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和持久低通胀的理想组合,这让世界各国都颇为惊奇和羡慕。但事实上,我国的部分通货膨胀被种种因素压抑着。在2006-2008年的第五轮通货膨胀年结束之后,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我国对本轮通货膨胀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控制通货膨胀,现在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用经济理论阐述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成因;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部分,针对我国近期抑制通货膨胀政策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经济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成因
1.1通货膨胀的概念
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1.2通货膨胀的成因
1.2.1.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1.2.2.深层原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二、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
2.1国际市场传递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及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美元的贬值,能源、资源和食品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全国通货膨胀率快速攀升,而且各国之间商品涨价互相推动。除了主要粮食等少数价格管制的商品之外,多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国内对应商品的价格。
2.2流动性过剩
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就一直处于低迷时期,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资4万亿用以刺激经济,而经济低迷时期各个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国际大量游资的流动等使我国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2.3美国输入性通货膨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而美元贬值则以一种更为"诡谲"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的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指出,因美元币值变动导致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因此物价有所上涨。
2.4劳动力成本上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做了一个报告,指出由于工资的上涨导致物价上涨。劳动力的价格上涨了,成本价格上涨了,企业因为人力成本的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而后,价格上涨又引发物价的上涨,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2.5其他因素
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玉树地震、西南大干旱、东北地区洪灾等使农产品大量减产,也将推及市场农产品价格预期。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我国反通货膨胀的相关政策评述
3.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抑制物价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表明在我国经济运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以后,货币政策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
3.2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3价格控制和政府补贴
决策者进行价格控制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结果是不公平的。价格控制的目标往往是帮助穷人。例如,租金控制法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住得起房子,而最低工资法的目的是帮助所有人摆脱贫困。①
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保障流通、调控市场,以及给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的一系列措施。同样,工资补贴既提高了贫穷工人的生活水平,又没有刺激企业少雇工人。工资补贴的一个例子是劳动收入税收减免,它是用来补贴低工资工人的一项政府计划。
虽然这些替代性政策往往比价格控制好,但也不是完美的。租金补贴和工资补贴要花费政府资金,因此要求更高的税收。
总之,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注释:
①《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29页
参考文献:
[1][美]曼昆. 梁小民 梁砾 译. 《经济学原理》第5版:宏观经济学分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1版
[2]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J].CCER论文
[3]吴丹华. 论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影响及对策. 2009.3
[4]吴思莹. 加息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J].科学教育家. 2007. (10)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经济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成因
1.1通货膨胀的概念
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1.2通货膨胀的成因
1.2.1.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1.2.2.深层原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二、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
2.1国际市场传递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及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美元的贬值,能源、资源和食品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全国通货膨胀率快速攀升,而且各国之间商品涨价互相推动。除了主要粮食等少数价格管制的商品之外,多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国内对应商品的价格。
2.2流动性过剩
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就一直处于低迷时期,中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资4万亿用以刺激经济,而经济低迷时期各个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国际大量游资的流动等使我国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2.3美国输入性通货膨胀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而美元贬值则以一种更为"诡谲"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的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指出,因美元币值变动导致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因此物价有所上涨。
2.4劳动力成本上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做了一个报告,指出由于工资的上涨导致物价上涨。劳动力的价格上涨了,成本价格上涨了,企业因为人力成本的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而后,价格上涨又引发物价的上涨,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2.5其他因素
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玉树地震、西南大干旱、东北地区洪灾等使农产品大量减产,也将推及市场农产品价格预期。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我国反通货膨胀的相关政策评述
3.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抑制物价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表明在我国经济运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以后,货币政策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
3.2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3价格控制和政府补贴
决策者进行价格控制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结果是不公平的。价格控制的目标往往是帮助穷人。例如,租金控制法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住得起房子,而最低工资法的目的是帮助所有人摆脱贫困。①
从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保障流通、调控市场,以及给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的一系列措施。同样,工资补贴既提高了贫穷工人的生活水平,又没有刺激企业少雇工人。工资补贴的一个例子是劳动收入税收减免,它是用来补贴低工资工人的一项政府计划。
虽然这些替代性政策往往比价格控制好,但也不是完美的。租金补贴和工资补贴要花费政府资金,因此要求更高的税收。
总之,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注释:
①《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29页
参考文献:
[1][美]曼昆. 梁小民 梁砾 译. 《经济学原理》第5版:宏观经济学分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1版
[2]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研究[J].CCER论文
[3]吴丹华. 论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影响及对策. 2009.3
[4]吴思莹. 加息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J].科学教育家. 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