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爱好游泳,不只在于能够锻炼身体、作为一种休息方式,
还在于这是他接触方方面的人、了解情况的一种渠道
位于河北秦皇岛西南隅的北戴河风光秀丽,苍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别墅与葱郁的林海交融,是渤海湾金项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滩面平缓,海水清澈。
北戴河本名叫北家河,明代为海运积储之地,海滨命名远载辽史。早在1898年,经北洋大臣委派津海关道李岷琛、候选道王修植、开平矿物局总办周学熙等勘测,清政府正式划定戴河以东至鸽子窝沿海向内3华里为避暑区。
北京的夏天闷热如蒸,解放之初的中央机关办公条件并不算好,就连毛泽东的住处也没有空调设备。尽管中南海碧波生凉,绿荫遍地,可是难耐的夏秀酷热还是让人汗流浃背。1954年,中共中央开始设立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直至2003年取消。于是,这里曾有中国“夏都”之誉。
生在湖南湘潭水乡的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在他家房前的池塘里游泳,而且泳技在小伙伴中出类拔萃。儿时的水中嬉戏,使毛泽东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生不改其乐。游泳,不仅给毛泽东的少年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同时也使毛泽东瘦弱的身体逐渐变得结实起来。毛泽东一生钟情于水,最让他神往的畅游之地不是风平浪静、空间狭小的游泳池,而是浩淼宽阔、洪波滚滚的江河湖海。
解放初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央领导人忙碌万分,只要身体能够支持,绝不休养。毛泽东虽久闻北戴河之名,也非常爱好游泳,却在解放后的4年多都没有去离北京很近的北戴河。
1954年4月,毛泽东带上两大箱子书和他那用惯了的旧行李,第一次来到了北戴河,住的是“章家楼”。出于一种习惯,毛泽东不爱住洋楼别墅,愿意住平房,喜欢房间高大宽敞。正是如此,中直疗养院建造了一号楼,实际上是一排平房,这就成了毛泽东每年过来避暑办公的地方。
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后,仍然日理万机, 除去召开各种会议之外,还要审阅各地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报告,批阅堆积如山的文件,为《人民日报》修改社论等,每天工作到晨光破晓,偶有空闲,读读史书,毛泽东的警卫战士陈长江知道这是是毛氏特色的一种休息。
在毛泽东到北戴河之前,组织上派擅长游泳的陈长江带领10多名警卫队员先期到达,组织他们学习划船、游泳、海上救护等技术,以保证毛泽东来这里游泳时的安全。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基本掌握了多项水上技术,也摸清了海水的一般规律。
毛泽东自1954年4月首次到北戴河办公后,这一年夏天又到此住了很长时间,其他中央首长都走了,他没有走,直到9月天凉。每天工作之余,毛泽东一定要去游一次泳。
毛泽东游泳喜欢热闹,尤其喜欢和年轻小伙子姑娘们成群结伙地游。这时他便会精神抖擞,谈笑风生。他侧泳仰泳,自然轻松,一边游一边和年轻人聊天,兴致极高。名义上警卫是保护毛泽东,事实上毛泽东的游泳技术比一般警卫高得多。毛泽东常对陈长江等讲:“游泳时,由于水的压力、阻力、浮力和较低水温的作用,使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肌肉活动中消耗热量,促进了人体内代谢的加强。游泳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当然,还可以消暑纳凉,使肌肉得到放松,心情因此舒畅,身心健康。”在陈长江眼里,毛泽东爱好游泳,不只在于能够锻炼身体、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还在于这是他接触方方面的人、了解情况的一种渠道。
在水中,毛泽东一边自由自在地游泳,一边海阔天空地同身边的工作人员交谈。这时候,毛泽东和大家一样,情绪极高,谈兴很浓。毛泽东什么都问,大家七嘴八舌什么都说,无拘无束。
陈长江说,毛泽东的摄影师侯波不习水性,每次毛泽东游泳,她都坐船跟拍。一次,在北戴河,侯波照旧坐在船上,拍下了毛泽东跟孩子们在大海中畅游的镜头。照片中,毛泽东在前面游着,还回过头看着孩子们,笑着,似是在鼓励他们不要怕风浪,要奋勇向前;孩子们也都兴高采烈地在大海中游着,跟随着父亲。还有一次,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带领女儿下海游泳,李讷刚套上救生圈,毛泽东就让她拿掉。那天,游得的时间比较长,李讷游得筋疲力尽,但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坚持下来了。身边工作人员都知道毛泽东是用这种办法锻炼儿女们的意志。
一天,毛泽东游到兴头上,忽然朝保健医生徐涛喊:“小徐,你不是游得好吗?我们比一比。”“行啊,我们比速度。”徐涛于是朝毛泽东靠近。毛泽东说:“你聪明,我也不傻。我不跟你比速度,我跟你比耐力,比持久。”徐涛说:“那不行,比赛都是比速度。”
