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的时候,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崛起的青藏高原之上的青海省,怎么看都像一只大写意的“兔子”。假若我们从空中遥望地球,称为世界屋脊的美丽神秘的青藏高原,连绵高原,傲然迤逦、超凡脱俗。“动若脱兔”,这个词语便生动地在我脑海中生长起来。但我们从地质结构看,她为中国内陆竖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道屏障遮挡住了风沙,遮挡住了干旱,温和湿润了江南水乡,才会有今天这样的风光绮丽。但这道天然屏障中的青海省,在我看起来,还是一只大写意的“兔子”。不过此处的“兔子”是静卧的。静卧的兔子,给人的感觉是多么的温馨而可爱。有人也以“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的话语来谈论青海的地理位置抑或是经济发展。一动一静的对比,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只“兔子”。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打开青海的地图,单独看这地图,详细划分兔子的身躯,每一个主要部位就代表着每一个地方,如果你产生联想,也真和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或者形状特点有相近、相似的地方。“东、西、南、北、黄、果、树、宁”,这就是青海地名的简称。这里的“东”即海东市、“西”即海西州、“南”即海南州、“北”即海北州、“黄”即黄南州、“果”即果洛州、“树”即玉树州、“宁”即西宁市。具有方向感的“东西南北”中都有一个“海”字,即围绕着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即“青海湖”了。排在最前的自然是“海东市”了。我没有必要仔细划分每个地区在兔子身躯上的具体位置。我只关心我的家乡是在什么位置。你详细瞧,兔子的头部是东部农业区,而化隆恰在这兔子的嘴部。其形状无疑是一只大写意的“北极熊”。而且是缓缓地“吃拉面经济”的一只“北极熊”。
至于这只“北极熊”如何特别能“吃”?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重点是,它为什么是称为“北极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关键词,我们有必要打开海东市的地图,或者说直观一些,打开化隆地图。然而,当我打开化隆地图时,也同样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映入你眼睑中的就是一个大写意的“北极熊”,是一只缓缓走动的“北极熊”。如果再仔细看,这“北极熊”拱起腰际是最高处,也就是县城所在地北部的马阴山。而“北极熊”脚踩的前后掌,就是县城南部黄河在化隆境内流过168公里的,具有“水电长廊”之称的李家峡、牙什尕镇、群科镇、公伯峡、甘都镇、积石峡……
还有,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都在与机缘的碰撞中度过。更准确地说,是在与人和事的偶然相遇中度过,我们称之为巧合。“巧合”是指两件事出人意料地同时发生了,相遇了。诸如化隆地图恰似一只“北极熊”,诸如每一个最低点,就是“北极熊”的脚掌等等。这种意和形的相似,就是两件事的相联而形成的“巧合”。那么历史的传说,就不算一种“巧合”了。我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事实。因为,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大量的这样的巧合。如果你还不信,请听这个与“熊”有关的美丽传说。传说在洪荒时代,黄河被一座高山所阻,使天下洪水泛滥,人们只好爬到树上或在山岩峭壁掘洞藏身。大禹之父鲧,为拯救同胞,勇敢盗取上苍的“息壤”(神土),逢山斫木,垫平洼地,把人们居住的地方加高……但是鲧,在昆仑山倒下了。因为盗神土,天帝派火神把他杀死在雷电轰鸣的昆仑山之野。洪水又重新泛滥。鲧的儿子禹决心继承父业。他发现昆仑山有许多弯弯沟沟,只要把黄河水引入弯沟,让其流通,不被高山所阻,人们才会安居乐业。然而,大禹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是没有治理黄河之水带来的灾害。为了浚疏,大禹只好根据“神”的旨意,必须把自己扭曲变形。也就是把自己变成有锋利爪子的一只白熊。变成笨拙而孤独熊兽的大禹,劈山弯,疏河道,遂使急流一泻而下直入长江东海,使人类得以生存的陆地露了出来……然而,那时大禹毛发披散,厚硬的脚掌与手指上鲜血淋淋。而且大禹的妻子惊愕地发现了变为猛兽的丈夫,终于永久地变成山垭一块守望的冷冷的石头……
锋利的錾子启开千年封闭淤塞,也遗落下沉重的古谣和哀伤得叫人不忍复述的故事!青藏高原之所以海拔高,就是因为鲧用神土所填高而致。而黄河之所以九曲十八湾,或者说《黄河船夫曲》所唱的“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就是因为大禹疏水引道所形成的。
我对传说天生持怀疑的态度,我不能容忍,那些无聊的人,单纯的过客,为了表白自己的一点或虚假的情感,而捏造一套虚假的语言……某种时刻,传说不过是一种借口,是一个天真的人讲给另外一个天真的人的一句诗。就像一首诗,没有读懂,可人们还是要读,就像一个愿望,不可以实现,但却不会也不可能就此消失。但我耳闻了这样的传说,尤其像大禹这样远古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无疑明白了黑格尔的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如果你还不信,认为以上所说的纯粹是偶然的巧合,那么请你看一看明代文学家杨一清的《积石峡》:
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
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从古轰春雷。
吾闻洪水降,河患当其尤。
彼狡高阳子,而将智力谋。
窃天盗息壤,欲使成高邱。
河水益泛滥,横流遍九州。
坐见桑麻苦,倏为蛟龙湫。
上帝赫震怒,殛之更山幽。
爰命伯鲧子,继父集见功。
九年不窥家,胼胝劳其躬。
山川既流浚,水复由地中。
高原與平隰,敷天乃攸同。
积石之关何嶙峋,青壁万丈不可扪。
两岸尽是凿通处,千秋尚带刊余痕。
吁嗟!禹功孰可伦!
