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本文从互联网用于教学历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用于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个性化、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现阶段互联网用于教学存在问题五个方面展望阐述了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 个性化教育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培养学习习惯的启蒙阶段,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一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21世纪互联网仍是时代主题,网络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曾爆发式增长,作为教师也应该更多地注意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利用自身专业素质,努力学习新知识,将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
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探讨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求教大家。
一、互联网用于教学的历史及必要性概述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和犹他州大学(UniversityofUtah)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其目的是在四所大学间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出生与教育存在深厚渊源。
随后互联网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真正标志全世界使用互联网则是在1998年6月比尔.盖次(BillGates)推出微软的浏览器Internet,至此互联网再不是科研院校、政府军事部门等少数人员的专属,全世界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这个便捷的窗口了解全世界。随后我国相关部门迅速发现互联网用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次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1999年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网络教育需求,至此我国开始加速构建网络用于教育。
如今互联网早已不再是单纯为通讯,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共享,网络共享就是以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为载体,借助互联网这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进行信息交流和资偶源共享,并允许他人去有偿或无偿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或者实体资源
现阶段我国是利用互联网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中国有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其中后三大发明直接建立在互联网共享基础之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目前在教育领域网络共享应用也相当丰富,例如各类网络教育课程学习、学生英语一点学习APP、安全教育网络平台等,这些既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拓宽了受教育者的视野,也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互联网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
人们常说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各种教育研究机构也一直不厌其烦地倡导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级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从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以学生为准,完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们也在一直努力去实现上述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只能靠一张嘴不厌其烦去假设,或者通过有限地教学模具去模拟生活中的实物,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去抽象思维,教师费尽心思希望通过这些假设或模拟能让学生理解掌握,但不乏事与愿违的情况,表现为有些学生还是对所描述的概念迷迷糊糊,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不理解。
互联网的使用可高效建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且这种建立是基于现实,不用刻意去虚拟假设,收到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课后拓展通过百度引擎搜索2014至2016年双十一淘宝天猫销量,并做出三年累加统计,学生积极性较高,家长也充分参与,反馈效果显示学生得到了以下收获:
1. 掌握《统计》一课的基本知识点;
2. 感受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统计数据再也不是简单的人工或半自动,而是全自动、实时响应的大数据云端计算;
3. 很多学生第一次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了解其强大无所不知功能,今后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学习更多知识。
通过上述案例表明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兴趣、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还可以了解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强化学习效果。互联网实现了把教师作为引导者,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笔者深刻意识到数学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点——用网络去找出现实中的教学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互联网用于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各国普遍追求的教育理想。教育的个性化、主体化要求教师首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不同发展特点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 他有他自己的历史, 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1]
人们在互联网络上从事的各项活动,只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实质是个性化的体现,因此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实际体现,它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大会堂听报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能适应各种学习情况和各类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成绩统计,针对他们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演示不同的事例、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启发、提供不同的方法、作出不同的要求等,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机会。这一环境改变了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为代价,仅照顾少数学生的那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
例如2014年北师大为了帮助小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制作了相关的网络微课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好评。该视频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视频中通过“引入涵义——发现重点——主动学习——解决困难——分析结论——课后复习”的一系列微课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小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的涵义,并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很好的解决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北师大版微课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2]
网络微课将数学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移出课堂,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到网络中,给学生铺平自主学习的道路,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高效的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保障和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任何场合都能够得到全面而高效的教学帮助。这种方法打破过去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和独断性,让孩子凭借自己的个人实际学习现状自由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这样个性化学习模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全人类目前身处互联网环境,它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利用好它,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师生的沟通桥梁,一定要利用好它的个性化、实时、高效、资源广泛等特性,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做好管理監督也极为重要,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为教育事业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95-196.
[2] 陈瑞丹.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探讨.中国校外教育[J],2018,(7).
[3] 李小红.论教师的课程创生 [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 个性化教育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培养学习习惯的启蒙阶段,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一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21世纪互联网仍是时代主题,网络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曾爆发式增长,作为教师也应该更多地注意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利用自身专业素质,努力学习新知识,将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
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探讨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求教大家。
一、互联网用于教学的历史及必要性概述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和犹他州大学(UniversityofUtah)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其目的是在四所大学间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出生与教育存在深厚渊源。
随后互联网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真正标志全世界使用互联网则是在1998年6月比尔.盖次(BillGates)推出微软的浏览器Internet,至此互联网再不是科研院校、政府军事部门等少数人员的专属,全世界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这个便捷的窗口了解全世界。随后我国相关部门迅速发现互联网用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次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1999年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网络教育需求,至此我国开始加速构建网络用于教育。
如今互联网早已不再是单纯为通讯,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共享,网络共享就是以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为载体,借助互联网这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进行信息交流和资偶源共享,并允许他人去有偿或无偿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或者实体资源
现阶段我国是利用互联网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中国有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其中后三大发明直接建立在互联网共享基础之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目前在教育领域网络共享应用也相当丰富,例如各类网络教育课程学习、学生英语一点学习APP、安全教育网络平台等,这些既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拓宽了受教育者的视野,也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互联网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
人们常说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各种教育研究机构也一直不厌其烦地倡导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级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从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以学生为准,完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们也在一直努力去实现上述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只能靠一张嘴不厌其烦去假设,或者通过有限地教学模具去模拟生活中的实物,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去抽象思维,教师费尽心思希望通过这些假设或模拟能让学生理解掌握,但不乏事与愿违的情况,表现为有些学生还是对所描述的概念迷迷糊糊,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不理解。
互联网的使用可高效建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且这种建立是基于现实,不用刻意去虚拟假设,收到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课后拓展通过百度引擎搜索2014至2016年双十一淘宝天猫销量,并做出三年累加统计,学生积极性较高,家长也充分参与,反馈效果显示学生得到了以下收获:
1. 掌握《统计》一课的基本知识点;
2. 感受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统计数据再也不是简单的人工或半自动,而是全自动、实时响应的大数据云端计算;
3. 很多学生第一次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了解其强大无所不知功能,今后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学习更多知识。
通过上述案例表明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兴趣、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还可以了解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强化学习效果。互联网实现了把教师作为引导者,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笔者深刻意识到数学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点——用网络去找出现实中的教学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互联网用于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各国普遍追求的教育理想。教育的个性化、主体化要求教师首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不同发展特点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 他有他自己的历史, 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1]
人们在互联网络上从事的各项活动,只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实质是个性化的体现,因此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实际体现,它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大会堂听报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能适应各种学习情况和各类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成绩统计,针对他们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演示不同的事例、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启发、提供不同的方法、作出不同的要求等,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机会。这一环境改变了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为代价,仅照顾少数学生的那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
例如2014年北师大为了帮助小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制作了相关的网络微课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好评。该视频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视频中通过“引入涵义——发现重点——主动学习——解决困难——分析结论——课后复习”的一系列微课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小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的涵义,并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很好的解决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北师大版微课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2]
网络微课将数学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移出课堂,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到网络中,给学生铺平自主学习的道路,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高效的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保障和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任何场合都能够得到全面而高效的教学帮助。这种方法打破过去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和独断性,让孩子凭借自己的个人实际学习现状自由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这样个性化学习模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全人类目前身处互联网环境,它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利用好它,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师生的沟通桥梁,一定要利用好它的个性化、实时、高效、资源广泛等特性,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做好管理監督也极为重要,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为教育事业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95-196.
[2] 陈瑞丹.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探讨.中国校外教育[J],2018,(7).
[3] 李小红.论教师的课程创生 [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