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分享!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是将来孩子可以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的心理基础。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甚至拒绝分享时,是不是代表他出现了行为问题呢?
  解读: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孩子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典型的心理特征叫作自我意识。2岁以前,孩子是不会说“我”这个词的,比如他说到自己时会这么说:“乐乐吃糖。”“这是乐乐的玩具。”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使用“我”这个字,他会说:“我吃糖。”“这是我的玩具。”会说这两个字,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对自己物品的占有欲也增强了所以就会出现看似“小气”“吝啬”的状况,而且这种状况要持续到孩子7岁以后,自我意识感才会慢慢降低,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岁多的孩子不想分享、拒绝分享,并不是严重的问题。
  关于分享教育的两个误区
  当然,让孩子学会分享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是关于分享,家长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有家长说,既然孩子处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的阶段,那就不用考虑教他分享这件事了。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孩子即使在这个阶段不想分享,并不代表他不应该知道分享是对的、是好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阶段注重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
  有家长又说了,既然孩子知道了分享是好事,就应该要求他去分享。这又是一个误区,因为我们向孩子传递分享观念,让他有分享意识,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定要做出分享的行为。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两回事,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力将知、行统一起来。
  具体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子其读中不断向孩子传递分享意识,在行为上给予不断的提醒,比如在家里吃东西的时候,提醒他先让长辈吃;出去玩的时候,提醒、鼓励孩子和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但是如果孩子做不到,也不要强迫他、批评他,只是不断地告诉他分享是一件好事、让人开心的事就可以了。
  学习分享的3个步骤
  1.从父母自己的分享行为开始孩子很多好的行为都是从家长那里模仿来的,所以想影响孩子成为一个爱分享的人,可以先从自己做起。比如家里做了好吃的,尤其是孩子認为是好吃的时,可以告诉孩子,一会儿妈妈要分出来一些,给自己的好朋友送去,或者给邻居奶奶送去,等等。然后领着孩子—起去送。
  其实父母这样的行为,也会经常收获到对方的分享,那么收到这些回馈时,不管是食物还是礼物,抑或是感谢等,都可以向孩子展示,一起分享喜悦。
  2.让孩子有选择地分享物品我们成人也不是什么都愿意分享的,更何况是处在自我意识状态中的孩子。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去分享的东西,也许在我们眼里不重要,而在孩子看来却是很重要的。比如上面故事中妈妈带出去的水果,可能在妈妈看来只是一盒水果,但在乐乐看来,妈妈在家里准备了很久,代表着妈妈对他的爱和关心,是不能分给别的小朋友的。所以,在我们鼓励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时候,可以有选择地让他尝试,先找到他愿意分享的物品去分享。
  一般情况下,越是对孩子来说稀有的物品,他越不愿意分享;在孩子心目中意义独特的东西,孩子不愿意分享;新买的物品,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在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时,这3个“雷区”最好别碰。
  3.让孩子自己判断分享的边界
  很多孩子开始是喜欢分享的,但是后来发现分享让他失去了利益,慢慢就变得对分享充满警惕和排斥。所以,别强迫孩子分享,让孩子经常有自己做主的机会,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找到安全分享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孩子做一些分析,比如:“这件新买的玩具带出去,小朋友们一定会来和你一起玩,你就不能独自玩了。但是一起玩可能更有意思。”“如果你把这两个小车都带上,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赛车了。”“这个大橙子,你可以现在在家自己吃,也可以拿出去和你喜欢的小美一起吃。”孩子会慢慢在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中体验到分享的乐趣,也知道自己有不分享的自由和权利,这会让孩子对分享这件事更有安全感和充满积极、正面的看法。
  在孩子的成长中,分享教育很重要。但如何认识分享,从哪里开始进行,父母要有一定的策略,把握好节奏。这不仅是在培养孩子爱分享,也是在考验父母的智慧。
其他文献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胡同里度过的,入口处有一个砖石结构的拱门。老人们说这是围子门,建了有二百多年了。今年开春为了编写族谱,我回老家拍照围子门。印象中的围子门是很高大的,须仰视才可见到门楣。但今天呈现在我眼前的围子门却显得低矮了许多,古砖上布满了青苔,门楣上生满了枯草。枯草摇曳,仿佛诉说着这些年来的兴衰变迁。胡同也没有记忆中那么宽阔,更没了昔日的热闹景象。寂寞的胡同像一个孤独地躺在午后阳光中的耄耋老者。
