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眼下欧美发达国家增长疲软,很难走出内部的结构性困难,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机遇。贸易规则的制定权有可能会掌握在中国手中,在贸易区谈判中所谓的“遏制”中国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在币缘圈的产业分工链条中,中国不能老是呆在下游。作为制造业国家,中国希望争取商品定价权,希望保证贸易盈余投资的安全,作为大量资源的用户,中国也希望有一定的资源定价权,买什么什么就涨、卖什么什么就跌的情况对中国显然不利。
在TPP、TTIP以及欧日自贸区的多重包围下,中国该如何突围?本刊记者邀请多位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
TPP是美国“整”中国的一种工具
《支点》:美国主导的TPP,有人认为是遏制中国,有人认为不是。TPP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魏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TPP有针对中国的一面,这是无可争议的。最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美国出口、就业等经济障碍,另一方面是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如果说过去的TPP是美国带着一群小国玩,但最近日本宣布要加入,凭借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显然壮大了TPP的影响力。TPP参加国肯定都会从中受益,这将会给中国带来一定压力,尤其会对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造成干扰,通过吸引中国既定的区域合作战略中的成员分散中国精力。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不能说TPP就完全是为了遏制中国,背后的深意是发达国家对自己竞争力下降、新兴国家崛起的担忧。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呈下滑趋势,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崛起,发达国家的相对获益少了,他们想制定出一套更高级的贸易规则,以保持他们在经济上的相对优势。
《支点》:怎么看待TPP对中美两国带来的利与弊?
金灿荣:自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后,他对第二大国就很警惕。前苏联、日本,都是在他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被美国“整”过。中国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美关系就站在了新的出发点上。2009年,美国提出G2构想欲拉拢中国。若此举能成功,对美国来说是最好的方案,相当于把中国变成了他的副手,那么中国的崛起可以为他所用。后来,中国拒绝G2模式,美国就开始主动出击,决定重返亚太地区,从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多管齐下“整”中国,而TPP只是美国工具箱中的一种方式。
魏民:从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变化来看,中国正处于上升时期,优势在中国手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总有人觉得美国对中国已构筑围堵之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美国主导TPP恰恰反映出它的焦虑,是美国处于较被动地位。所以,要透过现象认清两者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中国并非“山雨欲来”。看不清楚这一点,就容易进别人的“圈套”,被牵着鼻子走。
中国对东盟要“奖惩分明”
《支点》:最近,日本明确表示要加入TPP。对日本而言,是加入中国—东盟自贸区或中日韩自贸区更有利,还有加入TPP更有利?
沈国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能不能顺利加入TPP,要看日本是否愿意放开其农产品行业。因为美国廉价的农产品会对日本农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但就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言,日本既想加入TPP背靠美国这棵大树,又想以此来提高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要价,享受中国大市场的好处。最可能的情况是,日本会装出积极姿态参加TPP谈判,而借此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要价,因为中日贸易互补性强于美日贸易互补性,对于日本出口更有利。
魏民:对日本来讲,在中日韩自贸区和TPP之间是做过权衡的,加入任何一方都有利可图,两边的利益都不舍得放弃。不过,加入有中国参与的区域合作会使日本在经济角度受益更多,因为日本对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愈加依赖,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由于中日的世界经济体地位发生了“位移”,日本也不甘心由中国主导。从安全、政治方面考虑,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联合遏制中国影响力,日本选择TPP也会获益良多。
《支点》:既然如此,中国能否做实中国-东盟及中日韩自贸区,从TPP、TTIP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
金灿荣:中国必须得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上下功夫。整体上,对东盟国家要非常重视。东盟国家相对欠发达,中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带着他们一起发展,让周边国家能分享来自中国的发展红利。当然,也要懂得奖惩分明。过去,中国对东盟的态度是平均主义,排排座,分果果。今后若哪个国家跟美国靠得比较近的话,要考虑给他少分一点,给他发出明确的奖惩信号。
魏民:如何做实?要从各方面加强与东盟的经济联系。除自贸区外,要加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和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好铺垫;利用东盟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把东盟作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推进的重点区域;而在产业、水域等各方面合作,形成共赢声势后,交往就会越来越密切。
发达国家绕开WTO另起炉灶
《支点》:有人提出,WTO将世界引入多边贸易体系,但近来的TPP及TTIP又将世界带回双边贸易,这种格局是否会扼杀WTO的成果?
