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思考现今普遍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看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成效,总结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使数学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学科。
近期,我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做了个调查,结果令人生忧。学生的总体认识是:“数学只上课,不做题就好了。”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仅仅排在英语之前。面对这一无奈的结局,不得不回头审视我们的课改。
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进课堂教学,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仅仅围着“有趣”,不考虑“实例”与学习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能力的相关性,而盲目地为每节课都添加一个牵强附会的“片头”的现象也随之大量产生了。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
这也肯定是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讨论交流的作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
三、减少纯数学的运算论证,让学生在轻松中增强兴趣
但是,有些教师对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反复的独立练习才能形成的认识不足,使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普遍下降。
四、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激发兴趣
但是,教学中评价简单化、错误信息不能及时矫正的现象却不容忽视。
我认为,上述种种激趣之法都是在学生的外部兴趣上兜圈子;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掘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下面我谈谈对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
1.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应把学生当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教师,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
2.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如“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對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圆纸片上有什么。其中一名学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学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备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折痕分别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很好。
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多一豪则长、少一豪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禁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3.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
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学会数学。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功,不仅是进入数学殿堂的敲门砖,也是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与自然问题的基石,更是建立学习数学兴趣的前提。而这些基本功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一定量的反复训练。因此,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强调的一个重点。
4.磨练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
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没有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5.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教师应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只有正视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近期,我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做了个调查,结果令人生忧。学生的总体认识是:“数学只上课,不做题就好了。”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仅仅排在英语之前。面对这一无奈的结局,不得不回头审视我们的课改。
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进课堂教学,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仅仅围着“有趣”,不考虑“实例”与学习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能力的相关性,而盲目地为每节课都添加一个牵强附会的“片头”的现象也随之大量产生了。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
这也肯定是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讨论交流的作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
三、减少纯数学的运算论证,让学生在轻松中增强兴趣
但是,有些教师对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反复的独立练习才能形成的认识不足,使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造成学生解题能力普遍下降。
四、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激发兴趣
但是,教学中评价简单化、错误信息不能及时矫正的现象却不容忽视。
我认为,上述种种激趣之法都是在学生的外部兴趣上兜圈子;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掘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下面我谈谈对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
1.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应把学生当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教师,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
2.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如“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對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圆纸片上有什么。其中一名学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学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备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折痕分别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很好。
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多一豪则长、少一豪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禁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3.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
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学会数学。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功,不仅是进入数学殿堂的敲门砖,也是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与自然问题的基石,更是建立学习数学兴趣的前提。而这些基本功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一定量的反复训练。因此,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强调的一个重点。
4.磨练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
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没有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5.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教师应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只有正视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