,在此基础上,选放《周总理永垂不朽》的部分解说录音导入课文,让学生听配乐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效果非常好,学生在电教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情绪体验准确深刻,无需教师条分缕析,只消在关键处略加点拨,学生自能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深义。
电教手段在巧解疑难方面也显示了独到的优势:学生对一些陌生的知识,抽象的自然规律,纷繁错杂的生活现象往往极少生活经验,有的也只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仅凭听老师三言两语抑或是很详尽的讲解还是如坠云里雾里,况且有些知识老师也知之不多。使用电教手段进行一番演示,效果就不一样了。如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先在镜片上改变酸碱的浓度,银屏上的颜色表随之变化,这样学生便理解了花儿呈现各种颜色的原理。接着在银幕上映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然后用一红胶片盖在上面,于是银幕上便只有红色了,同样分别用橙黄绿青蓝紫的胶片盖在上面做实验,反射的颜色也随之改变。这样,学生便懂得了花儿呈各种颜色的光反射原理。另外像光合作用。蜘蛛的生理机能等都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不止生动有趣,而且顿释疑难。
三、视听并用,强学习实效
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多种分析器参与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分析器的活动。据一份研究资料显示:知识获取率,视觉占83%,听觉仅占11%。注意力集中比率,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率比,纯听觉60%,纯视觉为70%,视听兼用为90%。电教手段声画同步,学生学习时视听并用,省时高效。
像有些说明文介绍的内容比较丰富,说明的线索较为纷繁,有关时空的词特别多,学生在字里行间穿行往返,课已上完了,往往还是脑不清,心不明,甚至一锅粥。如《春》,采用传统教学,往往耗时耗力,当堂背诵率百分之三十左右。教学时,如果运用幻灯,放出五幅春景图,让学生看着画面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体会一些词语的精妙,学生便能很快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语,准确背诵课文,当堂背诵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四、相机穿插,拓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内容长期受到课程设置,大纲要求,教材体系,讲授方法,考评标准的制约而产生相当明显的局限性,二十世纪此起彼伏的“儿童中心”,“生活教育”,“活动课程”,“人文素质”等教育潮流,以及日趋分化同时由高度综合的学科群落和体系,已经给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带来了鲜活的养料和充满生机的造血功能。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已达到了空前丰富和充实的地步,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社区文化,校园环境,家庭气氛,人生际遇,影视屏幕等,无处不充盈着现代语文的教育内容。新世纪最富有价值的语文教育观念,将是依托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国际语文交流为范围,以终身语文发展为时限,以语文素质提高为指导的大语文教育观。电教手段的运用,为实施大语文教育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如教《老山界》,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录像,讲《苏州园林》可穿插有关苏州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幻灯,录像等,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从而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五、因生制宜,促个体发展
运用电化教学打破了教师统一讲台和“一刀切”的现状,有利于适应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如经常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对原有朗读基础不够好的学生,要求对照示范朗读,纠正方言土音,在不断地听读,模仿中,提高朗读水平。对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引导他们对照示范朗读找差距,并把他们的朗读也录下来,仔细对比品位,揣摩朗读技巧,使他们“更上一层楼”。让学生们观看歌剧《威尼斯商人》,话剧《陈毅市长》的录像,再引导学生课后表演课本剧,不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使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
六、及时反馈,利教学相长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学习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西蒙的《认识心理学》中也指出:“只有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师主观意识的制约和学生水平能力差异限制,教与学之间往往存在“异步”,而一旦出现“异步”,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反馈的原理,“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辅助练习,考试等,具有反馈即时,交流充分的优势。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能及时把握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教学的内容和节奏,学生则可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信息反馈,认识自己学习过程的正确与否,适时矫正学习,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同步相长。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实施课堂教学,加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潜在课程之间的联系,加速了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调节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长发展等,直观,新颖,利教便学。因此,合理的运用电教手段是深化教改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举措。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多种电教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教学领域,恰似一缕温馨的春风,给教学带来了异彩纷呈的动人景象。
一、激发兴趣,诱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定向研究反射,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求知欲。学习性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朱熹有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电教手段的多样性,新颖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直接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其主动积极地求知。由于电教手段的运用,语文课堂上能听到优美动人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看到新奇有趣的投影,录像;或再现太空奥妙,海底珍奇,或展示园林奇葩,建筑瑰宝,或探究现代“千里眼”——遥感技术,或研讨千古之谜——棘人悬棺……图文并茂,声话同步,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僵化格局,这怎么不令学生兴趣盎然,心驰神往,乐学不疲呢?
