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看作是发展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提問。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讲究策略,要精心设计问题,在互动中把教学引向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反思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类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多数提问的形式主要是师生一问一答以及边讲边问两种形式相结合。要求回答问题的形式以集体学生为主,其次是教师抽答,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情况已经不多见。师生对答以及问题提出后供学生思考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时长比重也在扩大。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在小学数学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中,高层聚合性问题以及启发式问题占了大多数,但更高层次的评论创新性问题占的比重则比较小。
但是教师提问准备不够充分,这从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够明晰,表述意思不够清楚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主要从知识点层次发问,所以提出的问题不免在实用性和探究性方面有所缺乏。有鉴于此,笔者拟从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提供几种探究性提问方法的探讨,以期对教师课堂提问有所助益。
二、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探微
(一)爬山式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有序思维
数学就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的丝丝入扣。有序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性要求。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观摩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一课,教者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在出示例题挂图后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教师:图中有几种物体?
学生:有三种物体。
教师:盆花的排列有何特点?
学生: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根据盆花排列的规律你能猜一猜接下去的一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
学生:蓝花。
教师:你能算出第18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吗?
通过上述教师的提问,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教者设计的问题跳跃性太大,层次性不强,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
如果这节课由笔者来进行讲解,那么我会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继续提问说“这三种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而在学生们发现了三种物体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后,笔者再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盆花的排列规律,这样就不会显得很突兀。同时再让学生猜想接下去的一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探究盆花排列的具体规律,而不是直接就提出第18盆花是什么颜色,这样会导致问题的跨度很大。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登台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慢慢进行转变,成功地完成探究任务。
(二)联想式提问,引发学生类比思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的一个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借助相同或相近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移植,在类比迁移中有效解决新问题。
笔者在教学间隙曾旁听过我校五年级教师讲授有关梯形的面积时的片段。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梯形。
教师:你知道图中梯形的面积吗?
学生: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用是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嗯,说得没错,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直接计算,梯形面积能不能直接计算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你们能否受到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的启示,自己想办法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能!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学生在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并没有作过细的引导,而是通过简明的提问来引发学生联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将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主动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和观察,在比较分析中自主构建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联想式提问,引发学生类比思维,如此不仅教师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学生思维开发也能够得到很大促进。
(三)对学生疑惑部分进行提问,并把握提问机制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能发现学生对某些数学新知识无法进行更好的理解,学生对知识可能产生很多困惑。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时机进行把握,及时对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提问,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对不解的内容进行逃避,而是需要指导学生直面问题,对类似的知识点等内容进行更多的对比分析和思考,最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掌握。此外,教师需要对提问方法进行把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式教学;教师可以将相似的知识以及相对的概念等向学生进行对比讲授,并将问题进行分解式提问。首先让学生对简单问题进行回答,由浅入深,通过这种分解提问便可以引导学生得出问题最终答案。
三、结语
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开发进取,能够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技巧的使用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在提问的层次性、广泛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方面作出长足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美馨.浅谈小学数学提问技巧[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5.
[2]吕新英.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读写算,2015,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反思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类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多数提问的形式主要是师生一问一答以及边讲边问两种形式相结合。要求回答问题的形式以集体学生为主,其次是教师抽答,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情况已经不多见。师生对答以及问题提出后供学生思考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时长比重也在扩大。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在小学数学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中,高层聚合性问题以及启发式问题占了大多数,但更高层次的评论创新性问题占的比重则比较小。
但是教师提问准备不够充分,这从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够明晰,表述意思不够清楚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主要从知识点层次发问,所以提出的问题不免在实用性和探究性方面有所缺乏。有鉴于此,笔者拟从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提供几种探究性提问方法的探讨,以期对教师课堂提问有所助益。
二、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探微
(一)爬山式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有序思维
数学就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的丝丝入扣。有序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性要求。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观摩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一课,教者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在出示例题挂图后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教师:图中有几种物体?
学生:有三种物体。
教师:盆花的排列有何特点?
学生: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根据盆花排列的规律你能猜一猜接下去的一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
学生:蓝花。
教师:你能算出第18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吗?
通过上述教师的提问,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教者设计的问题跳跃性太大,层次性不强,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
如果这节课由笔者来进行讲解,那么我会在提出第一个问题后继续提问说“这三种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而在学生们发现了三种物体排列都是有规律的后,笔者再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盆花的排列规律,这样就不会显得很突兀。同时再让学生猜想接下去的一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探究盆花排列的具体规律,而不是直接就提出第18盆花是什么颜色,这样会导致问题的跨度很大。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登台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慢慢进行转变,成功地完成探究任务。
(二)联想式提问,引发学生类比思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的一个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借助相同或相近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移植,在类比迁移中有效解决新问题。
笔者在教学间隙曾旁听过我校五年级教师讲授有关梯形的面积时的片段。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梯形。
教师:你知道图中梯形的面积吗?
学生: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用是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嗯,说得没错,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直接计算,梯形面积能不能直接计算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你们能否受到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的启示,自己想办法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能!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学生在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并没有作过细的引导,而是通过简明的提问来引发学生联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将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主动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和观察,在比较分析中自主构建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联想式提问,引发学生类比思维,如此不仅教师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学生思维开发也能够得到很大促进。
(三)对学生疑惑部分进行提问,并把握提问机制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能发现学生对某些数学新知识无法进行更好的理解,学生对知识可能产生很多困惑。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问的时机进行把握,及时对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提问,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对不解的内容进行逃避,而是需要指导学生直面问题,对类似的知识点等内容进行更多的对比分析和思考,最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掌握。此外,教师需要对提问方法进行把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式教学;教师可以将相似的知识以及相对的概念等向学生进行对比讲授,并将问题进行分解式提问。首先让学生对简单问题进行回答,由浅入深,通过这种分解提问便可以引导学生得出问题最终答案。
三、结语
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开发进取,能够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技巧的使用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在提问的层次性、广泛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方面作出长足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美馨.浅谈小学数学提问技巧[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5.
[2]吕新英.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读写算,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