魏民:美国的贸易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推进,多边、区域和双边。目前区域谈判比较积极,对多边贸易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WTO的影响力,但不能说WTO从此完全没有生命力,因为一些基本规则还是要以WTO作为参考,一些争端还是要依靠WTO的机制去解决,WTO像是一种范本。新的自贸区谈判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突破,但是在新协定没有涵盖的领域,作为WTO成员国,还会需要向WTO诉讼寻求解决,毕竟WTO是在早期制定的贸易规则。
沈国兵:需要理清二者的先后关系。截至今年3月,WTO现有成员国159个,根据WTO规则,一国一票,需要达成全体一致的意见。这种多边谈判游戏规则显然不利于美国的需要,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领域内的争议一直拖而不决,致使WTO内多边谈判停滞。既然WTO谈判很难进行,当然也就产生了如今的区域谈判TPP和TTIP,发达经济体之间加大了自贸区谈判步伐,想借此绕开WTO多边谈判的艰辛。 中国“西进”暂无法抗衡TPP
《支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先访问俄罗斯及非洲国家,加强与俄罗斯及非洲的联系,与金砖国家的合作能否成为中国应对TPP及TTIP的突破口?
金灿荣:习主席访俄及非洲国家,可看作是中国“巩固外线、加强内线”的战略。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及中国周边国家造成的麻烦。这种情况下,不妨先巩固外线,加强与俄罗斯及非洲国家的战略合作。如联手俄罗斯,可加强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与非洲紧密联系,可取得在联合国席位上的巩固,等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稳定后,就可以专心应付内线了。
魏民:金砖国家都是比较有分量的国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政治影响力上升,因此美欧对此也很关注。但是,目前金砖国家间的实质性合作不多,除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外,自由贸易区暂时还不会谈,因为国家差异很大,区域跨度也很大,谈判难度太大。金砖国家更多的是一个概念或象征,代表新兴市场在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但还远未形成“气候”,欲突破或是抗衡TPP和TTIP,双方还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要做的,是要维持经济的健康增长和繁荣的市场,只有不自乱阵脚,才可能在自贸区战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日本等国家是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的。
《支点》:为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TPP,有人提出中国应该“西进”,打通“新丝绸之路”,扩大与西部(南亚、中亚、中东、里海各国)的经贸合作和经济援助,这条路是否行得通?
魏民:中国将来肯定要进行全球拓展,利益也会从全球各地的经济合作中获得。像金砖国家、“新丝绸之路”这些地方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突出,可以把他们作为中国拓展全球战略的一些支点。但是在区域合作方面,还是要主动作为,先立足本地区周边合作战略,做实之后自然会产生吸附效应,有一个中心,就会引来多个支点,这盘棋就会激活。
金灿荣:现在发达国家提出TPP,还有造声势的深意,是用来吓唬中国的,他们认为多了一张压制中国的牌。对中国来说,对TPP要重视,但也不能被他们吓唬住了。做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比如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得更完善些,若美国主导的TPP真的谈成了,那时中国也有了更多应对的砝码。
美元信用是美国最大“软肋”
《支点》:从币缘角度看,TPP和TTIP谈判顺利与否,对于维护美元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十分重要,也正是美国核心战略所在。现行的美元独大的格局对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样的影响?
沈国兵:一方面,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特里芬两难”。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以及保持美元信誉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为了维持美国自身经济增长,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世界上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元的信誉或信用成了问题,而遇到美国向反方向调整货币政策的话,又会使世界遭受清偿力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国责权不对称,缺乏制衡约束机制。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享有特权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也可以利用滥发美元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这就造成美元持有国的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而这些国家尚无法有效约束美元滥发的行为。
魏民:美国正在走一条冒险的路,通过QE把自己的危机转嫁他人。这种只顾眼前一己私利、以邻为壑的做法,暂时看来不会有大问题,但矛盾会不断积累,终有一天会导致美元体系崩塌,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支点》:目前中国从属于“美元圈”,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还是以美元为主,但未来币缘圈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人民币国际化是该加速脚步还是静观其变?