徐涛知道毛泽东下了水就不愿上岸,就那么不停地游,可是自己不行,时间一长非抽筋不可。毛泽东说:“你别骗我,有比速度的就有比耐力的。要达到胜利的彼岸,首先必须有耐力。要坚持时间长,要游得远才行。”
毛泽东不慌不忙只管向远处游。半小时后,徐涛坚持不住了,气喘吁吁爬上船,乘船随毛泽东遨游大海。毛泽东指指徐涛挖苦道:“他很进化么,很有办法,游不过岸就划船划过岸。”在水中游泳的陈长江等警卫们都笑了。
毛泽东每次游泳只下一次水,下去就要游个够。不够不上岸,上了岸便不再下水。无论走路游泳,他都是那句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干回头事。”像往常那样,毛泽东这次游了一个多小时,经大家一再劝说才上岸。
陈长江替毛泽东擦干身体。毛泽东在沙滩上漫步,嘴里念念有词。听多了,陈长江等身边人员也记住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毛泽东对陈长江讲:“这首诗的作者是曹孟德、曹操。”陈长江有些惊讶:“曹操也来过这里?他会写诗?”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较深的修养,他的诗朴实无华,但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毛泽东笑了笑:“他当然来过,上过碣石山。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大破乌桓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的碣石山,乘兴登临,观看沧海壮丽景色。这个时候,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不过,他写的是一首无题诗,后人取名为‘观沧海’。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他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 陈长江说:“曹操可是一个大奸臣呀,没想到他会写诗。”毛泽东连连摆手,说:“《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他精于兵法,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陪同在毛泽东身边的保健医生徐涛听到这些,也感到主席的观点的确新颖,听入了迷,感觉耳目一新。
据李敏回忆,当时她和李讷是在学校放暑假后,由江青带着提前来到北戴河。几天以后,还没见到说好要来的毛泽东,李敏、李讷遂给爸爸写了封信,催他快来。很快,不仅盼来了爸爸的来信,还有爸爸亲手用毛笔抄写的曹操的《观沧海》。因此,在北戴河这段日子,李敏、李讷就多了一项学习《观沧海》的作业。以后,李讷深受父亲影响,酷爱历史和古典文学。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毛泽东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李敏、李讷,我亲爱的女儿:你们的来信都收到了,很喜欢。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我好,勿念。亲你们!
爸爸
1954年7月23日
在大海中游泳,毛泽东体会到与风浪搏击的乐趣。只要有空,他就带警卫战士到海里去,他的“游兴”与日俱增,有时到了夕阳西下还舍不得上岸。
一天下午,天气闷热,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文件,感到有些困倦,伸了个懒腰,对陈长江说:“走,游泳去!”周恩来、朱德也跟了去。
孙勇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毛泽东笑了笑:“有风雨更好,更适合在大海中游泳!”
警卫们于是簇拥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向海边走去。毛泽东穿着白绸衬衫、灰色裤子、棕色皮鞋,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向5号浴场的海滩走去。
果然,走到海边时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是大雨倾盆,刚才还安静温驯的大海,瞬间就咆哮肆虐起来,波浪汹涌,惊涛拍岸,原先清澈澄明的碧波,渐渐变成泛黄的汪洋。
毛泽东见到呼啸翻腾的大海,顿时激动起来,萌生出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四处雷声不断,暴雨劈头盖脸地打来,早就成了“落汤鸡”的周恩来和朱德大喊:“主席,不要下了,不要下了……”风浪早把他们的声音淹没了。
陈长江说:“主席,风大了,雨也在不住地下,我们回去吧。” 毛泽东说:“不, 不能回,我们下海去!”他的眼里闪出兴奋的光彩。
毛泽东注视了一下海面,默默地脱去了衬衫、长裤,只穿一条短裤,很认真地做了两个扩胸动作,看了看紧随他的警卫:“你们害怕吗?”眼见浪涛翻涌,喜好游泳的毛泽东却不顾劝阻,要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警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报告主席, 不怕!”