女娲炼五石,后世荒唐论;
芦灰能止水,伯鲧配厚坤。
吁嗟,禹功万世莫可论!
这首诗,不仅以磅礴的气势,遒劲的笔力描绘了化隆、循化两岸夹峙的积石峡的雄险,更重要的描写了大禹治水的功勋和神话传说。
如果,还有兴趣,请你从石门库经过,即从县城经过公伯峡、甘都镇的必经之路中停下来,看一看河群峡山顶峰。那鬼斧神工,天地造化,蔚为奇观,造型各异的丹霞地貌,就是最好的说明。站在最高峰的,那一蹲“姊妹望夫”,就是大禹的妻子为盼丈夫归,站在家乡最高处,向外望。而她的妹妹们,怕姐姐盼夫心切,会昏倒而上前搀扶。这一扶,扶了几千年。显然,如高楼大厦,门窗俨然,人头攒动及或坐、或站、或观、或行的各色人等,就是大禹的老家了。这些自然吸引无数摄影家,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举起照相机,站着,蹲下,弓身,躺倒,如癫如狂,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然后,把它作为获奖或成名的作品,到处宣扬。但又有几人挖掘,这风化雨蚀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千辛万苦的故事……
望着这山上的一切,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大禹的精神,还有你的思绪,放飞你的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你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快节奏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精神,还有一份宁静。至此,我可以说,所有悲壮崇高的生命意蕴和独具新鲜的哲学含义才从这里全部展开。这是传说,是历史,是地名的来由,是一个行动迟缓的“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处的是马阴山,低处的就是黄河。这只依山面河的“北极熊”,它充满着神奇,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活力,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青海高原东部的黄河北岸,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以熊喻地心生景,未解玄机又弹弦。
北极奔驰佳境写,黄河浩荡痴情牵。
丝绸之路一万里,西域商通数千年。
历代文人词韵妙,今朝赤子凑闲篇。
——选自散文随笔集《墨浓化隆》2017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打开青海的地图,单独看这地图,详细划分兔子的身躯,每一个主要部位就代表着每一个地方,如果你产生联想,也真和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或者形状特点有相近、相似的地方。“东、西、南、北、黄、果、树、宁”,这就是青海地名的简称。这里的“东”即海东市、“西”即海西州、“南”即海南州、“北”即海北州、“黄”即黄南州、“果”即果洛州、“树”即玉树州、“宁”即西宁市。具有方向感的“东西南北”中都有一个“海”字,即围绕着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即“青海湖”了。排在最前的自然是“海东市”了。我没有必要仔细划分每个地区在兔子身躯上的具体位置。我只关心我的家乡是在什么位置。你详细瞧,兔子的头部是东部农业区,而化隆恰在这兔子的嘴部。其形状无疑是一只大写意的“北极熊”。而且是缓缓地“吃拉面经济”的一只“北极熊”。
至于这只“北极熊”如何特别能“吃”?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重点是,它为什么是称为“北极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关键词,我们有必要打开海东市的地图,或者说直观一些,打开化隆地图。然而,当我打开化隆地图时,也同样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映入你眼睑中的就是一个大写意的“北极熊”,是一只缓缓走动的“北极熊”。如果再仔细看,这“北极熊”拱起腰际是最高处,也就是县城所在地北部的马阴山。而“北极熊”脚踩的前后掌,就是县城南部黄河在化隆境内流过168公里的,具有“水电长廊”之称的李家峡、牙什尕镇、群科镇、公伯峡、甘都镇、积石峡……
