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深刻的体现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特色,我们可以感受到文章明显的语言艺术特征。在《荷塘月色》中通过语言艺术寓情于景,通过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含蓄的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本文对《荷塘月色》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塘月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荷塘月色;语言艺术;通感
《荷塘月色》是我们在高一语文中学习到的朱自清的重要散文,深刻的体现出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其中的用词、用句都富有艺术性。对《荷塘月色》中的语言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 通感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在《荷塘月色》中,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巧妙,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之间的相互转换,让我们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的美丽景色,激起我们对此番美景的向往之情,有一种想要去观看荷塘夜景的冲动。比如,文章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此句中,通过嗅觉感受到荷花的香气是缕缕的清香,并在嗅觉与听觉之间运用通感,将荷花的清香比作是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过这样的描写,能够让我们明白荷花的香氣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间断性的,并且香味的浓淡也是相互交替的,远处传来的歌声就具有若隐若现的特点。在嗅觉与听觉之间进行转换,对荷花的香气进行描写,使得文章的艺术气息更加浓厚。
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词句是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转换。光和影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名曲是通过听觉感受到的,两者都是和谐协调的,将视觉感受以明确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色,能够向乐曲一样流畅而自然,使得荷塘的月色富有神韵。文章对通感的合理运用,能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 文中动词和叠词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在《荷塘月色》中,多处使用动词,使我们能够看到夜色中动态的荷塘景色,这些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使文章富有意境,还能使荷塘月色更具有画面感。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其中的“泻”就与众不同。与“洒”字不同的是,“泻”字更能表现出月光的宁静,如果用“洒”字,则会将月光表现得更加粗犷,与夜晚的荷塘景色不符。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其中的“浮”字将青雾升起的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一般情况下,在对雾气进行描写时,用得比较多的动词是“飘”和“散”,而在《荷塘月色》中所采用的“浮”字,则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青雾的轻柔之感。
在《荷塘月色》中总共使用26个叠词,使整篇文章富有音乐性和形象性,让我们看到荷塘丰富的景色。比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其中的“蓊蓊郁郁”使夜晚变得更加寂寞,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荷塘的幽僻与作者的心绪不宁是相互交融的。又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其中的“曲曲折折”是第二段中“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的“曲折”的重叠。正因为文章所写的是荷塘,而不是小煤屑路,所以在此处用“曲曲折折”这个重叠词,能够为后续对荷叶、荷花、香气、微风等的描写铺开场面。文章虽然大量使用重叠词,但其运用都非常合理得体,我们不会感觉到丝毫的复沓,在写景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 文中句子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主要通过一些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们则要通过这些句子所表达的语境,去领会作者在景物中所寄托的对自由的向往之情。比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一个自控能力很强的人,正因为如此,其心中的郁结才难以抒发出来,从最后一句中,我们更能体会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所以才会有后来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与“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两句本身就是矛盾的。矛盾句是写作中的大忌,运用不当,就会使整篇文章黯然失色。但是,本文中对此矛盾句的使用却是十分的恰当,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矛盾心理。虽然作者没有刻意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但都在景物的描写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本篇文章语言艺术的深刻的反映。尽管不写心情,我们却能在不同的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心情的起伏变化。《荷塘月色》的结构十分严谨细密,我们完全发现不了人工斧凿的痕迹,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最高境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语言基调是非常朴素的,但其语言却十分富有艺术性,因此,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同时,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以通感手法来塑造形象美,并对动词、叠词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写景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使得整篇文章的语言都充满着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林晶.浅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3,(9):187. [2]冯卿庭.对《背影》的思想内涵分析及语言艺术探究[J].青年时代,2017,(2):1-1.
[3]李理.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与弥补--以《荷塘月色》为例[J].速读(上旬),2015,(6):54-54.
关键词:荷塘月色;语言艺术;通感
《荷塘月色》是我们在高一语文中学习到的朱自清的重要散文,深刻的体现出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其中的用词、用句都富有艺术性。对《荷塘月色》中的语言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 通感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在《荷塘月色》中,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巧妙,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之间的相互转换,让我们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的美丽景色,激起我们对此番美景的向往之情,有一种想要去观看荷塘夜景的冲动。比如,文章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此句中,通过嗅觉感受到荷花的香气是缕缕的清香,并在嗅觉与听觉之间运用通感,将荷花的清香比作是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过这样的描写,能够让我们明白荷花的香氣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间断性的,并且香味的浓淡也是相互交替的,远处传来的歌声就具有若隐若现的特点。在嗅觉与听觉之间进行转换,对荷花的香气进行描写,使得文章的艺术气息更加浓厚。
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词句是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转换。光和影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名曲是通过听觉感受到的,两者都是和谐协调的,将视觉感受以明确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色,能够向乐曲一样流畅而自然,使得荷塘的月色富有神韵。文章对通感的合理运用,能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 文中动词和叠词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在《荷塘月色》中,多处使用动词,使我们能够看到夜色中动态的荷塘景色,这些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使文章富有意境,还能使荷塘月色更具有画面感。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其中的“泻”就与众不同。与“洒”字不同的是,“泻”字更能表现出月光的宁静,如果用“洒”字,则会将月光表现得更加粗犷,与夜晚的荷塘景色不符。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其中的“浮”字将青雾升起的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一般情况下,在对雾气进行描写时,用得比较多的动词是“飘”和“散”,而在《荷塘月色》中所采用的“浮”字,则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青雾的轻柔之感。
在《荷塘月色》中总共使用26个叠词,使整篇文章富有音乐性和形象性,让我们看到荷塘丰富的景色。比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其中的“蓊蓊郁郁”使夜晚变得更加寂寞,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荷塘的幽僻与作者的心绪不宁是相互交融的。又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其中的“曲曲折折”是第二段中“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的“曲折”的重叠。正因为文章所写的是荷塘,而不是小煤屑路,所以在此处用“曲曲折折”这个重叠词,能够为后续对荷叶、荷花、香气、微风等的描写铺开场面。文章虽然大量使用重叠词,但其运用都非常合理得体,我们不会感觉到丝毫的复沓,在写景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 文中句子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主要通过一些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们则要通过这些句子所表达的语境,去领会作者在景物中所寄托的对自由的向往之情。比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一个自控能力很强的人,正因为如此,其心中的郁结才难以抒发出来,从最后一句中,我们更能体会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所以才会有后来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与“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两句本身就是矛盾的。矛盾句是写作中的大忌,运用不当,就会使整篇文章黯然失色。但是,本文中对此矛盾句的使用却是十分的恰当,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矛盾心理。虽然作者没有刻意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但都在景物的描写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本篇文章语言艺术的深刻的反映。尽管不写心情,我们却能在不同的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心情的起伏变化。《荷塘月色》的结构十分严谨细密,我们完全发现不了人工斧凿的痕迹,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最高境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语言基调是非常朴素的,但其语言却十分富有艺术性,因此,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同时,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以通感手法来塑造形象美,并对动词、叠词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写景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使得整篇文章的语言都充满着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林晶.浅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3,(9):187. [2]冯卿庭.对《背影》的思想内涵分析及语言艺术探究[J].青年时代,2017,(2):1-1.
[3]李理.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与弥补--以《荷塘月色》为例[J].速读(上旬),2015,(6):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