“好嘛!”毛泽东说,“你们可以跟我下去,也可以不跟我下去,可以在岸上看,也可以回去。”警卫们昂首挺胸回答:“主席到哪里,我们也到哪里!”
于是,孙勇和陈长江率先跃进大海,在海波浪谷中起伏。毛泽东习惯地吮了吮下唇,转身扑向大海,一起一伏地向大海深处游去,在风雨中前行。陈长江和孙勇、韩庆余等十几名警卫战士围在毛泽东的左右,聚精会神地游着。他们时而被波浪掩盖,时而又飞快地冲出浪尖,波涛一会儿把他们冲散,一会儿又聚拢在一起,惟恐出现闪失。他们想不到61 岁的毛泽东游兴大发,不断变换着泳姿,一直游在前头。
游了很久,看见一条破渔船,毛泽东担心地说:“刚才我看见几个渔民,不知道他们出事了没有?”一位警卫说:“渔民刚上了岸,这条船刚才靠在岸上,是空的,被水卷到这里来的。”毛泽东说:“这就好。”
游了一会儿,毛泽东大概累了,放慢了游速,他用较为轻松的仰泳姿势,对围在周围的警卫战士们说:“你们放心,要沉住气,不要慌张,大海正在考验你们的胆量呢!”
陈长江知道,大家的胆量无疑是可以接受考验的,不过担心的是主席的安全,大海隐藏的凶险是不认人的。
海上的风更大了,雨如注,一排排的浊浪像一座座山峰向毛泽东涌来,警卫战士们紧张起来,更加紧紧地围住他。毛泽东一边在浪尖波谷与大海搏斗,一边鼓励战士们说:“不要怕,大不了呛两口水,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知游了多长时间,云散雨停雷声息,他们才游回来,毛泽东身上已被海水里的贝壳划出了血迹。毛泽东仍然那样兴致勃勃,毫不疲倦,尽情地发挥着高超的泳技。他上岸后,甩打着身上的水,说:“今天游得真畅快!”
到这时,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才真正如释负重,悬着的心落下了。毛泽东说:“征服急难险恶,你强他就弱!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就是这样,你表现得怯懦,你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是可怕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周恩来说:“今天总算可以了吧,我们叫都叫不回来。”毛泽东笑道:“我一门心思斗海浪,思想高度集中,哪里听见你们在叫。”
次日,毛泽东纵笔挥毫,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上阙写景,景中含情,而下阙抒情,情中有景,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全诗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在陈长江看来,这首诗比《观沧海》有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956年12月4日,毛泽东致黄炎培的信的末尾,还特意提到:“去年和今年各填了一首词,录陈审正,以答先生历次赠诗的雅意。”这里的“去年”应为“前年”,即1954年。这一年填的一首词是《浪淘沙·北戴河》,另一首词则是《水调歌头·游泳》。
当年,臧克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后来又出任《诗刊》杂志的主编。毛泽东听到《诗刊》将创刊,邀臧克家去谈诗。随后就说:“最近写了一些东西,《文汇报》向我要,正在考虑。”臧克家一听,觉得如能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岂不是一件大美事?于是,他便恳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就给《诗刊》发表吧。”毛泽东一时未作回答,只是抬头仰望了一下,似乎在作决定,然后才说:“好吧,就给你们。”这一下,臧克家可真乐坏了。
与毛泽东谈话后,臧克家即向文艺界负责人作了汇报,并与《诗刊》社的同仁进行了商量,于是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附上一些传抄的诗词,请毛泽东订正。
毛泽东接到信后,于1957年1月12日致信臧克家等,开首即言:“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连同你们寄来的8首,一共18首,抄寄如另纸,请加审处。”他对《诗刊》社来信所附的诗词改正了几个错字。毛泽东在信上还说:“……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么,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毛泽东所提及的这18首诗词就包括《浪淘沙·北戴河》。后来这封信连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一并在《诗刊》创刊号发表。25日《诗刊》创刊号出版的当天,读者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排着长队购买《诗刊》。一时间,外电纷纷向全世界作了报道。几天后,《人民日报》分两次给予转载,陈长江等警卫也争相阅读。
