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关键字:初中诗词 有效教学 措施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不论何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好法。当前,教学界跟风之气甚浓,在教学中失去自我,课堂结构雷同,表面活跃的课堂,实则学生只在演练,效果其实不佳。
小平同志说:“红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因而,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初中诗词的教学,略谈几点有效措施,以为抛砖引玉。
一、把握课堂充实有效是首要原则: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
无论什么法,如不能做到这一点都是伪法,就不能让双边活动真正实现,从而使课堂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趣味原则,也就是快乐原则。人在快乐中容易跟进目标并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是被强制,被驱使,消极对待,是无法取到好的效果的。
三、目标具体细化原则。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要具体,找到课堂实现的载体,否则就是做无用功。
做到以上三点,我相信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比如说我们教学《天净沙.秋思》一文。我定为一节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二、通过读、画、评来实现理解背诵。
三、培养学生热爱诗词,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學本文首先必须储备的相关知识:《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品赏析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针对目标一,主要是通过目标二来完成。首先让学生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文章,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想像画一幅画。再然后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画让学生自己讲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解的误区并巧妙的给予更正。最后,要求看着自己的画读出文章来。
针对目标三,让学生统计本诗词的字数,并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叙述,体会诗词的精炼,根据韵脚的欣赏体会出诗词的美感。
通过以上的准备,进入课堂,效果之妙可想而知了。当我教学完之后离下课还有一刻钟,学生们便迫不及待的学习本课我们还没涉及的知识点,这一点远远超出了我的相像,当然,你试一下就知道了,你会惊讶的。
关键字:初中诗词 有效教学 措施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不论何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好法。当前,教学界跟风之气甚浓,在教学中失去自我,课堂结构雷同,表面活跃的课堂,实则学生只在演练,效果其实不佳。
小平同志说:“红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因而,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初中诗词的教学,略谈几点有效措施,以为抛砖引玉。
一、把握课堂充实有效是首要原则: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
无论什么法,如不能做到这一点都是伪法,就不能让双边活动真正实现,从而使课堂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趣味原则,也就是快乐原则。人在快乐中容易跟进目标并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是被强制,被驱使,消极对待,是无法取到好的效果的。
三、目标具体细化原则。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要具体,找到课堂实现的载体,否则就是做无用功。
做到以上三点,我相信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比如说我们教学《天净沙.秋思》一文。我定为一节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并背诵这首词。
二、通过读、画、评来实现理解背诵。
三、培养学生热爱诗词,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學本文首先必须储备的相关知识:《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品赏析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针对目标一,主要是通过目标二来完成。首先让学生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文章,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想像画一幅画。再然后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画让学生自己讲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解的误区并巧妙的给予更正。最后,要求看着自己的画读出文章来。
针对目标三,让学生统计本诗词的字数,并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叙述,体会诗词的精炼,根据韵脚的欣赏体会出诗词的美感。
通过以上的准备,进入课堂,效果之妙可想而知了。当我教学完之后离下课还有一刻钟,学生们便迫不及待的学习本课我们还没涉及的知识点,这一点远远超出了我的相像,当然,你试一下就知道了,你会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