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流动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具有纬度低,海拔高差大的特点。区内气候、地形独特,资源丰富,加上开发较早,所以,云南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本区地理差异性较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不匹配,导致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这些差异表现出了极大地不平衡性。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本区域内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也随着这些特殊性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引起了全省人口在省内和国内的流动。近年来,云南省的人口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必将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加大对流动人口特征的分析和加强流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发展;人口流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一、云南省流动人口情况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人员。云南省属于西部省份,近年来云南省迁移流动人口结构在不断变化。人口省外流动主要是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等东部省市。流出人口以省内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初等教育为主。在迁入人口中,主要流向省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昆明市和其他地州市的中心城市(镇),这些人口主要由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入,东部沿海省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迁入人口也占相当比例,同时,也有大部分人口有省内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迁入。从省外迁入人口的职业构成来看、以男性为主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商人和以女性为主的服务人员最多。
  云南省的人口流动,主要以经济型的流动为主,兼有社会型,家属随迁、投亲靠友等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张,市场规模扩张又会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双重作用导致初始均衡的破坏和集聚的发生。云南省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在推动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同时,加速了省内人口的流动,也吸引了省外劳动力的进入,这给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一是可以增强云南省劳动力的规模效应,刺激消费,改善云南省劳动力资源状况,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城市化进程,推动云南省经济发展。二是由于人口的自发性流动,会不利于云南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管理。如增加就业压力、犯罪率的上升、城市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
  二、云南省流动人口人力资源开发
  云南省流动人口众多,流动人口中民族人口也多,流动人口的层次复杂多样,这给全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一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低,教育投入不足,开发难度较大等问题。二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产业急需人才开发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留住人才的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制与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开发不足,还停留在单一的模式。四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对外合作不够,欠缺与周边省份和国家的交流与探讨。五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足,人力资源市场优化配置程度较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第一,政府主办型人才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第二,各种性质的人才市场发展很不平衡。第三,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人才市场不够完善,管理机制尚不成熟,资源配置效能不够理想。
  针对云南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和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发流动人口资源,多位学者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莫国芳等认为要加强迁移人口的开发与管理,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依托户籍管理登记资料建立全国性省际迁移人口信息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人口迁移管理机构,制定迁移人口优惠政策,防止优秀人力的流失,加强与外界的人才交流;加大对环境恶劣地区流动人口开发的投入;基于省内流动人口实情,政府做流动人口的宏观规划,增大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调整政策,促进人口的流动和优化开发。何沁璇、骆华松等人在对农村实用人才体系构建的研究中提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扶持乡镇优秀民营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公务员胜任力建设,完善大学村官培训等建议。黎民等人则提出要加强人才市场体系的建设,优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证机制,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和农村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市场对流动人口的优化配置。王涛在对云南桥头堡建设研究中提出,对云南省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切实加强云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和制度保障;分层次、分梯次地开发人力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建设,着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杨国梁认为应加快云南省良性人力生态环境建设,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云南的人力资源开发重心放到农村,积极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人才交流等。
  三、对云南省流动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制定云南省人口发展战略,对云南省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调控
  1. 协调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少区域间发展差距。云南省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经济发达的地区,自然资源短缺,自然资源富余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承认和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在保证发达地区经济继续发展的同时,做好主体功能区划的后续工作,加大对自然资源富余的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快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联系,推动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减小地区发展差距。
  2. 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而人口超载的地区更要控制好人口的增长。云南省大部分市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人均GDP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的地区的人口数量已严重超过该区域的实际供养能力,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同时,人口数量却得不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继续坚持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依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省的人口发展模式。坚持人口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口超载地区的人口,调整和强化全省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特别是教育落后地区更要重视教育的发展,转变教育的发展模式,提高人口的质量,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以适应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调整人口地区分布。政府切实落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限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和加强乡村社会资本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要为边远地区农民进城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边远农村的经济,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盲目的流出,让适当的劳动力留在当地,解决因为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匮乏的问题,保证全省人口地区分布的合理性。
  (二)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利用市场的基本调配功能,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和流动人口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1. 依托户籍管理登记资料,建立全国性的云南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人口的流动情况能得到及时了解,对流动人口进行更好的信息获取和交流,让人口流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更快的把握并能及时调整,提出相应的对策。营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人口流动环境。
  2.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一是实施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人口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流动人口也能获得均等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营造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的社会环境。二是发挥城镇社区基层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将辖区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社区服务范围。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性作用,以流动人口需求为导向,整合延伸到社区的人口、就业、社保、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维稳、信访、法律服务等。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让其在各自的领域内为流动人口服务。对企业而言,要及时调整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着眼企业人才长远发展计划,及时调整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素质标准。
  3. 做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接和安置工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充分利用中西部产业升级转移的契机,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要发挥县域人力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推动形成城乡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原籍吸附,就近消化,减少人口流动中消耗。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在服务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团体,结合当地技术学校,开设专题讲和技术操作实践等,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和就业指导,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能力。
  4. 建立流动人口人力资源分级开发利用机制,使不同级别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是政府部门要用“有形的手”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充分利用市场,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完善云南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管理机制。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就业培训长效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毕业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和职业规划。
  5.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与规划,创造吸引和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一是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制要与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大专院校、中专技校应依据政府制定的区域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和人才标准,适时调整人才培训与培养重点专业院系及课程。二是创造留住人才的环境和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条件。一方面要改善区域生活环境,提高高级人才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让高级人才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环境中发挥才能。
  6. 加大与周边地区和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交流与合作,极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人力资源开发大基地。一是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和农村人力资源开的的力度,增加教育投入,提高边疆人口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开发合作。一方面是建立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继续鼓励和支持高校“走出去”合作办学,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第三,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沿边开放的契机,合理推进劳动人口特别是优秀人才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人才交流。
  参考文献
  [1] 莫国芳,包广静等.省际人口迁移与云南省人口控制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1):115-119.