关于写这首词的缘由,后来毛泽东在1962年4月曾说,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写的《浪淘沙》都是婉约的、情绪伤感、风格柔靡,没有豪放的,所以特意用《浪淘沙》的词牌反其道而行之,写一首奔放豪迈的词。并说,他很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豪迈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1959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说出了自己的一大心愿:“如有可能,我就游黄河、游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卡车,更不准坐火车,一天走60里,骑马30里,走路30里,骑骑走走,一路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从长江上游,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国内国际的形势,我还可以搞,带个电台,比如,从黄河入海口走到郑州,走了一个半月,要开会了我就开会,开了会我又从郑州出发,搞它四五年就可以完成任务。我很想学明朝的徐霞客。”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中央警卫局特意在北京西山一带秘密组建了一支护卫他考察的骑兵大队,准备了200匹马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练习骑马、查资料,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1964年夏天,毛泽东还拟定了考察黄河的出发日期。为他训练的那匹白马坐骑,也从北京调到了北戴河,在陈长江等警卫员的搀扶下,71岁的毛泽东骑了上去,侯波还照了张像,陈长江正在马的后面紧跟着毛泽东前行。
据陈长江讲,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骑马。毛泽东骑马考察黄河的计划本已确定下来,准备1965年春成行。但是,1964年8月5日,突发“北部湾事件”,美国入侵越南。6日晨,毛泽东遗憾地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黄河这次是去不成了。”正因为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毛泽东被迫取消了计划。
据陈长江讲,自1954年至1964年这11年,毛泽东年年夏季到北戴河游泳,除了1962年自己到湖南石门接受劳动锻炼,每次他都陪同毛泽东游泳,每次一般游四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1960年8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来到中国,下榻在中共中央在北戴河的别墅中,毛泽东会见了胡志明。
当时,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签订的有关合同,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图纸,使中国40多个部门的250多个建设项目被迫中断,在经济上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1960年6月,苏共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苏分歧公开化并逐步扩大。对此,胡志明非常焦虑,他希望中苏两党两国尽快对话,消除隔阂,恢复团结,于是怀着这个目的来到中国。
8月10日,胡志明起得很早。昨晚没有睡好,总想着中苏关系问题,很想和毛泽东谈谈。他见毛泽东的房间静悄悄的,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休息,便独自去海滨散步。
毛泽东也整整一夜没有怎么睡。早起后,想去看看胡志明,同他聊聊,听工作人员说胡志明去海滨散步了,便也来到海边。毛泽东对胡志明为中苏两国劝和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他是和平的使者。
这时,太阳已跳出地平线,把浩瀚的大海照得璀璨夺目,万点金星。毛泽东、胡志明脱去外衣,在陈长江等警卫人员的陪同下并肩走下海,挥臂劈水,遨游在万倾碧波之中。
上岸后,胡志明热情地邀请中国党派代表团去越南参加越南国庆纪念活动和的代表大会,并风趣地对毛泽东说:“明年春天刘少奇同志一定要去,他欠的债明年春天还。你也找个时间也一定去,这笔债也要还。时间你自己定。”
“你们那里冬天怎么样,最低气温几度?”毛泽东问。“12摄氏度。”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越南祖国阵线全国委员会秘书长阮春水在旁回答道。
“不冷。可以偷偷地去,游一下红河。”毛泽东幽默地说。
“不公开,也不秘密,用你曾说过的方式,非正式访问。”胡志明笑着说,“至于红河嘛,水可能太混浊,不好游呀!这要到时再说。”
据陈长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经常到中国来访问、休假、治病,同毛泽东一起在北戴河游泳。
1960年,毛泽东和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柯腊拉伊谈起过到尼泊尔游泳的设想。这一年,毛泽东还和来访的老朋友斯诺谈起过游泳。斯诺说:“1936年在保安,您曾说过想到美国的江河去游泳,不知您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兴趣。”毛泽东笑了笑回答:“我希望在不太老之前,到密西西比河去畅游一番。如果华盛顿政府同意,我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去,完全只作为一个游泳者,不谈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一下。”
