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音、形、义,象形字形象生动,形声字组合神奇,会意字妙趣横生。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比如看图识字法,读写识字法,猜谜识字法,转盘识字法等,然后让学生一遍遍的念,书空笔顺反复抄写等,近年来,在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一线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学讲计划”,鼓励学生自学、互学、助学等,将识字教学恰当的设计在每一个情境“场”里,利用汉字的造字原理,追本溯源,帮助学生有意识的理解汉字含义,提高应用能力。在乐识会写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说文解字记生字
在教学《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中“角”字时,学生本身对这个生字并不陌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追本溯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理解这个生字,我运用“角”的演变示意图将角的甲骨文字形,象兽角形,本义为动物的角向学生叙述清楚,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接着将汉字的演變过程从金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楷体,这几个阶段演示给学生看,并延伸到今天的“角落”“货币单位”等含义,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雀”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结构,学生往往在书写时容易把下面的“隹”字写成“住”字,认为就是一个“少”和“住”的组合生字,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下册《识字八》这课,不能够辨别这是个“隹”字。我通过课件生字“隹”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先演示一只小鸟,接着出示汉字“隹”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隹”字表示一只短尾巴的小鸟,接着让学生到“雀”字里寻找“隹”藏在了哪里呢?用红色的字体表示出来“隹”的部分。学生从而明白“小”+“隹”构成了“雀”这个汉字,“雀”就是短尾巴的小鸟,本义就是特指麻雀,鸟类的一科。学生根据这样画面识记易错的部分,轻轻松松的掌握,而且还学的饶有兴趣。
二、随文识字记生字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一下子掌握这么多汉字确实有些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变着法儿让学生学习。随文识字兼具“随文”和“识字”双重身份,文本作为识字的媒介,以文本为载体,更好地在文意中识记生字。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文中“送”“陪”“趣”这三个生字时,我主要根据课文内容将生字分解来帮助学生随文识字。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小鹿对小鸟的关心与友爱,课文中“玩了好一会,才把小鸟‘送’回家。”这个“送”字要求学生掌握,于是我这样执教:
师:“送”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师:“辶”啊就像这弯弯曲曲的山路,可不好走了,小鹿就是这样一路护送小鸟回家的,从这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特别累、辛苦,小树送小鸟)所以你们看“送”的“辶”里就是“关心”的“关”啊!聪明的孩子一般都会发现“送”字里面藏着一个“关”,从而理解小鸟与驯鹿的友谊,在这种情境中又记住了这个生字。
看到“陪”你能想到什么词? “陪着”“陪伴”,有人陪伴多好啊!来看“陪”这个字,你怎么记住这个生字?左边是一个“ 耳”(耳朵)右边的上边是一个“立”,下边是个“口”,就这样啊,小树站立在小鸟的身边,听它说说话,唱唱歌,多幸福啊!从而理解“陪伴”的意思,理解好朋友之间就是相互陪伴。
“趣”字教学比较难写,学生容易丢三落四,本义使人感到愉快之意。“趣”的偏旁是“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小鸟跟着小树走到了哪些地方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突然发现这个生字里还有一个“耳朵”和一个“又”。 “耳”是听,“又”在古时候代表“手”,你也展开想象,小树陪小鸟走了这么多的地方,还会听到什么?做些什么呢?是的,大自然的声音多美妙啊!在草原上打滚、嬉戏多有趣啊!就这样学生在我所创设的情境中将生字活学活用,言意兼得,而且记忆深刻,学的扎实。
三、趣味中自主识字
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是我们低年级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少讲,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自主的去获取知识,在自我摸索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才是我们的教学宗旨所在。趣味识字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汉字中象形字形象生动,形声字组合神奇,会意字妙趣横生,学生慢慢了解以后会发现汉字真有趣!比如在教学“瘦”字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当我问你怎么记住这个汉字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一个病字头加上一个老头构成的汉字,在学生的联想中,一下就会明白原来是一个生病的老头,你说能不“瘦”吗?学生在这种趣味盎然,津津有味的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有趣,在情境创设中将教学与儿童的发展统一起来,开发儿童的智力与想象的空间,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着力于语言基础的生长。无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的形式是如何的多种多样的,还是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字学习方法,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看到生字就想学的习惯,将生活与汉字进行融会贯通,即生活处处皆汉字,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一、说文解字记生字
