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市(地)级广播电视学会,每年度的新闻作品评奖,特别是近年来总有一些另类新闻作品引起我们的沉思与探讨。一类是临评时二度创作的;一类是未播出为参评而现编现制的;一类是有悖于事实发展存在的;还有一类就是任意拔高或故弄玄虚的。虽说这些另类参评作品篇幅不多,有的偶而出现,但它却模糊了评奖标准的界限,降低了作品自身的价值,引发了创优工作的不良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新闻作品 创优 求实
具体分析另类作品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创优方法问题,不全是业者的职业道德欠佳,也不该单方面地讲是采编人员的素质不高,综合地讲是一个作为市(地)县(市)级台,特别是中小台的现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决策层面有领导重结果轻过程促成的因素;编制层面有主观大干客观的倾向,采写(拍、录)层面有记者整天忙不迭闲“打快拳”穷于应付形成的状态·队伍层面有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必然结果的反映。一言以蔽之,实质是一种一时的(实不该得的)名利倾向掩盖了平时的节目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它对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象真实有人称表面真实、片面真实、或生活真实。①质真实有人称是完全真实的事实,或全部事实的总和,或无数实体的概括和抽象,不是一种实体,人们必须经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它。②真实与本质真实是新闻界内的热点问题,但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本质与现象是辨证统一的。现象的真实还必须符合本质的真实,或者说局部的真实,还必须符合整体的真实,如果只看到了现象的真实或局部的真实而忽略了本质的真实或整体的真实,那么势必会以偏概全,被个别现象所迷惑,游离干事实本质之外⑦比较观点是“新闻的真实,包括现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做到既有现象真实,又有本质真实。”
一、程序的设置与运行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反映这一重大题材,我们广播电视参評的作品以《我市城市建设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为题,说明了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先后投资40.4亿元(现在是153亿元),建了多少栋楼房。改造了多少条道路,重建了多少标志性建筑,完善了多少基础设施等,然后分几个重要景观进行描绘一番。而当地报社记者则以《大风起兮云飞扬》为题,除略写以上内容外,把笔触伸向《——三年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总体战拉动我市建设建材行业发展走笔》进行报道。反映了城建总体战《——建筑企业峰回路转》、《——建材行业惜势飞升》的事实。两篇报道前者从单一的正面予以反映,后者从多元的侧面给予报道,效果不言而喻。表面上是报道的方式问题,实际上却反映了两家新闻媒体因符号不同平时所运行的采编制播(报)的程序的不同,不同的程序带来的却是不同的效果。
不可讳言,由于电视比电台、报社起步晚,人员素质不齐、采编设备卫沉重,作为地方中小合采编方式基本上是采摄编制集于一身,处于跑步干工作的状态,所以在采拍的程序上基本上是打“快拳”式的,这样不免浮光掠影,比电台、报纸的报道要浅一些,但是作为创优作品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不履行相应的程序。就不会得到相应的效果,因此,接一定的程序去采编制播就显得十分重要。
什么叫程序,按字典解释,即是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又是指一定的工作步骤。按专家话讲,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时空概念。一般来说它有两用,作名词时,讲的是事物运动的排列顺序,表现为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作动词时,讲的是为达到某种状态而进行的运动过程。这种过程因不同的要求而有不同的程序。程序按范围分有简单程序,一般程序、复杂程序和特殊程序。为使我们的创优作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们广电同仁,特别是电视诸位,就要改变我们的采编制播逗作方式,尤其是采编过程的简单程序的运作方式,按照教科书上的采编制播要求,来分别重新设置我们的一般程序和复杂程序及特殊程序,在执行中自觉形成习惯,按顺序、步骤,方法去运用自如,达到预期的效果。简言之,只有过程大于结果,程序大干实体,才能保证结果或实体的质量。
善变心理与认知结构
二、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看。过去我们强调的是耳目喉舌属性,新闻报道注重的是宣传价值。较少关注新闻价值,信息价值、娱乐价值、文化知识价值,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复杂的状态。过去的新闻宣传是你打我听的方式。现在的新闻传播是双向互动选择,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以受众为中心,以接受为效益,从此宣传不再代替新闻,灌输不再覆盖传输,宣传作品不再高于新闻报道,由此传者和受众的嬗变心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探讨。
对于前篇“推房”新闻,按传统观念看是一篇难得的好新闻报道,好就好在新奇、反常、张扬了环保意识,但是按新闻报道规范要求分析,虽然五个w都存在,但是缺少H,即缺少为什么。尽管新闻教科书上不耍求都具备五个w一个H,但是在受众产生质疑时就要从接受的心理考虑具备“H”,至于具备到什么程度,视采访提间得到的回答内容为限,但不能不采访不作答,或为了稿(片)吸引人而故意不答。从价值层面看,在一定程度上为了一棵树(为了环境保护),推倒了三间房(推倒了人间常情),宣传味道有点大干新闻味道。从心理角度讲,传者(仅就此篇作品)传播或宣传的是引导,教育的价值,受众接受的是带着疑问的信息,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这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面对众多的信息来源,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认知层面也会相应的提高。他们不会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他们更加迫切地知道“为什么”,“怎么办”。重视新闻事实的“异常”、“趣味”、“冲突”、“人情味”等最能吸引入和打动受众的因素无可指责,但局限于此往往会忽略了新闻事实中更有价值的内涵。㈦由此看,传者的信息认知与受众的信息认知需要构架起一个相差无几的价值平台,这样才能够起到相互认知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作品 创优 求实
