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一名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平时在与同行们谈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大家都摇头不已,颇有几分感触:现在的学生,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多;卷面不洁,乱涂乱抹;读书时不勾不划,拖腔慢读,毫无情感;写起作文,题材狭窄,思路闭塞;上课提问,声若蚊蝇,口齿不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成绩很一般。而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国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兴趣和性格等方面,习惯又占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因而,规范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语文习惯,就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它的培养可以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去论述。
  一、听的良好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现在的高中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上,听不听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正是一部分同学产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上课听讲时,理清思路,把教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2、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别人讲话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学生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就是要他们听别人说话时,必须留意人家怎样用词,怎样表达意思,克服只听片言只语的毛病,听一段话要能讲出要点,要记住里边的妙语警句。“听”是我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说的良好习惯。
  1、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使用普通话的意义重大。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它更是学习语文的必须要求,有利于将口语和书面用语结合起来,避免相互隔离。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生活中也要说,不仅用普通话说,而且用普通话想,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2、大胆发言的习惯。有识方有胆,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形式,也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的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时应态度大方、不卑不亢,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要不慌不忙、有条有理的说话,而且能说一整段的话。
  三、读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习惯:叶圣陶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能在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中得到人文关怀,认识、思维、审美情趣也随之得到提高。阅读习惯是一个大的范畴,它还可以分为许多更细、更具体的习惯要求。如养成精读的习惯,养成略读的习惯,还有经常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和圈点勾画批的习惯等,教师必须要在这些方面着意培养。
  2、大声朗读课文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大声的朗读,就会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课文的境界中,能够一心一意,心无旁鹜投入进去。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
  四、写的良好习惯。
  1、认真书写的习惯。人常说“字如其人”,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让人惨不忍睹,它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宋代朱熹说:“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教师平时要经常强调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字形合乎规范,笔画笔顺正确,字迹清爽行款整齐,卷面整洁本子平整,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2、勤于练笔的习惯。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教师让学生可从模仿入手,仿立意、仿结构、仿语言,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使学生有强烈的表达冲动与欲望,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快感。
  五、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盲从轻信,只有如此,才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写作时,才能打开思路,文思如泉涌。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人,学生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的套路做那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把学习语文的事情做的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也成了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对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提高 初中英语 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倡导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交流。初中英语是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结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期刊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师的能力和身心素质等诸素质中,人格素质要放在首位。它是教师素质的起码保证,提高学生的素质,要靠教师的素养。铸造学生的人格,要靠教师的人格力量。  关键词:人格魅力 影响力 培养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教师,上课兴致高,有激情,不喜欢某位教师,上课老想请假,愿本应该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快乐的体育课,却让孩子们感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成了全球通用语言,并在国际事务、因特网、文件处理软件、英语教学产业等领域占绝对优势。各类英语教材提供了很多有关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这非常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补。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一
期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
期刊
摘 要:数学的学习要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知识、技能、努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不适合“一刀切”,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采用分层教学,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和指导,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课堂讲解,提问,练习及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分层教学,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两极分化
期刊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学生学习感到很枯燥、乏味,加之公式、法则比较多,学生学起来没什么劲头,多数表现为不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如何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
期刊
物理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堂成功或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有哪些“味”呢?我认为起码应有以下“三味”。  一、本味课堂  既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教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语言来自生活,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体现。教会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融于生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贴近生活 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情感,改变当前英语教学中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脱离的情况,避免不良倾向教学行为的发生;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出发,倡导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中学英语;情感教学;内涵;教学策略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