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一名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平时在与同行们谈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大家都摇头不已,颇有几分感触:现在的学生,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多;卷面不洁,乱涂乱抹;读书时不勾不划,拖腔慢读,毫无情感;写起作文,题材狭窄,思路闭塞;上课提问,声若蚊蝇,口齿不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成绩很一般。而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国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兴趣和性格等方面,习惯又占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因而,规范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语文习惯,就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它的培养可以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去论述。
一、听的良好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现在的高中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上,听不听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正是一部分同学产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上课听讲时,理清思路,把教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2、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别人讲话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学生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就是要他们听别人说话时,必须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毛病,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记住里边的妙语警句。“听”是我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说的良好习惯。
1、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使用普通话的意义重大。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它更是学习语文的必须要求,有利于将口语和书面用语结合起来,避免相互隔离。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生活中也要说,不仅用普通话说,而且用普通话想,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2、大胆发言的习惯。有识方有胆,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形式,也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的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时应态度大方、不卑不亢,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要不慌不忙、有条有理的说话,而且能说一整段的话。
三、读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习惯:叶圣陶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能在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中得到人文关怀,认识、思维、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提高。阅读习惯是一个大的范畴,它还可以分为许多更细、更具体的习惯要求。如养成精读的习惯,养成略读的习惯,还有经常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和圈点勾画批的习惯等,教师必须要在这些方面着意培养。
2、大声朗读课文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的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鹜投入进去。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
四、写的良好习惯。
1、认真书写的习惯。人常说“字如其人”,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让人惨不忍睹,它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宋代朱熹说:“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教师平时要经常强调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字形合乎规范,笔画笔顺正确,字迹清爽行款整齐,卷面整洁本子平整,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2、勤于练笔的习惯。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教师让学生可从模仿入手,仿立意、仿结构、仿语言,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使学生有强烈的表达冲动与欲望,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快感。
五、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盲从轻信,只有如此,才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写作时,才能打开思路,文思如泉涌。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人,学生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的套路做那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把学习语文的事情做的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国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兴趣和性格等方面,习惯又占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因而,规范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语文习惯,就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它的培养可以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去论述。
一、听的良好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现在的高中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上,听不听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正是一部分同学产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上课听讲时,理清思路,把教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2、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别人讲话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学生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就是要他们听别人说话时,必须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毛病,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记住里边的妙语警句。“听”是我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说的良好习惯。
1、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使用普通话的意义重大。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它更是学习语文的必须要求,有利于将口语和书面用语结合起来,避免相互隔离。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生活中也要说,不仅用普通话说,而且用普通话想,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2、大胆发言的习惯。有识方有胆,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形式,也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的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时应态度大方、不卑不亢,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要不慌不忙、有条有理的说话,而且能说一整段的话。
三、读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习惯:叶圣陶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能在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中得到人文关怀,认识、思维、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提高。阅读习惯是一个大的范畴,它还可以分为许多更细、更具体的习惯要求。如养成精读的习惯,养成略读的习惯,还有经常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和圈点勾画批的习惯等,教师必须要在这些方面着意培养。
2、大声朗读课文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的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鹜投入进去。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
四、写的良好习惯。
1、认真书写的习惯。人常说“字如其人”,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让人惨不忍睹,它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宋代朱熹说:“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教师平时要经常强调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字形合乎规范,笔画笔顺正确,字迹清爽行款整齐,卷面整洁本子平整,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2、勤于练笔的习惯。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教师让学生可从模仿入手,仿立意、仿结构、仿语言,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使学生有强烈的表达冲动与欲望,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快感。
五、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盲从轻信,只有如此,才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写作时,才能打开思路,文思如泉涌。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人,学生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的套路做那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把学习语文的事情做的轻轻松松,有条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