还有,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都在与机缘的碰撞中度过。更准确地说,是在与人和事的偶然相遇中度过,我们称之为巧合。“巧合”是指两件事出人意料地同时发生了,相遇了。诸如化隆地图恰似一只“北极熊”,诸如每一个最低点,就是“北极熊”的脚掌等等。这种意和形的相似,就是两件事的相联而形成的“巧合”。那么历史的传说,就不算一种“巧合”了。我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事实。因为,我们甚至没有注意到大量的这样的巧合。如果你还不信,请听这个与“熊”有关的美丽传说。传说在洪荒时代,黄河被一座高山所阻,使天下洪水泛滥,人们只好爬到树上或在山岩峭壁掘洞藏身。大禹之父鲧,为拯救同胞,勇敢盗取上苍的“息壤”(神土),逢山斫木,垫平洼地,把人们居住的地方加高……但是鲧,在昆仑山倒下了。因为盗神土,天帝派火神把他杀死在雷电轰鸣的昆仑山之野。洪水又重新泛滥。鲧的儿子禹决心继承父业。他发现昆仑山有许多弯弯沟沟,只要把黄河水引入弯沟,让其流通,不被高山所阻,人们才会安居乐业。然而,大禹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是没有治理黄河之水带来的灾害。为了浚疏,大禹只好根据“神”的旨意,必须把自己扭曲变形。也就是把自己变成有锋利爪子的一只白熊。变成笨拙而孤独熊兽的大禹,劈山弯,疏河道,遂使急流一泻而下直入长江东海,使人类得以生存的陆地露了出来……然而,那时大禹毛发披散,厚硬的脚掌与手指上鲜血淋淋。而且大禹的妻子惊愕地发现了变为猛兽的丈夫,终于永久地变成山垭一块守望的冷冷的石头……
锋利的錾子启开千年封闭淤塞,也遗落下沉重的古谣和哀伤得叫人不忍复述的故事!青藏高原之所以海拔高,就是因为鲧用神土所填高而致。而黄河之所以九曲十八湾,或者说《黄河船夫曲》所唱的“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就是因为大禹疏水引道所形成的。
我对传说天生持怀疑的态度,我不能容忍,那些无聊的人,单纯的过客,为了表白自己的一点或虚假的情感,而捏造一套虚假的语言……某种时刻,传说不过是一种借口,是一个天真的人讲给另外一个天真的人的一句诗。就像一首诗,没有读懂,可人们还是要读,就像一个愿望,不可以实现,但却不会也不可能就此消失。但我耳闻了这样的传说,尤其像大禹这样远古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无疑明白了黑格尔的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如果你还不信,认为以上所说的纯粹是偶然的巧合,那么请你看一看明代文学家杨一清的《积石峡》:
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
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从古轰春雷。
吾闻洪水降,河患当其尤。
彼狡高阳子,而将智力谋。
窃天盗息壤,欲使成高邱。
河水益泛滥,横流遍九州。
坐见桑麻苦,倏为蛟龙湫。
上帝赫震怒,殛之更山幽。
爰命伯鲧子,继父集见功。
九年不窥家,胼胝劳其躬。
山川既流浚,水复由地中。
高原與平隰,敷天乃攸同。
积石之关何嶙峋,青壁万丈不可扪。
两岸尽是凿通处,千秋尚带刊余痕。
吁嗟!禹功孰可伦!
女娲炼五石,后世荒唐论;
芦灰能止水,伯鲧配厚坤。
吁嗟,禹功万世莫可论!
这首诗,不仅以磅礴的气势,遒劲的笔力描绘了化隆、循化两岸夹峙的积石峡的雄险,更重要的描写了大禹治水的功勋和神话传说。
如果,还有兴趣,请你从石门库经过,即从县城经过公伯峡、甘都镇的必经之路中停下来,看一看河群峡山顶峰。那鬼斧神工,天地造化,蔚为奇观,造型各异的丹霞地貌,就是最好的说明。站在最高峰的,那一蹲“姊妹望夫”,就是大禹的妻子为盼丈夫归,站在家乡最高处,向外望。而她的妹妹们,怕姐姐盼夫心切,会昏倒而上前搀扶。这一扶,扶了几千年。显然,如高楼大厦,门窗俨然,人头攒动及或坐、或站、或观、或行的各色人等,就是大禹的老家了。这些自然吸引无数摄影家,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举起照相机,站着,蹲下,弓身,躺倒,如癫如狂,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然后,把它作为获奖或成名的作品,到处宣扬。但又有几人挖掘,这风化雨蚀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千辛万苦的故事……
望着这山上的一切,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大禹的精神,还有你的思绪,放飞你的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你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快节奏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精神,还有一份宁静。至此,我可以说,所有悲壮崇高的生命意蕴和独具新鲜的哲学含义才从这里全部展开。这是传说,是历史,是地名的来由,是一个行动迟缓的“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处的是马阴山,低处的就是黄河。这只依山面河的“北极熊”,它充满着神奇,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活力,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青海高原东部的黄河北岸,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以熊喻地心生景,未解玄机又弹弦。
北极奔驰佳境写,黄河浩荡痴情牵。
丝绸之路一万里,西域商通数千年。
历代文人词韵妙,今朝赤子凑闲篇。
——选自散文随笔集《墨浓化隆》2017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