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对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及更全面的要求。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不断融入其中,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现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三个阶段,详细的分析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无论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负面因素,课堂教学的主体往往由教师代替了学生,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背离。文章以下内容,从课堂教学所包含的三个不同阶段来分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既是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需要语文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教师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其中包括:自我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
1、认清自我、自我评价
新课堂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有了明确的规划,教师的所出的位置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教学准备阶段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就是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互动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将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相结合来全面、客观的剖析自我,进而扬长避短,通过参加教学培训、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自我专业素养的提高与完善来激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了解学生,高效备课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位置。因此,教师人员在备课过程中要全面的认清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差异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全体学生能均衡、全面的健康成长。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教师要求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情况,分析学生在智商、情商、家庭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二、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式的因材施教方式,实施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三、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评价,从多角度制定符合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案。
3、吃透教材,全面备课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用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材资源,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有益成分,采用教学步骤分解与整合有机统一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有效的利用好教材的自我探索和课堂小结这一板块,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打破沉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高效、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努力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1)创设情境。处于小学阶段的思维特质大多为形象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善于通过创设蕴含丰富形象因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直观的认知问题,并积极的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艺术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有着其独特且鲜明的特点,教材内容包含了优美、动人、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气氛的带动这和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要在深入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抽取教材的情感因素,采用生动且具有情景再现的讲解式语言使学生融入教学意境之中。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技术和科研资源支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方法被应用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将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差异教学方法应用与课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教学媒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2、优化课堂结构,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主要实现意思便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中要努力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以使其养成自我思考和自我思维的好习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可以通过教学分层、教学单元重组、学生小组写作等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
三、教学反思阶段的有效策略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使课堂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要做到每课都有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教法、学法是否得当,需要怎样进行改进,等等。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听课、评课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主动参加听课、评课,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改正自己的不足。参加业务学习、专业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校本研究也很重要。还有就是自学,博览群书,上网学习,要注意做好个人笔记,把有用的东西都摘录下来,以备后用。
参考文献
[1]赵贵玲.新课改应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黄晓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王奇志.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01)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无论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负面因素,课堂教学的主体往往由教师代替了学生,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与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背离。文章以下内容,从课堂教学所包含的三个不同阶段来分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既是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需要语文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教师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其中包括:自我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
1、认清自我、自我评价
新课堂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有了明确的规划,教师的所出的位置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教学准备阶段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就是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互动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将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相结合来全面、客观的剖析自我,进而扬长避短,通过参加教学培训、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自我专业素养的提高与完善来激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了解学生,高效备课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位置。因此,教师人员在备课过程中要全面的认清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差异性,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全体学生能均衡、全面的健康成长。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教师要求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情况,分析学生在智商、情商、家庭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二、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式的因材施教方式,实施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三、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评价,从多角度制定符合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案。
3、吃透教材,全面备课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用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材资源,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有益成分,采用教学步骤分解与整合有机统一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有效的利用好教材的自我探索和课堂小结这一板块,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打破沉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高效、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努力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1)创设情境。处于小学阶段的思维特质大多为形象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善于通过创设蕴含丰富形象因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直观的认知问题,并积极的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艺术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有着其独特且鲜明的特点,教材内容包含了优美、动人、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气氛的带动这和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要在深入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抽取教材的情感因素,采用生动且具有情景再现的讲解式语言使学生融入教学意境之中。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技术和科研资源支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方法被应用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将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差异教学方法应用与课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教学媒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2、优化课堂结构,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主要实现意思便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中要努力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以使其养成自我思考和自我思维的好习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可以通过教学分层、教学单元重组、学生小组写作等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
三、教学反思阶段的有效策略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使课堂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要做到每课都有反思,反思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教法、学法是否得当,需要怎样进行改进,等等。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听课、评课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主动参加听课、评课,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改正自己的不足。参加业务学习、专业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校本研究也很重要。还有就是自学,博览群书,上网学习,要注意做好个人笔记,把有用的东西都摘录下来,以备后用。
参考文献
[1]赵贵玲.新课改应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黄晓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王奇志.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