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人们经常提到“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正确理解两者的含义及区别,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讨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来说明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有扎实的语言知识根基,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符合学科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一、引言
不同时期的语言教学直接受到语言研究的影响,提出的语言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20世纪60年代,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把语言能力等同于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将教学局限在语言形式的层面和语法知识的范畴。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虽能通过正规的教育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随着现代语言学的研究重点由语言的形式分析向语言的功能分析转移,外语教学也将注意力转向语言的使用。于是,“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迅速兴起。本文将对以上两种语言理论进行阐释和对比,旨在揭示其区别和关系,以期对当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二、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在语言能力的问题上,语言学理论界形成了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一是海姆斯(Hymes)的语言学理论。
1.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他的《句法理论要略》中提出了“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的概念。语言能力是指某一语言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说出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语言运用是这种能力的实际应用。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理论所解释的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运用。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本质的东西,而人们实际说出的话语只不过是运用这种能力的行为和结果。语言运用中包含无数的句子,不可能全部观察,描写具体的话语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他强调指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运用并非是语言能力的简单反映,也不总是语言能力的确切反映。语言运用牵涉到许多非语言因素,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心理因素,例如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等。
长期以来,乔姆斯基的这一观点在语言学研究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以这种观点为理论依据,外语教学将重点放在目的语的形式上,即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很少涉及甚至完全忽略语言的实际使用部分。事实证明,基于这种理论的外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学生虽能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语法知识,但由于缺乏语言使用能力,即不知如何将深层的语法结构转换成表层的语音或文字符号,便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交流当中。如此一来,语言便无法发挥其作为交流工具的效能,语言学习也没有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2. 海姆斯的“语言交际”理论。
美国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能力包括了交际时间、交际场合、交际话题、交际对象、交际方式等诸多因素。在海姆斯看来,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语言能力(这里指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才能算是获得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这个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注意,对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尤为重大。许多应用语言学家、语言教师纷纷从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角度去重新考虑语言教学。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给外语教学界带来了一次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外语教学。
三、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他的语言观是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的,认为人类语言的本质存在于人脑初始状态的语言习得机制中。他对语言能力的研究不过是要探寻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并以此探知人脑的初始状态和普遍语法,即语言的本质,并最终走向心理学科的研究目标,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
海姆斯是一位社会语言学家,是社会语言学中交际民族志学的代表人物。交际民族志学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是注重实际的言谈交际,认为在言谈话语活动中,语言与文化、社会以及个人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交际民族志学力图把握构成人们日常言语生活的全部方面。海姆斯也正是想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全方位把握交际能力,他相信语言更真实全面的本质即存在于此,因为只有运转于日常言语交际中的语言才是真实而实在的语言。
所以“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只是有其各自不同的语言研究角度。一方关注的是人的内部世界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心理机制,另一方关注的是语言、人与社会三者相互作用下的自然语言的性质与特征,实则都是对语言本质的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就认为,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同的角度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语言的本质。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这两种不同的能力,有赖于通过不同的教学法来培养。
在基础阶段,即语言能力的培养阶段,有必要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语法翻译法。此法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经久不衰,它就是以培养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此法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法,它有助于理解和翻译。其特点是借助母语,反复进行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此法的优点是学生的语法知识牢固,阅读和笔译能力强;缺点是由于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结构,往往忽略了语言的意义,学习者听和说的言语交际能力很弱。
在语言教学高级阶段则应采用交际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法的教学思想认为只有在交际当中才能学会交际,将学习者完全置于真实的语境当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而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交际化,要变教室为准交际场,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从而顺利地实现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的过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说语法知识是语用能力的基础,语用能力是语法知识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先传授语法规则再培养语用能力。实际上,这两个过程应该同时进行。教师应在讲解语法知识的过程中导入相关的语用原则,如语体、语域等使用场合的讲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此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目标语文化的知识性报刊和书籍;观看原声电影、电视节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语言学习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从而使学生在获得语法知識的同时了解和体会如何恰当使用这些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因此,我认为外语教学应以交际性原则和教学法为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言语交际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在不同交际领域中的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
参考文献:
[1]李长忠.语言、言语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2]邓大飞.浅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内涵的动态性特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陈昌义.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反思[J].外语学刊,2003,(2).
[4]韦储学.“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海姆斯.论交际能力[J].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6]杨文秀.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
[7]黄丽茹.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8]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J. B. Pride; J.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1972.
