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学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不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高等教育学专业进行定性,同时也提出了强化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的理念。本研究主要结合大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大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期全面提升大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专业属性;人才培养;策略
大学高等教育学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该专业的基本属性,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创新和改革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条不紊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增强大学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能够为其它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发展同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互矛盾
高等教育学面对的广大知识水平相对极高的大学生,因为该专业设置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要求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教育学发展趋势同步。然而就当前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来看,更注重的是今后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教育,希望在教育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实用性知识,能够运用在专业领域。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发展同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协调,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需要采取进行深入的探究,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大学生人才培养达不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纷纷设置了学分制来考察大学生的综合情况。在学分制度体系的约束下,高等教育的目的性虽然更加明确,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大学生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学分,单方面的发展自身的能力,使高等教育的本质产生了变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专业人才不仅同高等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甚至还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1]。
(三)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准则,其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培养方案是否同大学教育状况相适应、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能够保障等,如果开展了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浪费教育资源,事倍功半。因此还需要对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严格限定人才质量标准,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二、基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培养高等教育学人才
(一)使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人才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性知识,如果脱离理论教育只是强调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就会本末倒置[2]。所以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做好基础理论性教育工作,要求大学生涉猎高等教育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构建,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帮助专业人才树立良好的研究意识
研究意识是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在具备较强的研究意识的基础上,大学生才可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从而更加科学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探究思维和习惯,这就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制定的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让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状况,在所擅长的专业中发展研究能力[3]。除此之外,还要将大学专业人才研究意识的培养纳入到培养体系中,使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将研究意识培养贯彻、落实到整个高等教学过程中,确保大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钻探、探索意识,使大学生实现从理论型向探究型的转换,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三)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也不仅仅包括授课这一基本方面,还要在大学生课下任务,要求大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因此在高等教育下,要想让大学生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就必须布置实践探索任务,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进行如下安排:1)让大学生自主完成该专业知识的搜集、整理工作,让大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把握;2)设置一些较为困难的专业探索性课题,供大学生课下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对课题开展实证分析,及时解决疑惑,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钻研知识,凸显出高等教育实践性强的特征,培养出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
培养优秀的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针对大学生来说,在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方面需求,可以从基础知识理论储备、实践训练两个角度入手,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理论同实践的高效整合。借助这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可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亮,唐雨卉,熊峰.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展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12):13-15.
[2]赵迎红,鲁琪,徐宏毅,等.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比较[J].理论月刊,2010(9) : 147-150.
[3]马陆亭,王静修.我国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学习周远清同志对素质教育思考和工作推动的体会[J].中国高教研究.2015(08):65-66.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专业属性;人才培养;策略
大学高等教育学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该专业的基本属性,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创新和改革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条不紊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增强大学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能够为其它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发展同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互矛盾
高等教育学面对的广大知识水平相对极高的大学生,因为该专业设置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要求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教育学发展趋势同步。然而就当前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来看,更注重的是今后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教育,希望在教育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实用性知识,能够运用在专业领域。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发展同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协调,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需要采取进行深入的探究,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大学生人才培养达不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高校纷纷设置了学分制来考察大学生的综合情况。在学分制度体系的约束下,高等教育的目的性虽然更加明确,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大学生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学分,单方面的发展自身的能力,使高等教育的本质产生了变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专业人才不仅同高等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甚至还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1]。
(三)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准则,其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培养方案是否同大学教育状况相适应、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能够保障等,如果开展了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浪费教育资源,事倍功半。因此还需要对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严格限定人才质量标准,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二、基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培养高等教育学人才
(一)使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人才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性知识,如果脱离理论教育只是强调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就会本末倒置[2]。所以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做好基础理论性教育工作,要求大学生涉猎高等教育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构建,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帮助专业人才树立良好的研究意识
研究意识是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在具备较强的研究意识的基础上,大学生才可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从而更加科学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探究思维和习惯,这就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制定的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学分制的作用,让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状况,在所擅长的专业中发展研究能力[3]。除此之外,还要将大学专业人才研究意识的培养纳入到培养体系中,使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将研究意识培养贯彻、落实到整个高等教学过程中,确保大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钻探、探索意识,使大学生实现从理论型向探究型的转换,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三)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也不仅仅包括授课这一基本方面,还要在大学生课下任务,要求大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因此在高等教育下,要想让大学生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就必须布置实践探索任务,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进行如下安排:1)让大学生自主完成该专业知识的搜集、整理工作,让大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把握;2)设置一些较为困难的专业探索性课题,供大学生课下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对课题开展实证分析,及时解决疑惑,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钻研知识,凸显出高等教育实践性强的特征,培养出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
培养优秀的高等教育学专业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针对大学生来说,在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方面需求,可以从基础知识理论储备、实践训练两个角度入手,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理论同实践的高效整合。借助这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可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亮,唐雨卉,熊峰.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展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12):13-15.
[2]赵迎红,鲁琪,徐宏毅,等.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比较[J].理论月刊,2010(9) : 147-150.
[3]马陆亭,王静修.我国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学习周远清同志对素质教育思考和工作推动的体会[J].中国高教研究.2015(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