二、创设情境,助加深理解
教材主要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对教学情境的反应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经过表象活动才能掌握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受制于表象活动的丰富程度而表象的形成又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电教手段用图像或声音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时空距离,从而帮助学生准确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考虑到现在的初中生对总理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介绍总理生平事迹的幻灯片,再让学生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片段,在此基础上,选放《周总理永垂不朽》的部分解说录音导入课文,让学生听配乐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效果非常好,学生在电教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情绪体验准确深刻,无需教师条分缕析,只消在关键处略加点拨,学生自能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深义。
电教手段在巧解疑难方面也显示了独到的优势:学生对一些陌生的知识,抽象的自然规律,纷繁错杂的生活现象往往极少生活经验,有的也只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仅凭听老师三言两语抑或是很详尽的讲解还是如坠云里雾里,况且有些知识老师也知之不多。使用电教手段进行一番演示,效果就不一样了。如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先在镜片上改变酸碱的浓度,银屏上的颜色表随之变化,这样学生便理解了花儿呈现各种颜色的原理。接着在银幕上映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然后用一红胶片盖在上面,于是银幕上便只有红色了,同样分别用橙黄绿青蓝紫的胶片盖在上面做实验,反射的颜色也随之改变。这样,学生便懂得了花儿呈各种颜色的光反射原理。另外像光合作用。蜘蛛的生理机能等都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演示,不止生动有趣,而且顿释疑难。
三、视听并用,强学习实效
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多种分析器参与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分析器的活动。据一份研究资料显示:知识获取率,视觉占83%,听觉仅占11%。注意力集中比率,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率比,纯听觉60%,纯视觉为70%,视听兼用为90%。电教手段声画同步,学生学习时视听并用,省时高效。
像有些说明文介绍的内容比较丰富,说明的线索较为纷繁,有关时空的词特别多,学生在字里行间穿行往返,课已上完了,往往还是脑不清,心不明,甚至一锅粥。如《春》,采用传统教学,往往耗时耗力,当堂背诵率百分之三十左右。教学时,如果运用幻灯,放出五幅春景图,让学生看着画面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体会一些词语的精妙,学生便能很快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语,准确背诵课文,当堂背诵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四、相机穿插,拓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内容长期受到课程设置,大纲要求,教材体系,讲授方法,考评标准的制约而产生相当明显的局限性,二十世纪此起彼伏的“儿童中心”,“生活教育”,“活动课程”,“人文素质”等教育潮流,以及日趋分化同时由高度综合的学科群落和体系,已经给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带来了鲜活的养料和充满生机的造血功能。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已达到了空前丰富和充实的地步,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社区文化,校园环境,家庭气氛,人生际遇,影视屏幕等,无处不充盈着现代语文的教育内容。新世纪最富有价值的语文教育观念,将是依托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国际语文交流为范围,以终身语文发展为时限,以语文素质提高为指导的大语文教育观。电教手段的运用,为实施大语文教育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如教《老山界》,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录像,讲《苏州园林》可穿插有关苏州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幻灯,录像等,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从而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五、因生制宜,促个体发展
运用电化教学打破了教师统一讲台和“一刀切”的现状,有利于适应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如经常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对原有朗读基础不够好的学生,要求对照示范朗读,纠正方言土音,在不断地听读,模仿中,提高朗读水平。对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引导他们对照示范朗读找差距,并把他们的朗读也录下来,仔细对比品位,揣摩朗读技巧,使他们“更上一层楼”。让学生们观看歌剧《威尼斯商人》,话剧《陈毅市长》的录像,再引导学生课后表演课本剧,不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使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
六、及时反馈,利教学相长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学习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西蒙的《认识心理学》中也指出:“只有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师主观意识的制约和学生水平能力差异限制,教与学之间往往存在“异步”,而一旦出现“异步”,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反馈的原理,“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辅助练习,考试等,具有反馈即时,交流充分的优势。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能及时把握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教学的内容和节奏,学生则可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信息反馈,认识自己学习过程的正确与否,适时矫正学习,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同步相长。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实施课堂教学,加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潜在课程之间的联系,加速了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调节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长发展等,直观,新颖,利教便学。因此,合理的运用电教手段是深化教改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举措。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