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及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软件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常用工具软件实践教学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对中职学校的常用工具软件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常用工具软件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校常用工具软件教与学的现状。
1.教材、教法现状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从教材看,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演示、讲解,习惯于“满堂灌”,然后学生再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方式,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
2.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
二、中职学校常用工具软件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创新双师型的内涵,让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学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把学生按知识层面分成不同层次,确定适宜的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按不同具体目标,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都有成就感。再在此基础上提升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可造就之材,学会一技之长。因此,教师在进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常用工具软件教学改革的思路
⑴建立、完善上机操作教材机制。上机要求具体,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使学生学习有目标、实践有依据。
⑵提倡精讲多练,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幅度增加实训学时,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比例70%。
⑶增加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践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望,锻炼意志,创建良好学风。
⑷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前沿技术,及时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内容。
3.常用工具软件课程设置的改革
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的关键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有职业,更要使学生将来有事业,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当前流行的各类常用工具软件。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实际工作中必备的电脑应用技巧,并能独立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⑵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章节之间的承接要合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在设计和制定上机课题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自觉地把个人的专业学习、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
4.教学方法的改革
⑴采用任务驱动法去讲解软件的相关应用和知识点,边练边学,从而避开枯燥的讲解,在机房使用投影仪利用“电子教室”软件,使用软件的“网络广播”演示上机操作步骤,并利用“分发素材”“作业提交”及“学生演示”等功能,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上机操作实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常以集中讲解来纠正学生的一般性操作错误,以巡视来纠正个别学生的特殊操作错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⑵采用现场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细节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活跃学习气氛,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在选题上则注意选择有异议的操作方法或结论引导学生,达到理解的升华和刨根问底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学习,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⑶提倡学生演示法:在具体的上机操作时,让个别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产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能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调试,能利用各类工具软件处理日常工作事务,能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在操作计算机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获取技能的乐趣。
⑷改变常用工具软件的教学评价方式。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弱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笔者考虑到以上机操作能力为目标,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因此,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改革作了进一步探讨,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晓新主编:常用工具软件[M],中国劳动和社会出版社,2006.
2.高枫、王枬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部绍海、黄琼、刘忠云主编:常用工具软件实训教程[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4.吴小玲编著: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富民二路新民里13号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关键词】常用工具软件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校常用工具软件教与学的现状。
1.教材、教法现状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从教材看,部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演示、讲解,习惯于“满堂灌”,然后学生再上机操作。这种教学方式,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
2.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
二、中职学校常用工具软件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创新双师型的内涵,让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学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把学生按知识层面分成不同层次,确定适宜的难度,在教学活动中,按不同具体目标,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都有成就感。再在此基础上提升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可造就之材,学会一技之长。因此,教师在进行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常用工具软件教学改革的思路
⑴建立、完善上机操作教材机制。上机要求具体,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使学生学习有目标、实践有依据。
⑵提倡精讲多练,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幅度增加实训学时,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比例70%。
⑶增加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践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望,锻炼意志,创建良好学风。
⑷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前沿技术,及时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内容。
3.常用工具软件课程设置的改革
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的关键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有职业,更要使学生将来有事业,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当前流行的各类常用工具软件。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实际工作中必备的电脑应用技巧,并能独立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⑵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章节之间的承接要合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在设计和制定上机课题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自觉地把个人的专业学习、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
4.教学方法的改革
⑴采用任务驱动法去讲解软件的相关应用和知识点,边练边学,从而避开枯燥的讲解,在机房使用投影仪利用“电子教室”软件,使用软件的“网络广播”演示上机操作步骤,并利用“分发素材”“作业提交”及“学生演示”等功能,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上机操作实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常以集中讲解来纠正学生的一般性操作错误,以巡视来纠正个别学生的特殊操作错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⑵采用现场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细节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活跃学习气氛,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在选题上则注意选择有异议的操作方法或结论引导学生,达到理解的升华和刨根问底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学习,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⑶提倡学生演示法:在具体的上机操作时,让个别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产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能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调试,能利用各类工具软件处理日常工作事务,能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在操作计算机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获取技能的乐趣。
⑷改变常用工具软件的教学评价方式。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弱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笔者考虑到以上机操作能力为目标,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因此,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改革作了进一步探讨,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晓新主编:常用工具软件[M],中国劳动和社会出版社,2006.
2.高枫、王枬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部绍海、黄琼、刘忠云主编:常用工具软件实训教程[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4.吴小玲编著: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富民二路新民里13号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