在教学《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中“角”字时,学生本身对这个生字并不陌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追本溯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理解这个生字,我运用“角”的演变示意图将角的甲骨文字形,象兽角形,本义为动物的角向学生叙述清楚,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接着将汉字的演變过程从金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楷体,这几个阶段演示给学生看,并延伸到今天的“角落”“货币单位”等含义,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雀”字,先让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结构,学生往往在书写时容易把下面的“隹”字写成“住”字,认为就是一个“少”和“住”的组合生字,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下册《识字八》这课,不能够辨别这是个“隹”字。我通过课件生字“隹”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先演示一只小鸟,接着出示汉字“隹”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隹”字表示一只短尾巴的小鸟,接着让学生到“雀”字里寻找“隹”藏在了哪里呢?用红色的字体表示出来“隹”的部分。学生从而明白“小”+“隹”构成了“雀”这个汉字,“雀”就是短尾巴的小鸟,本义就是特指麻雀,鸟类的一科。学生根据这样画面识记易错的部分,轻轻松松的掌握,而且还学的饶有兴趣。
二、随文识字记生字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一下子掌握这么多汉字确实有些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变着法儿让学生学习。随文识字兼具“随文”和“识字”双重身份,文本作为识字的媒介,以文本为载体,更好地在文意中识记生字。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文中“送”“陪”“趣”这三个生字时,我主要根据课文内容将生字分解来帮助学生随文识字。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小鹿对小鸟的关心与友爱,课文中“玩了好一会,才把小鸟‘送’回家。”这个“送”字要求学生掌握,于是我这样执教:
师:“送”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师:“辶”啊就像这弯弯曲曲的山路,可不好走了,小鹿就是这样一路护送小鸟回家的,从这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特别累、辛苦,小树送小鸟)所以你们看“送”的“辶”里就是“关心”的“关”啊!聪明的孩子一般都会发现“送”字里面藏着一个“关”,从而理解小鸟与驯鹿的友谊,在这种情境中又记住了这个生字。
看到“陪”你能想到什么词? “陪着”“陪伴”,有人陪伴多好啊!来看“陪”这个字,你怎么记住这个生字?左边是一个“ 耳”(耳朵)右边的上边是一个“立”,下边是个“口”,就这样啊,小树站立在小鸟的身边,听它说说话,唱唱歌,多幸福啊!从而理解“陪伴”的意思,理解好朋友之间就是相互陪伴。
“趣”字教学比较难写,学生容易丢三落四,本义使人感到愉快之意。“趣”的偏旁是“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小鸟跟着小树走到了哪些地方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突然发现这个生字里还有一个“耳朵”和一个“又”。 “耳”是听,“又”在古时候代表“手”,你也展开想象,小树陪小鸟走了这么多的地方,还会听到什么?做些什么呢?是的,大自然的声音多美妙啊!在草原上打滚、嬉戏多有趣啊!就这样学生在我所创设的情境中将生字活学活用,言意兼得,而且记忆深刻,学的扎实。
三、趣味中自主识字
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是我们低年级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少讲,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自主的去获取知识,在自我摸索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才是我们的教学宗旨所在。趣味识字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汉字中象形字形象生动,形声字组合神奇,会意字妙趣横生,学生慢慢了解以后会发现汉字真有趣!比如在教学“瘦”字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当我问你怎么记住这个汉字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一个病字头加上一个老头构成的汉字,在学生的联想中,一下就会明白原来是一个生病的老头,你说能不“瘦”吗?学生在这种趣味盎然,津津有味的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有趣,在情境创设中将教学与儿童的发展统一起来,开发儿童的智力与想象的空间,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着力于语言基础的生长。无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的形式是如何的多种多样的,还是教给学生不同的识字学习方法,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看到生字就想学的习惯,将生活与汉字进行融会贯通,即生活处处皆汉字,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