还在于这是他接触方方面的人、了解情况的一种渠道
位于河北秦皇岛西南隅的北戴河风光秀丽,苍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别墅与葱郁的林海交融,是渤海湾金项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滩面平缓,海水清澈。
北戴河本名叫北家河,明代为海运积储之地,海滨命名远载辽史。早在1898年,经北洋大臣委派津海关道李岷琛、候选道王修植、开平矿物局总办周学熙等勘测,清政府正式划定戴河以东至鸽子窝沿海向内3华里为避暑区。
北京的夏天闷热如蒸,解放之初的中央机关办公条件并不算好,就连毛泽东的住处也没有空调设备。尽管中南海碧波生凉,绿荫遍地,可是难耐的夏秀酷热还是让人汗流浃背。1954年,中共中央开始设立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直至2003年取消。于是,这里曾有中国“夏都”之誉。
生在湖南湘潭水乡的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在他家房前的池塘里游泳,而且泳技在小伙伴中出类拔萃。儿时的水中嬉戏,使毛泽东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生不改其乐。游泳,不仅给毛泽东的少年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同时也使毛泽东瘦弱的身体逐渐变得结实起来。毛泽东一生钟情于水,最让他神往的畅游之地不是风平浪静、空间狭小的游泳池,而是浩淼宽阔、洪波滚滚的江河湖海。
解放初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央领导人忙碌万分,只要身体能够支持,绝不休养。毛泽东虽久闻北戴河之名,也非常爱好游泳,却在解放后的4年多都没有去离北京很近的北戴河。
1954年4月,毛泽东带上两大箱子书和他那用惯了的旧行李,第一次来到了北戴河,住的是“章家楼”。出于一种习惯,毛泽东不爱住洋楼别墅,愿意住平房,喜欢房间高大宽敞。正是如此,中直疗养院建造了一号楼,实际上是一排平房,这就成了毛泽东每年过来避暑办公的地方。
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后,仍然日理万机, 除去召开各种会议之外,还要审阅各地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报告,批阅堆积如山的文件,为《人民日报》修改社论等,每天工作到晨光破晓,偶有空闲,读读史书,毛泽东的警卫战士陈长江知道这是是毛氏特色的一种休息。
在毛泽东到北戴河之前,组织上派擅长游泳的陈长江带领10多名警卫队员先期到达,组织他们学习划船、游泳、海上救护等技术,以保证毛泽东来这里游泳时的安全。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基本掌握了多项水上技术,也摸清了海水的一般规律。
毛泽东自1954年4月首次到北戴河办公后,这一年夏天又到此住了很长时间,其他中央首长都走了,他没有走,直到9月天凉。每天工作之余,毛泽东一定要去游一次泳。
毛泽东游泳喜欢热闹,尤其喜欢和年轻小伙子姑娘们成群结伙地游。这时他便会精神抖擞,谈笑风生。他侧泳仰泳,自然轻松,一边游一边和年轻人聊天,兴致极高。名义上警卫是保护毛泽东,事实上毛泽东的游泳技术比一般警卫高得多。毛泽东常对陈长江等讲:“游泳时,由于水的压力、阻力、浮力和较低水温的作用,使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肌肉活动中消耗热量,促进了人体内代谢的加强。游泳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当然,还可以消暑纳凉,使肌肉得到放松,心情因此舒畅,身心健康。”在陈长江眼里,毛泽东爱好游泳,不只在于能够锻炼身体、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还在于这是他接触方方面的人、了解情况的一种渠道。
在水中,毛泽东一边自由自在地游泳,一边海阔天空地同身边的工作人员交谈。这时候,毛泽东和大家一样,情绪极高,谈兴很浓。毛泽东什么都问,大家七嘴八舌什么都说,无拘无束。
陈长江说,毛泽东的摄影师侯波不习水性,每次毛泽东游泳,她都坐船跟拍。一次,在北戴河,侯波照旧坐在船上,拍下了毛泽东跟孩子们在大海中畅游的镜头。照片中,毛泽东在前面游着,还回过头看着孩子们,笑着,似是在鼓励他们不要怕风浪,要奋勇向前;孩子们也都兴高采烈地在大海中游着,跟随着父亲。还有一次,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带领女儿下海游泳,李讷刚套上救生圈,毛泽东就让她拿掉。那天,游得的时间比较长,李讷游得筋疲力尽,但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坚持下来了。身边工作人员都知道毛泽东是用这种办法锻炼儿女们的意志。
一天,毛泽东游到兴头上,忽然朝保健医生徐涛喊:“小徐,你不是游得好吗?我们比一比。”“行啊,我们比速度。”徐涛于是朝毛泽东靠近。毛泽东说:“你聪明,我也不傻。我不跟你比速度,我跟你比耐力,比持久。”徐涛说:“那不行,比赛都是比速度。”
