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式的教育,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将课堂知识直接向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从来不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麻木、疲惫、焦躁等负面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情境引导下,学生会愿意投入教学活动中认真学习。
例如学习《白杨》一课,笔者利用幻灯片和简笔画向学生展示白杨的形象,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白杨的形象。然后播放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示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当中。示范朗读完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白杨。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在脑海中重新构建课文描写的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课文内容构建的情境也是千变万化的,不过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真实想法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添加或者删除某些情境,通过自己构建的情境去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运动和想法。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时候学生就是在和作者对话,对话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最终的选择权也在学生的手里。创建情境进行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发散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构建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是很大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需避免滥用情境,否则就会使教学情境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方面,不少教师会滥用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教学情境的构建方式也比较单一。具体表现为不管实际教学内容的情况完全使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不管什么内容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会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感到无聊,在真正需要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的时候反而发挥不了作用。这是创设教学情境面临的严重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教学情境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通盘考虑,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再使用情境进行教学,在不需要的时候尽量使用其他的教学方式,以避免学生出现接受疲劳。此外,教师还应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减少对教学情境的依赖。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发式教学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根据问题内容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个时候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不同的看法给予肯定,同时帮助学生完善问题的答案。学生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无法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长期在被动式的学习环境中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不会主动学习。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篇课文学完以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看法,化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乌鸦喝水》这一故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里说的办法能够帮助乌鸦喝到水,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发散思维,培养了自身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极大地改善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值得教师借鉴运用。语文本来就是一门趣味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的关键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这种趣味性展现出来。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情境引导下,学生会愿意投入教学活动中认真学习。
例如学习《白杨》一课,笔者利用幻灯片和简笔画向学生展示白杨的形象,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白杨的形象。然后播放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示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当中。示范朗读完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白杨。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在脑海中重新构建课文描写的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课文内容构建的情境也是千变万化的,不过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真实想法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添加或者删除某些情境,通过自己构建的情境去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运动和想法。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时候学生就是在和作者对话,对话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最终的选择权也在学生的手里。创建情境进行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发散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构建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是很大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需避免滥用情境,否则就会使教学情境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方面,不少教师会滥用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教学情境的构建方式也比较单一。具体表现为不管实际教学内容的情况完全使用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不管什么内容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会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感到无聊,在真正需要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的时候反而发挥不了作用。这是创设教学情境面临的严重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教学情境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通盘考虑,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再使用情境进行教学,在不需要的时候尽量使用其他的教学方式,以避免学生出现接受疲劳。此外,教师还应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减少对教学情境的依赖。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发式教学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根据问题内容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个时候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不同的看法给予肯定,同时帮助学生完善问题的答案。学生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无法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长期在被动式的学习环境中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不会主动学习。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篇课文学完以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看法,化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乌鸦喝水》这一故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里说的办法能够帮助乌鸦喝到水,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发散思维,培养了自身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极大地改善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值得教师借鉴运用。语文本来就是一门趣味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的关键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这种趣味性展现出来。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