  [2] 黎民,杨跃华.人才分布及其流动的公共部门化现象探讨—以云南省为个案的实证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3):17-21.
  [3] 何沁璇,骆华松等.从农村实用人才看云南乡镇人才体系构建[J].现代农业,2011(9):91-93.
  [4] 王涛.桥头堡建设下云南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101-104.
  作者简介:吉鹏(1989.10- ),男,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由于目前我国与生猪屠宰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认识,对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规范和完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问题;对策  畜禽屠宰检疫工作为我国当前特殊的公共事业,
期刊
摘 要:《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它是一部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喜剧,其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文章旨在通过时空体的角度来分析《仲夏夜之梦》,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时空体;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最著名喜剧之一,同时也是其最具浪漫主义情节的喜剧作品,这部作品影响深远,广为世人传颂,在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页。该
期刊
摘 要:愚公移山是见于《列子·汤问》的一则古老寓言。这则寓言传承了上千年,愚公移山精神也传承了上千年。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但愚公移山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强调“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文章主要浅谈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愚公移山精神;时代价值;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愚公移山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期刊
摘 要:从档案检索学科的研究成果出发,着眼于社会生产生活对档案检索迫切需求,把有关档案检索学科的期刊论文、著作、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论文集、专利、标准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性研究,旨在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档案检索学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检索;学科;研究进展  自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何鲁成、周连宽等一批学者对档案检索工作中编目这一重要问题进
期刊
摘 要:彝族四大创世史诗中的《梅葛》与《阿细先基》的叙事模式类似,但由于流传时代、地区的不同,两部史诗包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相较《梅葛》的“神”本位思想,《阿细先基》更注重人自身力量,贴近现实,这些均使《梅葛》与《阿细先基》的文本内容与文化蕴涵各具异趣。  关键词:《梅葛》;《阿细先基》;文本内容;文化内涵  彝族历史文化深厚悠长,彝族先民在漫长的与自然抗衡的过程中创制出繁丰的史诗著作,其创世史诗
期刊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十周年,对历史而言,任何“周年”作为分界点都是为了方便人类记忆:十年前的这一天,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这座城市上空飘扬时,这里的人们曾多么忧心自己的未来;十年后的今天,更显生机和活力的香港令这个城市所有的人,都渴望一场十周年的庆典来表示自己的喜悦;而过了这一天,香港就会进入回归后的下一个十年,那“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  没有人会为香港的下一个十年担忧,那会被认为杞
期刊
摘 要:根据“佛”的教化特点,可以看出佛教的教育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化的。从佛教“因材施教”的实践过程到佛教“因材施教”中的教学态度与方法,佛教作为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教育具有滋养性的作用。佛教“因材施教”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佛教教育的“人本位”的思想,更让我们反思中国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的可实践性。  关键词:佛教;教育;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传统文化  李瑞环曾经讲过:“佛教传到中国已有
期刊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领导下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奖金40年,取得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2004年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雷默的一篇论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不论是北京共识还是华盛顿共识,无疑都体现了对于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特色;
期刊
摘 要: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莫里哀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莫里哀常用“闹剧”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阿巴贡形象的塑造手法与意义。  关键词:阿巴贡形象;塑造手法;意义  众所周知,阿巴贡在文学世界中扮演着吝啬鬼形象,其已深入人心。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莫里哀对
期刊
摘 要:《老生》以老生常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是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他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文章主要分析《老生》的结构艺术。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老生》;结构艺术  纵观贾平凹小说《老生》,其结构堆成、均衡的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