徐涛知道毛泽东下了水就不愿上岸,就那么不停地游,可是自己不行,时间一长非抽筋不可。毛泽东说:“你别骗我,有比速度的就有比耐力的。要达到胜利的彼岸,首先必须有耐力。要坚持时间长,要游得远才行。”
毛泽东不慌不忙只管向远处游。半小时后,徐涛坚持不住了,气喘吁吁爬上船,乘船随毛泽东遨游大海。毛泽东指指徐涛挖苦道:“他很进化么,很有办法,游不过岸就划船划过岸。”在水中游泳的陈长江等警卫们都笑了。
毛泽东每次游泳只下一次水,下去就要游个够。不够不上岸,上了岸便不再下水。无论走路游泳,他都是那句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干回头事。”像往常那样,毛泽东这次游了一个多小时,经大家一再劝说才上岸。
陈长江替毛泽东擦干身体。毛泽东在沙滩上漫步,嘴里念念有词。听多了,陈长江等身边人员也记住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毛泽东对陈长江讲:“这首诗的作者是曹孟德、曹操。”陈长江有些惊讶:“曹操也来过这里?他会写诗?”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较深的修养,他的诗朴实无华,但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毛泽东笑了笑:“他当然来过,上过碣石山。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大破乌桓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的碣石山,乘兴登临,观看沧海壮丽景色。这个时候,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不过,他写的是一首无题诗,后人取名为‘观沧海’。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他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 陈长江说:“曹操可是一个大奸臣呀,没想到他会写诗。”毛泽东连连摆手,说:“《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他精于兵法,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陪同在毛泽东身边的保健医生徐涛听到这些,也感到主席的观点的确新颖,听入了迷,感觉耳目一新。
据李敏回忆,当时她和李讷是在学校放暑假后,由江青带着提前来到北戴河。几天以后,还没见到说好要来的毛泽东,李敏、李讷遂给爸爸写了封信,催他快来。很快,不仅盼来了爸爸的来信,还有爸爸亲手用毛笔抄写的曹操的《观沧海》。因此,在北戴河这段日子,李敏、李讷就多了一项学习《观沧海》的作业。以后,李讷深受父亲影响,酷爱历史和古典文学。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毛泽东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李敏、李讷,我亲爱的女儿:你们的来信都收到了,很喜欢。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我好,勿念。亲你们!
爸爸
1954年7月23日
在大海中游泳,毛泽东体会到与风浪搏击的乐趣。只要有空,他就带警卫战士到海里去,他的“游兴”与日俱增,有时到了夕阳西下还舍不得上岸。
一天下午,天气闷热,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文件,感到有些困倦,伸了个懒腰,对陈长江说:“走,游泳去!”周恩来、朱德也跟了去。
孙勇说:“主席,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毛泽东笑了笑:“有风雨更好,更适合在大海中游泳!”
警卫们于是簇拥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向海边走去。毛泽东穿着白绸衬衫、灰色裤子、棕色皮鞋,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向5号浴场的海滩走去。
果然,走到海边时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是大雨倾盆,刚才还安静温驯的大海,瞬间就咆哮肆虐起来,波浪汹涌,惊涛拍岸,原先清澈澄明的碧波,渐渐变成泛黄的汪洋。
毛泽东见到呼啸翻腾的大海,顿时激动起来,萌生出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四处雷声不断,暴雨劈头盖脸地打来,早就成了“落汤鸡”的周恩来和朱德大喊:“主席,不要下了,不要下了……”风浪早把他们的声音淹没了。
陈长江说:“主席,风大了,雨也在不住地下,我们回去吧。” 毛泽东说:“不, 不能回,我们下海去!”他的眼里闪出兴奋的光彩。
毛泽东注视了一下海面,默默地脱去了衬衫、长裤,只穿一条短裤,很认真地做了两个扩胸动作,看了看紧随他的警卫:“你们害怕吗?”眼见浪涛翻涌,喜好游泳的毛泽东却不顾劝阻,要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警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报告主席, 不怕!”
