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以来,在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拉动力下,房山区城市化进程提速。目前,房山区统计局、调查队对本区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对“房山区城市化水平如何、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城市化发展中还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一一梳理。
房山区城市化水平究竟怎样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明显扩大。2012年,本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8%,比2008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2.4%,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2.5%)9.9个百分点。在全市十六个区县中,总量排名第八位,增速排名第十四位。
2012年,本区实现财政收入74.8亿元,比上年减少36.3%,比2008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35.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9%)16.7个百分点。
城市体系框架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基本到位。根据“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城市框架,房山区先后推出“CSD中央休闲购物区”、“良乡大学城”、“燕房新城”等多项城市综合建设工程,推进大都市建设步伐。同时,以燕房组团为核心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汽车工业为支撑的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房山物流园等现代产业布局正在逐步成型。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本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2008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2.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
2012年末,本区公路总里程已达2720.9公里,公路覆盖密度达136.76公里/平方公里。轨道交通房山线并入全市轨道交通网络,京良城市快速路基本完成,京石二通道工程也已经全面启动,一小时城市交通圈初步形成。房山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2012年新增供水厂和再生水厂7座,大型集中供热厂3座。人居与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滨水森林公园建成开园,房山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7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1%。
制约房山区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经济总量相对不足。近五年房山区GDP总量逐年上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却从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在城市发展新区中,房山区总量排名第三,随时有可能被其他区县赶超。
产业结构不够均衡。近五年房山区GDP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以工业的加速增长为依托。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房山区开始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速开始减缓,第三产业增速开始高于GDP的增长,但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基数较低,其增长虽然迅猛,但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具体表现为房山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6.0∶51.4∶42.6发展到2012年的3.5∶61.8∶34.7,第二产业比重仍占60%,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4.7%。
户籍意识根深蒂固。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山区农村居民向城市的转移,虽然在收入上其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但出于建房、土地承包、计划生育以及可能产生的拆迁补助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农村居民并不愿放弃土地和农村户口。
编辑:张雪威 / 邮箱:[email protected]
房山区城市化水平究竟怎样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明显扩大。2012年,本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8%,比2008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2.4%,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2.5%)9.9个百分点。在全市十六个区县中,总量排名第八位,增速排名第十四位。
2012年,本区实现财政收入74.8亿元,比上年减少36.3%,比2008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35.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9%)16.7个百分点。
城市体系框架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基本到位。根据“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城市框架,房山区先后推出“CSD中央休闲购物区”、“良乡大学城”、“燕房新城”等多项城市综合建设工程,推进大都市建设步伐。同时,以燕房组团为核心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汽车工业为支撑的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房山物流园等现代产业布局正在逐步成型。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本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2008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2.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
2012年末,本区公路总里程已达2720.9公里,公路覆盖密度达136.76公里/平方公里。轨道交通房山线并入全市轨道交通网络,京良城市快速路基本完成,京石二通道工程也已经全面启动,一小时城市交通圈初步形成。房山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2012年新增供水厂和再生水厂7座,大型集中供热厂3座。人居与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滨水森林公园建成开园,房山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7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1%。
制约房山区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经济总量相对不足。近五年房山区GDP总量逐年上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却从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在城市发展新区中,房山区总量排名第三,随时有可能被其他区县赶超。
产业结构不够均衡。近五年房山区GDP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以工业的加速增长为依托。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房山区开始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速开始减缓,第三产业增速开始高于GDP的增长,但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基数较低,其增长虽然迅猛,但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具体表现为房山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6.0∶51.4∶42.6发展到2012年的3.5∶61.8∶34.7,第二产业比重仍占60%,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4.7%。
户籍意识根深蒂固。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山区农村居民向城市的转移,虽然在收入上其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但出于建房、土地承包、计划生育以及可能产生的拆迁补助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农村居民并不愿放弃土地和农村户口。
编辑:张雪威 /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