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荣幸,今天,能站在北大百年讲堂上,向大家请教校园建设的问题。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当下,举国上下都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着。而要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其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真正做到让每个人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只有注重发展每一个人,提升每一个人,为每一个组成社会的细胞——人全面考虑,创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才能一步步走近与实现。
  同样,要想真正构建和谐校园,也必须以人为本,切切实实地把学校的组成细胞——学生、教师的利益作为学校的最大利益,处处、时时、事事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着眼师生的前途与命运,做到学校的任何行为都能服从并服务于师生,从而促进师生有益的成长,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在“为什么”上下功夫:这项工作对学生有什么作用?对教师有什么好处?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利益?是不是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等等。
  事实上,我们学校从八十年代就从人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教师”的理念,且以此作为积极实践的指南,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现在所讲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坚信人人是可造之人,人人是有用之才,想方设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改变每一个所谓“教不好”的学生,终于实现了大面积转化所谓“教不好”的学生的目标,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我们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和谐发展:由当初的5个班发展成为现在的65个班,由一所偏僻农村的落后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坐落在市政府对面的现代化学校,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学校发展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总结、思考我校发展的根本原因,全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我们认为,什么时候不以师生利益为重,什么时候便没有了发展之源。什么时候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学校就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从本质上讲,学校的发展是学校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有先进的学校文化作为载体,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学校参与和谐社会竞争的要素之一。先进的学校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学校文化品位、档次决定着和谐的程度;学校文化建设是反映一个学校“以人为本”思想落实的试金石。
  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切实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正确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外在的花草树木、楼台轩榭、标语画廊、人像警句,还表现为一种精神和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如团队协作精神、平等相处态度、服务学生意识、激励争先氛围、校荣我荣观点等都是文化,都是促进和谐校园形成的先进的文化。我们在制定学校规划、举行各种活动、落实具体措施时,我们都要全面考虑文化的成份,以对师生产生真切、长久而深刻的有益影响。
  在深刻理解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注重创建和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从而使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提升、发展。洋思近三十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创建文化、传承文化的历史:办学理念由开始的“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发展为“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发展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方法由“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发展为“学教结合,当堂训练”发展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管理模式由“狼管理”发展为“包管理”发展为“人管理”……所有这些无不形成洋思中学独特的校园文化。而现在我校每天都要迎来数百至上千名的参观者,他们到我校看什么?就是看我们学校文化的。而这些参观者的到来,又成为我们学校独特别致的文化,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今后,我们将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创建新的文化,使我们学校文化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走向辉煌。
  ——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三个走进: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
  构建和谐校园,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空喊口号,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实实在在做,按规律做,讲究策略做。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与和谐校园不协调的地方,唯有这样,才能不断解决这些不协调的问题,才能逐步走向协调,与和谐接近,真正实现校园的和谐。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推进“三个走进”策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有力地保证地决策的正确、科学、全面,不懈地探索着和谐校园的创建之路。
  走进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师的好朋友、服务员,引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主动积极接近教师,在接触中了解、发现教师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广开言路,遇事与教师多商量,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使教师自觉成为学校的主人;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帮扶教师。
  走进课堂: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让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坚持领导干部党员每天听课制,切实做到“千忙万忙,听课不荒”;全面推行“点课制”,让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精品课;全程开放课堂,促进每一位教师课改,课堂效益的提高;领导率先垂范下课堂,做好样子带好头。
  走进学生:积极开展“走进洋思、成就未来”系列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欣赏每一位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重言教,更重身教,切实做好“五讲”“四陪”工作,将“十同”贯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三个走进,使“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三个走进: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洋思中学在这方面只是做了一点尝试,做得很是不够,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我们将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努力,不懈追求,争取早日真正全面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左小强,现年37岁,华师在读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教育科研协作体”高级参事,现任广水市二中校长。先后获得“广水市先进教研员”“广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广水市教育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广水市防控非典先进工作者”“广水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广水市开明诚信广水人标兵”“广水市支持工会工作优秀校长”“随州市教育行风建设先进个人”“随州市优秀教师”“随州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期刊
张文彬,中国民办教育家联谊会副会长、民建福建省委执委、福建省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会长、福清市政协常委、西山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校长。  张文彬1994年创办福建西山学校,并先后创办了福清西山高级中学、福清西山职业中专、女皇西山国际教育中心、江西省西山国际学校、南昌市西山高级中学等学校,并正在建设东南职业学院(厦门),构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完整的办学体系。其办学事迹已载入《中华武术》、《中国
期刊
李影,临泉县第六、第七届委员会政协常委、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阜阳市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安徽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曾先后荣获安徽省第四届“江淮十大女杰”、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第六届“全国创业之星”、第三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首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和谐中国·2006年度十大卓越人物”、“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等荣誉称号。    李影,安徽
期刊
在山西省长治市教育界,赵书通这个名字无人不知。他妙手回春的管理才能不仅令一所濒临绝境的学校起死回生、焕发新颜,并且以让人瞠目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长治市名校长、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长治市“2004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全国煤炭系统百名优秀校长,种种殊荣,都赋予了赵书通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中学校长。    一    赵书通自1976从事教育事业,至今已历经整整30年。在教育战线上,他努力耕耘,勤
期刊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重庆市立女子中学校。1953年更名为重庆第四女子中学校,1969年更名为重庆第四中学校,1997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市教委批准,改制为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02年1月学校顺利进行了资产重组,分别由南岸区政府、宏声集团、北京同景集团合资共同管理学校。同景集团董事长吴先红博士任学校校长。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首批授予的
期刊
山西太原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始建于1907年,现占地约6000平方米,教学班50个,学生2950人,教师141人。潇潇春雨滋润着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悠悠岁月镌刻着名校为国植贤的风范。  近年来,这所百年名校在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下,立足于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欣赏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12355”特点的办学思想,树立了“名校做强,品牌做精”的意识。   “12355”特点的办学思想就
期刊
上海市崇明中学创建于1915年,是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高中。学校占地面积265亩,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1千多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建筑雄伟、壮观,学校设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中心、模拟驾驶室、学生语音室和理化生等30余个标准化实验室。图书馆现有藏书10多万册,杂志785种,报纸156种。校园文化氛围浓烈,生态气息浓厚。  上海市崇明中
期刊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小学是一所创建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历史的积淀赋予了她深厚的底蕴,岁月的沧桑难掩她新锐的光芒。在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及领导的热忱关心下,为了满足老百姓对教育优质资源的需要,2004年学校新开南校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办学目标,以“师德优秀、业务强手”的师训激励教师,以“爱祖国、学做人”的校训启迪孩子,通过“课外阅读”和“艺术教育”
期刊
安徽省马鞍山实验小学隶属市教育局。创建于1960年9月,1985年被命名为马鞍山市第一实验小学,1992年6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安徽省实验小学。  建校四十多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历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实验小学”、“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首批“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十五”教育
期刊
开场白    欢迎大家聚首北大附中的菁菁校园,一起探讨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以前清华的梅贻琦校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可是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楼和大师的生命毕竟都是有限的,而经由在校园生活着的数辈师生生命创造所沉淀下来的精神、传统和特色,即校园文化才是学校的常青藤、不老树。借用梅先生的话来说,“学校之大,乃谓有文化之谓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