具体分析另类作品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创优方法问题,不全是业者的职业道德欠佳,也不该单方面地讲是采编人员的素质不高,综合地讲是一个作为市(地)县(市)级台,特别是中小台的现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决策层面有领导重结果轻过程促成的因素;编制层面有主观大干客观的倾向,采写(拍、录)层面有记者整天忙不迭闲“打快拳”穷于应付形成的状态·队伍层面有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必然结果的反映。一言以蔽之,实质是一种一时的(实不该得的)名利倾向掩盖了平时的节目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它对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象真实有人称表面真实、片面真实、或生活真实。①质真实有人称是完全真实的事实,或全部事实的总和,或无数实体的概括和抽象,不是一种实体,人们必须经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它。②真实与本质真实是新闻界内的热点问题,但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本质与现象是辨证统一的。现象的真实还必须符合本质的真实,或者说局部的真实,还必须符合整体的真实,如果只看到了现象的真实或局部的真实而忽略了本质的真实或整体的真实,那么势必会以偏概全,被个别现象所迷惑,游离干事实本质之外⑦比较观点是“新闻的真实,包括现象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做到既有现象真实,又有本质真实。”
一、程序的设置与运行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反映这一重大题材,我们广播电视参評的作品以《我市城市建设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为题,说明了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先后投资40.4亿元(现在是153亿元),建了多少栋楼房。改造了多少条道路,重建了多少标志性建筑,完善了多少基础设施等,然后分几个重要景观进行描绘一番。而当地报社记者则以《大风起兮云飞扬》为题,除略写以上内容外,把笔触伸向《——三年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总体战拉动我市建设建材行业发展走笔》进行报道。反映了城建总体战《——建筑企业峰回路转》、《——建材行业惜势飞升》的事实。两篇报道前者从单一的正面予以反映,后者从多元的侧面给予报道,效果不言而喻。表面上是报道的方式问题,实际上却反映了两家新闻媒体因符号不同平时所运行的采编制播(报)的程序的不同,不同的程序带来的却是不同的效果。
不可讳言,由于电视比电台、报社起步晚,人员素质不齐、采编设备卫沉重,作为地方中小合采编方式基本上是采摄编制集于一身,处于跑步干工作的状态,所以在采拍的程序上基本上是打“快拳”式的,这样不免浮光掠影,比电台、报纸的报道要浅一些,但是作为创优作品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不履行相应的程序。就不会得到相应的效果,因此,接一定的程序去采编制播就显得十分重要。
什么叫程序,按字典解释,即是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又是指一定的工作步骤。按专家话讲,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时空概念。一般来说它有两用,作名词时,讲的是事物运动的排列顺序,表现为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作动词时,讲的是为达到某种状态而进行的运动过程。这种过程因不同的要求而有不同的程序。程序按范围分有简单程序,一般程序、复杂程序和特殊程序。为使我们的创优作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们广电同仁,特别是电视诸位,就要改变我们的采编制播逗作方式,尤其是采编过程的简单程序的运作方式,按照教科书上的采编制播要求,来分别重新设置我们的一般程序和复杂程序及特殊程序,在执行中自觉形成习惯,按顺序、步骤,方法去运用自如,达到预期的效果。简言之,只有过程大于结果,程序大干实体,才能保证结果或实体的质量。
善变心理与认知结构
二、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看。过去我们强调的是耳目喉舌属性,新闻报道注重的是宣传价值。较少关注新闻价值,信息价值、娱乐价值、文化知识价值,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复杂的状态。过去的新闻宣传是你打我听的方式。现在的新闻传播是双向互动选择,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以受众为中心,以接受为效益,从此宣传不再代替新闻,灌输不再覆盖传输,宣传作品不再高于新闻报道,由此传者和受众的嬗变心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探讨。
对于前篇“推房”新闻,按传统观念看是一篇难得的好新闻报道,好就好在新奇、反常、张扬了环保意识,但是按新闻报道规范要求分析,虽然五个w都存在,但是缺少H,即缺少为什么。尽管新闻教科书上不耍求都具备五个w一个H,但是在受众产生质疑时就要从接受的心理考虑具备“H”,至于具备到什么程度,视采访提间得到的回答内容为限,但不能不采访不作答,或为了稿(片)吸引人而故意不答。从价值层面看,在一定程度上为了一棵树(为了环境保护),推倒了三间房(推倒了人间常情),宣传味道有点大干新闻味道。从心理角度讲,传者(仅就此篇作品)传播或宣传的是引导,教育的价值,受众接受的是带着疑问的信息,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这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面对众多的信息来源,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认知层面也会相应的提高。他们不会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他们更加迫切地知道“为什么”,“怎么办”。重视新闻事实的“异常”、“趣味”、“冲突”、“人情味”等最能吸引入和打动受众的因素无可指责,但局限于此往往会忽略了新闻事实中更有价值的内涵。㈦由此看,传者的信息认知与受众的信息认知需要构架起一个相差无几的价值平台,这样才能够起到相互认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