“好嘛!”毛泽东说,“你们可以跟我下去,也可以不跟我下去,可以在岸上看,也可以回去。”警卫们昂首挺胸回答:“主席到哪里,我们也到哪里!”
于是,孙勇和陈长江率先跃进大海,在海波浪谷中起伏。毛泽东习惯地吮了吮下唇,转身扑向大海,一起一伏地向大海深处游去,在风雨中前行。陈长江和孙勇、韩庆余等十几名警卫战士围在毛泽东的左右,聚精会神地游着。他们时而被波浪掩盖,时而又飞快地冲出浪尖,波涛一会儿把他们冲散,一会儿又聚拢在一起,惟恐出现闪失。他们想不到61 岁的毛泽东游兴大发,不断变换着泳姿,一直游在前头。
游了很久,看见一条破渔船,毛泽东担心地说:“刚才我看见几个渔民,不知道他们出事了没有?”一位警卫说:“渔民刚上了岸,这条船刚才靠在岸上,是空的,被水卷到这里来的。”毛泽东说:“这就好。”
游了一会儿,毛泽东大概累了,放慢了游速,他用较为轻松的仰泳姿势,对围在周围的警卫战士们说:“你们放心,要沉住气,不要慌张,大海正在考验你们的胆量呢!”
陈长江知道,大家的胆量无疑是可以接受考验的,不过担心的是主席的安全,大海隐藏的凶险是不认人的。
海上的风更大了,雨如注,一排排的浊浪像一座座山峰向毛泽东涌来,警卫战士们紧张起来,更加紧紧地围住他。毛泽东一边在浪尖波谷与大海搏斗,一边鼓励战士们说:“不要怕,大不了呛两口水,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知游了多长时间,云散雨停雷声息,他们才游回来,毛泽东身上已被海水里的贝壳划出了血迹。毛泽东仍然那样兴致勃勃,毫不疲倦,尽情地发挥着高超的泳技。他上岸后,甩打着身上的水,说:“今天游得真畅快!”
到这时,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才真正如释负重,悬着的心落下了。毛泽东说:“征服急难险恶,你强他就弱!大凡世界上凶恶的东西就是这样,你表现得怯懦,你就会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看起来样子是可怕的,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周恩来说:“今天总算可以了吧,我们叫都叫不回来。”毛泽东笑道:“我一门心思斗海浪,思想高度集中,哪里听见你们在叫。”
次日,毛泽东纵笔挥毫,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上阙写景,景中含情,而下阙抒情,情中有景,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全诗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在陈长江看来,这首诗比《观沧海》有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956年12月4日,毛泽东致黄炎培的信的末尾,还特意提到:“去年和今年各填了一首词,录陈审正,以答先生历次赠诗的雅意。”这里的“去年”应为“前年”,即1954年。这一年填的一首词是《浪淘沙·北戴河》,另一首词则是《水调歌头·游泳》。
当年,臧克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后来又出任《诗刊》杂志的主编。毛泽东听到《诗刊》将创刊,邀臧克家去谈诗。随后就说:“最近写了一些东西,《文汇报》向我要,正在考虑。”臧克家一听,觉得如能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岂不是一件大美事?于是,他便恳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就给《诗刊》发表吧。”毛泽东一时未作回答,只是抬头仰望了一下,似乎在作决定,然后才说:“好吧,就给你们。”这一下,臧克家可真乐坏了。
与毛泽东谈话后,臧克家即向文艺界负责人作了汇报,并与《诗刊》社的同仁进行了商量,于是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附上一些传抄的诗词,请毛泽东订正。
毛泽东接到信后,于1957年1月12日致信臧克家等,开首即言:“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连同你们寄来的8首,一共18首,抄寄如另纸,请加审处。”他对《诗刊》社来信所附的诗词改正了几个错字。毛泽东在信上还说:“……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么,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毛泽东所提及的这18首诗词就包括《浪淘沙·北戴河》。后来这封信连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一并在《诗刊》创刊号发表。25日《诗刊》创刊号出版的当天,读者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排着长队购买《诗刊》。一时间,外电纷纷向全世界作了报道。几天后,《人民日报》分两次给予转载,陈长江等警卫也争相阅读。
