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只有将课程深入到学生的生活,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产生“我要学”的欲望,进而产生“我要创新”的思维。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劳技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实践——体验的快乐
劳技课是一门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需要学生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只有将书上所学用于生活才算真正的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战场,每个家庭都有许多日常生活劳动。把劳技教学向家庭生活延伸,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劳动情感,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完善。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从不让孩子插手家务活,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要想改变现状,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劳动课堂走向家庭,真正将劳技教育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四年级的《钉纽扣》、《缝鞋套》等家政课都是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上这些课时学生兴趣很高,课上教师应多花点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例如在教学《钉纽扣》一课时,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穿针、引线、打结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钉纽扣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钉纽扣环节时,发现学生有创新方法后及时演示、介绍,深入地剖析指导,并给予学生表扬鼓励。这样既可以激励优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一种爱动手的氛围,创造一个交流、展示劳技活动成果的舞台,为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奠定基础,有效地落实劳技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拓展延伸。在教学《洗红领巾》之后可以布置一个作业,两个星期之后,要举行现场洗红领巾比赛,比比谁洗得干净,谁洗得快,谁洗的方法正确。学生天生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为了能在那一天名列前茅,无形之中会在家中勤加练习,那么也就熟能生巧,掌握了洗红领巾的技能。又如在学完《水果拼盘》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在家学做小厨师,为家人们制作一份水果拼盘,在欢乐的气氛中,和全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此外,还可以开展种植花卉的活动。如果受条件所限,可让学生种植水培植物,单独种植,小组合作均可,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种植,做到合理利用家庭资源,并且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变废为宝”——创新的快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身边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些“垃圾”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既减轻社会负担,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可谓一举两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艺术。
1.充分回收各种废旧资源。
超市购物的塑料袋、包装纸,以及装衣服拎袋、鞋盒,精美的糖果纸,果冻盒,塑料吸管,易拉罐,鸡蛋壳、花生壳、瓜子壳等都是极好的生活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利用,大大满足了课堂教学的创作需要。此外,大自然也为我们创造了无穷的资源,凋落的花瓣、飘零的树叶、不起眼的断枝,都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学生在收集资源的同时,也体味到了生活的乐趣。
2.研究创作,自主探索。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使学生更加活泼,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小学劳动技术课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用现成的废弃物品,发挥想象、大胆创新,使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学生相互交流,构思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创作,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研究,发展个性,并从中获得个体的自我满足与快乐。
本学期我校科技节开展了“变废为宝”的比赛活动,人人参与。低年级同学动手能力较弱,但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作品;中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技能,通过添加组合等方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科技节闭幕时还为优秀作品颁了奖。对每个学生而言,虽然只有一次或两次的制作经历,但对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同学而言都是一次探索创作的活动,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一旦当这种“体验”形成之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变“被动”为“主动”。
除了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合理穿插“变废为宝”的内容。在教学《城堡》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一张城堡作品。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布料,这些布料都是生活中多余、废弃的,但经过合理裁剪及色彩搭配后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外形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极具文化魅力。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家中的各种布料都派上了用场,其后,我还让学生欣赏了各种布贴画,让家里的废旧布料物尽其用。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劳技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地利用生活环境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让劳技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劳技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一、实践——体验的快乐
劳技课是一门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需要学生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只有将书上所学用于生活才算真正的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战场,每个家庭都有许多日常生活劳动。把劳技教学向家庭生活延伸,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劳动情感,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完善。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从不让孩子插手家务活,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要想改变现状,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劳动课堂走向家庭,真正将劳技教育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四年级的《钉纽扣》、《缝鞋套》等家政课都是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上这些课时学生兴趣很高,课上教师应多花点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例如在教学《钉纽扣》一课时,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穿针、引线、打结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钉纽扣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钉纽扣环节时,发现学生有创新方法后及时演示、介绍,深入地剖析指导,并给予学生表扬鼓励。这样既可以激励优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一种爱动手的氛围,创造一个交流、展示劳技活动成果的舞台,为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奠定基础,有效地落实劳技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拓展延伸。在教学《洗红领巾》之后可以布置一个作业,两个星期之后,要举行现场洗红领巾比赛,比比谁洗得干净,谁洗得快,谁洗的方法正确。学生天生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为了能在那一天名列前茅,无形之中会在家中勤加练习,那么也就熟能生巧,掌握了洗红领巾的技能。又如在学完《水果拼盘》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在家学做小厨师,为家人们制作一份水果拼盘,在欢乐的气氛中,和全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此外,还可以开展种植花卉的活动。如果受条件所限,可让学生种植水培植物,单独种植,小组合作均可,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种植,做到合理利用家庭资源,并且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变废为宝”——创新的快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身边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些“垃圾”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既减轻社会负担,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可谓一举两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艺术。
1.充分回收各种废旧资源。
超市购物的塑料袋、包装纸,以及装衣服拎袋、鞋盒,精美的糖果纸,果冻盒,塑料吸管,易拉罐,鸡蛋壳、花生壳、瓜子壳等都是极好的生活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利用,大大满足了课堂教学的创作需要。此外,大自然也为我们创造了无穷的资源,凋落的花瓣、飘零的树叶、不起眼的断枝,都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学生在收集资源的同时,也体味到了生活的乐趣。
2.研究创作,自主探索。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使学生更加活泼,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小学劳动技术课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用现成的废弃物品,发挥想象、大胆创新,使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学生相互交流,构思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创作,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研究,发展个性,并从中获得个体的自我满足与快乐。
本学期我校科技节开展了“变废为宝”的比赛活动,人人参与。低年级同学动手能力较弱,但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作品;中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技能,通过添加组合等方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科技节闭幕时还为优秀作品颁了奖。对每个学生而言,虽然只有一次或两次的制作经历,但对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同学而言都是一次探索创作的活动,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一旦当这种“体验”形成之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变“被动”为“主动”。
除了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合理穿插“变废为宝”的内容。在教学《城堡》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一张城堡作品。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布料,这些布料都是生活中多余、废弃的,但经过合理裁剪及色彩搭配后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外形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极具文化魅力。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家中的各种布料都派上了用场,其后,我还让学生欣赏了各种布贴画,让家里的废旧布料物尽其用。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劳技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地利用生活环境进行课外拓展和延伸,让劳技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劳技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