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这就要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合作交流的自由表达意见、自由应用知识的空间。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开放的情境,从学生的身边找例子,如在学习“平方米”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算一算面积有多大,然后再告诉学生它的实际面积是1平方米,使学生真正体验到1平方米面积的实际大小,从而切实感受身边接近1平方米的实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在课前准备的各类长方形图案动手量一量、分一分、拼一拼、比一比,自行与同学交流得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问题情境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组数:567、894、1200……并告诉学生,老师马上可以说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体验,在惊奇的同时又叫几个学生随便说出几个数,老师又马上判断能否被3整除,一下抑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还可借助故事、童话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节,我采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找来一个西瓜,悟空说:“咱们分了吃,每人只这个西瓜的1/4,怎样?”八戒一听火冒三丈,大喊:“什么,俺老猪找来的,才分到1/4,太少了,说什么也要分1/8,最少也得1/5吧!”唐僧一听,哈哈大笑:“你这贪吃的八戒,聪明反被聪明误!”同学们,唐僧为什么笑了?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分数大小的比较该如何比,从而学会比较方法。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思维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
创设主体条件,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通过实践我认为首先应重视指导参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思考去获得新知。如教学已知三角形的底、面积,求高时,教师不能只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最终还是教师或优生解答,而应有实效,这就要求思维过程的指导,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全体有参与思考的方向,学会参与学习的方法,其次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如让学生思考已知三角形的底,求高的问题时,肯定有些学生连三角形面积公式一时也想不起来,教师就要通过巡视来发现,再提供足够参与思考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对优生不能因完成任务而无所事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如何用算术方法解答。这样时间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参与的质量,同时还应提供参与机会,学生的认知存在客观差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实现差异的发展。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先让“学困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然后让中等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再让优生概括计算公式。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由让他们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切实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就乐于参与学习了。
总之,学生能否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课堂是关键,作为教者应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合作交流的自由表达意见、自由应用知识的空间。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开放的情境,从学生的身边找例子,如在学习“平方米”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算一算面积有多大,然后再告诉学生它的实际面积是1平方米,使学生真正体验到1平方米面积的实际大小,从而切实感受身边接近1平方米的实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把在课前准备的各类长方形图案动手量一量、分一分、拼一拼、比一比,自行与同学交流得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问题情境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组数:567、894、1200……并告诉学生,老师马上可以说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体验,在惊奇的同时又叫几个学生随便说出几个数,老师又马上判断能否被3整除,一下抑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还可借助故事、童话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节,我采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找来一个西瓜,悟空说:“咱们分了吃,每人只这个西瓜的1/4,怎样?”八戒一听火冒三丈,大喊:“什么,俺老猪找来的,才分到1/4,太少了,说什么也要分1/8,最少也得1/5吧!”唐僧一听,哈哈大笑:“你这贪吃的八戒,聪明反被聪明误!”同学们,唐僧为什么笑了?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分数大小的比较该如何比,从而学会比较方法。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思维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
创设主体条件,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通过实践我认为首先应重视指导参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思考去获得新知。如教学已知三角形的底、面积,求高时,教师不能只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最终还是教师或优生解答,而应有实效,这就要求思维过程的指导,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全体有参与思考的方向,学会参与学习的方法,其次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如让学生思考已知三角形的底,求高的问题时,肯定有些学生连三角形面积公式一时也想不起来,教师就要通过巡视来发现,再提供足够参与思考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对优生不能因完成任务而无所事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如何用算术方法解答。这样时间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参与的质量,同时还应提供参与机会,学生的认知存在客观差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实现差异的发展。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先让“学困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然后让中等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再让优生概括计算公式。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由让他们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切实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就乐于参与学习了。
总之,学生能否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课堂是关键,作为教者应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