关于写这首词的缘由,后来毛泽东在1962年4月曾说,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写的《浪淘沙》都是婉约的、情绪伤感、风格柔靡,没有豪放的,所以特意用《浪淘沙》的词牌反其道而行之,写一首奔放豪迈的词。并说,他很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豪迈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1959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说出了自己的一大心愿:“如有可能,我就游黄河、游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卡车,更不准坐火车,一天走60里,骑马30里,走路30里,骑骑走走,一路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从长江上游,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国内国际的形势,我还可以搞,带个电台,比如,从黄河入海口走到郑州,走了一个半月,要开会了我就开会,开了会我又从郑州出发,搞它四五年就可以完成任务。我很想学明朝的徐霞客。”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中央警卫局特意在北京西山一带秘密组建了一支护卫他考察的骑兵大队,准备了200匹马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练习骑马、查资料,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1964年夏天,毛泽东还拟定了考察黄河的出发日期。为他训练的那匹白马坐骑,也从北京调到了北戴河,在陈长江等警卫员的搀扶下,71岁的毛泽东骑了上去,侯波还照了张像,陈长江正在马的后面紧跟着毛泽东前行。
据陈长江讲,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骑马。毛泽东骑马考察黄河的计划本已确定下来,准备1965年春成行。但是,1964年8月5日,突发“北部湾事件”,美国入侵越南。6日晨,毛泽东遗憾地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黄河这次是去不成了。”正因为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毛泽东被迫取消了计划。
据陈长江讲,自1954年至1964年这11年,毛泽东年年夏季到北戴河游泳,除了1962年自己到湖南石门接受劳动锻炼,每次他都陪同毛泽东游泳,每次一般游四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1960年8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来到中国,下榻在中共中央在北戴河的别墅中,毛泽东会见了胡志明。
当时,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签订的有关合同,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图纸,使中国40多个部门的250多个建设项目被迫中断,在经济上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1960年6月,苏共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苏分歧公开化并逐步扩大。对此,胡志明非常焦虑,他希望中苏两党两国尽快对话,消除隔阂,恢复团结,于是怀着这个目的来到中国。
8月10日,胡志明起得很早。昨晚没有睡好,总想着中苏关系问题,很想和毛泽东谈谈。他见毛泽东的房间静悄悄的,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休息,便独自去海滨散步。
毛泽东也整整一夜没有怎么睡。早起后,想去看看胡志明,同他聊聊,听工作人员说胡志明去海滨散步了,便也来到海边。毛泽东对胡志明为中苏两国劝和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他是和平的使者。
这时,太阳已跳出地平线,把浩瀚的大海照得璀璨夺目,万点金星。毛泽东、胡志明脱去外衣,在陈长江等警卫人员的陪同下并肩走下海,挥臂劈水,遨游在万倾碧波之中。
上岸后,胡志明热情地邀请中国党派代表团去越南参加越南国庆纪念活动和的代表大会,并风趣地对毛泽东说:“明年春天刘少奇同志一定要去,他欠的债明年春天还。你也找个时间也一定去,这笔债也要还。时间你自己定。”
“你们那里冬天怎么样,最低气温几度?”毛泽东问。“12摄氏度。”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越南祖国阵线全国委员会秘书长阮春水在旁回答道。
“不冷。可以偷偷地去,游一下红河。”毛泽东幽默地说。
“不公开,也不秘密,用你曾说过的方式,非正式访问。”胡志明笑着说,“至于红河嘛,水可能太混浊,不好游呀!这要到时再说。”
据陈长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经常到中国来访问、休假、治病,同毛泽东一起在北戴河游泳。
1960年,毛泽东和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柯腊拉伊谈起过到尼泊尔游泳的设想。这一年,毛泽东还和来访的老朋友斯诺谈起过游泳。斯诺说:“1936年在保安,您曾说过想到美国的江河去游泳,不知您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兴趣。”毛泽东笑了笑回答:“我希望在不太老之前,到密西西比河去畅游一番。如果华盛顿政府同意,我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去,完全只作为一个游泳者,不谈政治,只在密西西比河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