编辑/张铁辉
关键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外语教学
一、引言
不同时期的语言教学直接受到语言研究的影响,提出的语言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20世纪60年代,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把语言能力等同于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将教学局限在语言形式的层面和语法知识的范畴。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虽能通过正规的教育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随着现代语言学的研究重点由语言的形式分析向语言的功能分析转移,外语教学也将注意力转向语言的使用。于是,“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迅速兴起。本文将对以上两种语言理论进行阐释和对比,旨在揭示其区别和关系,以期对当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二、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在语言能力的问题上,语言学理论界形成了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一是海姆斯(Hymes)的语言学理论。
1.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他的《句法理论要略》中提出了“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的概念。语言能力是指某一语言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说出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语言运用是这种能力的实际应用。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理论所解释的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运用。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本质的东西,而人们实际说出的话语只不过是运用这种能力的行为和结果。语言运用中包含无数的句子,不可能全部观察,描写具体的话语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他强调指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运用并非是语言能力的简单反映,也不总是语言能力的确切反映。语言运用牵涉到许多非语言因素,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心理因素,例如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等。
长期以来,乔姆斯基的这一观点在语言学研究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以这种观点为理论依据,外语教学将重点放在目的语的形式上,即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很少涉及甚至完全忽略语言的实际使用部分。事实证明,基于这种理论的外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学生虽能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语法知识,但由于缺乏语言使用能力,即不知如何将深层的语法结构转换成表层的语音或文字符号,便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交流当中。如此一来,语言便无法发挥其作为交流工具的效能,语言学习也没有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2. 海姆斯的“语言交际”理论。
美国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能力包括了交际时间、交际场合、交际话题、交际对象、交际方式等诸多因素。在海姆斯看来,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语言能力(这里指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才能算是获得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这个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注意,对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尤为重大。许多应用语言学家、语言教师纷纷从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角度去重新考虑语言教学。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给外语教学界带来了一次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外语教学。
三、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他的语言观是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的,认为人类语言的本质存在于人脑初始状态的语言习得机制中。他对语言能力的研究不过是要探寻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并以此探知人脑的初始状态和普遍语法,即语言的本质,并最终走向心理学科的研究目标,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
海姆斯是一位社会语言学家,是社会语言学中交际民族志学的代表人物。交际民族志学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是注重实际的言谈交际,认为在言谈话语活动中,语言与文化、社会以及个人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交际民族志学力图把握构成人们日常言语生活的全部方面。海姆斯也正是想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全方位把握交际能力,他相信语言更真实全面的本质即存在于此,因为只有运转于日常言语交际中的语言才是真实而实在的语言。
所以“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只是有其各自不同的语言研究角度。一方关注的是人的内部世界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心理机制,另一方关注的是语言、人与社会三者相互作用下的自然语言的性质与特征,实则都是对语言本质的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就认为,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同的角度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语言的本质。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这两种不同的能力,有赖于通过不同的教学法来培养。
在基础阶段,即语言能力的培养阶段,有必要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语法翻译法。此法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经久不衰,它就是以培养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此法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法,它有助于理解和翻译。其特点是借助母语,反复进行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此法的优点是学生的语法知识牢固,阅读和笔译能力强;缺点是由于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结构,往往忽略了语言的意义,学习者听和说的言语交际能力很弱。
在语言教学高级阶段则应采用交际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法的教学思想认为只有在交际当中才能学会交际,将学习者完全置于真实的语境当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因而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交际化,要变教室为准交际场,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从而顺利地实现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的过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说语法知识是语用能力的基础,语用能力是语法知识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先传授语法规则再培养语用能力。实际上,这两个过程应该同时进行。教师应在讲解语法知识的过程中导入相关的语用原则,如语体、语域等使用场合的讲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此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目标语文化的知识性报刊和书籍;观看原声电影、电视节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语言学习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从而使学生在获得语法知識的同时了解和体会如何恰当使用这些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因此,我认为外语教学应以交际性原则和教学法为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言语交际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在不同交际领域中的交际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
参考文献:
[1]李长忠.语言、言语与语言能力、语言运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2]邓大飞.浅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内涵的动态性特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陈昌义.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反思[J].外语学刊,2003,(2).
[4]韦储学.“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海姆斯.论交际能力[J].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6]杨文秀.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
[7]黄丽茹.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8]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J. B. Pride; J.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1972.
编辑/张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