“对抗饥饿,一喝就瘦;不反弹、不腹泻、不节食,32天健康减肥20斤。”看了这样的广告语是不是连本来不胖的你也动心了?在这个仍然以瘦为美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大多紧跟潮流,拥有苗条的身材成为大多数人追逐的梦想。于是,谙熟消费者需求的商家应声而动,生产了很多大家想要的“东东”,减肥药便是其中热卖的一种。  然而美丽的不仅仅是外表,还有谎言。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称,减肥辅助药物
您的孩子有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吗?他认为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吗?让孩子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经常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不仅是对能力的锻炼,更是对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的未来很有益。  养成好习惯,园长来助力  3岁,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栏目邀请幼儿园园长从专业视角出发,  助力父母读懂孩子行为习惯背后的秘密!  欢迎全国优秀园长投稿:[email protected]  榜样宝贝  叮叮虽然是班上年龄偏小的
尽管孕前性福满满,可一旦好孕来临,有些孕妈妈就会觉得孕期做爱未必是个好主意:身体疲劳没欲望,乳房敏感易受伤,身体肥胖自信全无……事实真的如此吗?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期做爱不仅可以使我们与伴侣保持亲密的接触,而且一些女性更容易在孕期获得高潮。  孕妈妈性欲高涨?  这是真的!性生活常常能让我们的孕育之旅变得更加和谐、愉悦。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妈妈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流向骨盆区域的血流量增多,
只要妈妈够花心思,蔬菜也能变成小朋友的挚爱。藏在肉肉里,变身小托盘,换个新鲜的造型,这份心思里包裹浓浓的爱意,都足够抓住小朋友的眼球和胃口啦!  蔬菜鸡蛋卷  材料:鸡蛋3个,胡萝卜10克,红甜椒1/2个,菠菜或者油菜1棵,少量盐,少量食用油。做法:1胡萝卜去皮后捣碎,红甜椒去籽后捣碎。2加入鸡蛋液、盐后搅拌。3热锅里放食用油后加一半量的鸡蛋铺成一层。4等鸡蛋开始熟后轻轻卷好,切成小块即可。  牛
吸吮是孩子出生后就有的本能,但是咀嚼却需要后天的训练。如果没有规律地、有计划地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怎样从小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学会嚼,家长要花点心思。  不会嚼,会怎样?  嘴巴偷懒,“肚子”辛苦  常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从来不好好嚼东西,随便嚼两下就吞下去了。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嘴巴偷着了懒,却辛苦了“肚子”。原本口腔作为消化道的“排头兵”,应
妈妈往往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那为什么妈妈一在家孩子就会发脾气,闹情绪?看完专家的解答,相信你会豁然开朗!   点评专家|李建茹(心理治疗师) 编辑|高婷 拍摄模特|杨健 徐文华 张逸杨 张悠悠   同一个孩子,在天使和魔鬼之间隔着一个妈妈”,这是不少祖父母的心声,为此,我们请来了心理专家来解读不同场景下孩子的行为,孩子不乖可能另有 隐情。   案例一   乐乐今年2岁半,平常他9点就洗完澡,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以下简称“实验剧团”),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和发展梨园戏的剧团。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一家梨园戏传承剧团,实验剧团一面要抢救、保护、传承传统剧目,一面要创新、发展这个剧种。从1953年成立到现在,剧团还组织了一只“下乡演出队”活跃在农村,为村民们献上热闹、精彩的梨园大戏。  但是,培养难、经费少一直都是困扰梨园人的难题。今年,梨园人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煎熬:改制之后能不能改转为
如果你“幸运”地遇见了一个经常挑战你管教的底限,随时让你抓狂生气但又能很快把你逗笑的调皮宝宝,先别慌,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做的。以爱为前提的教育准没错!  叶晓蕾供职于利其尔这家日本知名的母婴用品公司,正如日本谦卑恭敬的企业文化,这位妈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温婉而内敛的,当她讲到自己调皮的女儿时,我们不仅为她捏把汗——这样一位温柔的妈妈如何能hold住调皮捣蛋的娃?最后,我们发现这位看似平静如水的妈
给宝宝把尿把便什么时候开始合适?大小便训练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聊聊有关宝宝排便的那些事儿!  0~1岁 想把我?有点早!  1岁之前的宝宝控制尿便的神经与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此时,训练宝宝如厕还为时尚早。不过,细心的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来摸索宝宝的大小便规律,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小便的信号与规律  信号  不一样的哭:突然就哭了  明明刚才还在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就“哇、哇”地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