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讲授的是八年级下Module3 On the radio Unit3Language in use这一课,这是一节复习课。本模块的任务是Making a school radio programme,我就以这个任务为目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你是本期校园广播的节目主持人,由你来播报本次节目的主要内容。这是一节情境很新颖、任务很明确的课,要求同学们结合本校近期发生的新鲜事进行广播播报,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契合。整节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特色
1.创设情境,激励参与。既然学生是广播节目的主持人,那么就让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把每个学生自我介绍的场景拍个小短片,并把这个小短片作为本次课的导入环节。生动的自我介绍的短片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并把他们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这个导入很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注意衔接,善于质疑。开头复习了本模块已学过的重点知识: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然后利用黄金时间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非谓语动词, 进行主要知识的分类和概括,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断地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和质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
3.多媒体技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模块的任务是主持校园广播,要求学生留心校园内外最近发生的事,例如植树节的植树活动、硬笔书法大赛、李娜法网赢得了大满贯、英国威廉王子大婚,等等。既锻炼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将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融入到了英语教学中。课前学生把他们收集到的材料,包括照片、文字记录等,经过挑选后交给我,我再做成多媒体课件。这样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很骄傲,对教学内容也很熟悉,因为这节课的材料是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这是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教学任务。
4.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课程标准》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主要大任务:第一,什么是宾语从句;第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总结;第三,播报新闻广播。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真正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最后设计采取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知识,自己去组织语言来播报新闻。虽然他们的播报还有错误,但是看到学生自信的样子,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的几点思考
1.注重新旧知识衔接的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这节课我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素材,并和学生一起处理材料。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师应该重视单词和重点句的阅读。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所以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反复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单词和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做到敢说。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这节课也确实达到了想说、敢说的效果。我觉得教学设计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关注全体学生。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有小组操练活动、小组讨论过程、揭皇榜活动、接龙活动。我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这些活动不要太难,又要拉开层次。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我设计了难一点的新闻播报;针对学困生,我设计了简单的新闻播报和揭皇榜活动。同时,我又设计了小组讨论、小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4.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善于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引人入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5.课堂环节设计简洁。本堂课体现了任务型教学和情境教学的相互融合。比如其中的揭皇榜活动:有三张皇榜,就是本节课的三个主要任务,第一,什么是宾语从句;第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第三,播报新闻。同时前两个任务又是为第三个任务服务的。第三个任务是本模块的任务,也是本节课中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最高要求。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板书重点不突出,知识点不明确。虽然我在讲解知识的时候突出了重点,但是板书的内容却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应该使板书与整堂课中教师的讲授、练习等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重板书的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构建知积要点。
总之,无论情境教学,还是课堂上任务的设计以及考察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我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个公益广告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要说,舞台有多大,孩子的潜力就有多大;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就真的能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一、教学特色
1.创设情境,激励参与。既然学生是广播节目的主持人,那么就让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把每个学生自我介绍的场景拍个小短片,并把这个小短片作为本次课的导入环节。生动的自我介绍的短片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并把他们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这个导入很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注意衔接,善于质疑。开头复习了本模块已学过的重点知识: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然后利用黄金时间紧扣本节课的重点——非谓语动词, 进行主要知识的分类和概括,新旧知识衔接自然。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断地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和质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
3.多媒体技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模块的任务是主持校园广播,要求学生留心校园内外最近发生的事,例如植树节的植树活动、硬笔书法大赛、李娜法网赢得了大满贯、英国威廉王子大婚,等等。既锻炼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将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融入到了英语教学中。课前学生把他们收集到的材料,包括照片、文字记录等,经过挑选后交给我,我再做成多媒体课件。这样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很骄傲,对教学内容也很熟悉,因为这节课的材料是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这是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教学任务。
4.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课程标准》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主要大任务:第一,什么是宾语从句;第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总结;第三,播报新闻广播。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真正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最后设计采取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知识,自己去组织语言来播报新闻。虽然他们的播报还有错误,但是看到学生自信的样子,我知道学生们已经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的几点思考
1.注重新旧知识衔接的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这节课我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素材,并和学生一起处理材料。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师应该重视单词和重点句的阅读。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所以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反复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单词和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做到敢说。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这节课也确实达到了想说、敢说的效果。我觉得教学设计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关注全体学生。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有小组操练活动、小组讨论过程、揭皇榜活动、接龙活动。我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这些活动不要太难,又要拉开层次。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我设计了难一点的新闻播报;针对学困生,我设计了简单的新闻播报和揭皇榜活动。同时,我又设计了小组讨论、小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4.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善于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引人入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5.课堂环节设计简洁。本堂课体现了任务型教学和情境教学的相互融合。比如其中的揭皇榜活动:有三张皇榜,就是本节课的三个主要任务,第一,什么是宾语从句;第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第三,播报新闻。同时前两个任务又是为第三个任务服务的。第三个任务是本模块的任务,也是本节课中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最高要求。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板书重点不突出,知识点不明确。虽然我在讲解知识的时候突出了重点,但是板书的内容却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应该使板书与整堂课中教师的讲授、练习等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重板书的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构建知积要点。
总之,无论情境教学,还是课堂上任务的设计以及考察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我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个公益广告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要说,舞台有多大,孩子的潜力就有多大;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就真的能还给我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