魏民: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人民币加速国际化是十分必要的,一来在国际结算中减少汇兑损失风险,二来可避免资产受制于人。众多国家都希望早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尽管目前尚无一种货币能撼动美元的地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过渡是必然的。未来世界多极经济格局需要的是多元货币体系,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人民币国际化要一步步打通关节,迈过一道又一道坎,才有可能对美元构成挑战。只要中国自身实力壮大,结构调整顺畅,前景持续被看好,就能自然而然地带动“人民币圈”贸易的发展。眼下欧美发达国家增长疲软,很难走出内部的结构性困难,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机遇。十几年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很可能会发生大的改变,由于巨大的吸附效应,贸易规则的制定权有可能会掌握在中国手中,在贸易区谈判中所谓的“遏制”中国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沈国兵:美元信用是美国最大的软肋,任何挑战美元信用地位的货币都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欧元在美元攻击下已不堪重负,接下来就是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人民币了。对人民币来说,在国际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宜过快推进,不要说人民币国际化,仅过早放开人民币资本账户就可能会造成金融危机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应分层次进行,为了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中国可先加大与周边国家开展货币互换业务,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在可控风险下循序渐进地向更高层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点杂志2013年6月刊)
在币缘圈的产业分工链条中,中国不能老是呆在下游。作为制造业国家,中国希望争取商品定价权,希望保证贸易盈余投资的安全,作为大量资源的用户,中国也希望有一定的资源定价权,买什么什么就涨、卖什么什么就跌的情况对中国显然不利。
在TPP、TTIP以及欧日自贸区的多重包围下,中国该如何突围?本刊记者邀请多位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
TPP是美国“整”中国的一种工具
《支点》:美国主导的TPP,有人认为是遏制中国,有人认为不是。TPP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魏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TPP有针对中国的一面,这是无可争议的。最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美国出口、就业等经济障碍,另一方面是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如果说过去的TPP是美国带着一群小国玩,但最近日本宣布要加入,凭借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显然壮大了TPP的影响力。TPP参加国肯定都会从中受益,这将会给中国带来一定压力,尤其会对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造成干扰,通过吸引中国既定的区域合作战略中的成员分散中国精力。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不能说TPP就完全是为了遏制中国,背后的深意是发达国家对自己竞争力下降、新兴国家崛起的担忧。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呈下滑趋势,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崛起,发达国家的相对获益少了,他们想制定出一套更高级的贸易规则,以保持他们在经济上的相对优势。
《支点》:怎么看待TPP对中美两国带来的利与弊?
金灿荣:自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后,他对第二大国就很警惕。前苏联、日本,都是在他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被美国“整”过。中国自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美关系就站在了新的出发点上。2009年,美国提出G2构想欲拉拢中国。若此举能成功,对美国来说是最好的方案,相当于把中国变成了他的副手,那么中国的崛起可以为他所用。后来,中国拒绝G2模式,美国就开始主动出击,决定重返亚太地区,从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多管齐下“整”中国,而TPP只是美国工具箱中的一种方式。
魏民:从中美两国的力量对比变化来看,中国正处于上升时期,优势在中国手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总有人觉得美国对中国已构筑围堵之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美国主导TPP恰恰反映出它的焦虑,是美国处于较被动地位。所以,要透过现象认清两者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中国并非“山雨欲来”。看不清楚这一点,就容易进别人的“圈套”,被牵着鼻子走。
中国对东盟要“奖惩分明”
《支点》:最近,日本明确表示要加入TPP。对日本而言,是加入中国—东盟自贸区或中日韩自贸区更有利,还有加入TPP更有利?
沈国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能不能顺利加入TPP,要看日本是否愿意放开其农产品行业。因为美国廉价的农产品会对日本农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但就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言,日本既想加入TPP背靠美国这棵大树,又想以此来提高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要价,享受中国大市场的好处。最可能的情况是,日本会装出积极姿态参加TPP谈判,而借此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要价,因为中日贸易互补性强于美日贸易互补性,对于日本出口更有利。
魏民:对日本来讲,在中日韩自贸区和TPP之间是做过权衡的,加入任何一方都有利可图,两边的利益都不舍得放弃。不过,加入有中国参与的区域合作会使日本在经济角度受益更多,因为日本对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愈加依赖,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由于中日的世界经济体地位发生了“位移”,日本也不甘心由中国主导。从安全、政治方面考虑,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联合遏制中国影响力,日本选择TPP也会获益良多。
《支点》:既然如此,中国能否做实中国-东盟及中日韩自贸区,从TPP、TTIP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
金灿荣:中国必须得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上下功夫。整体上,对东盟国家要非常重视。东盟国家相对欠发达,中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带着他们一起发展,让周边国家能分享来自中国的发展红利。当然,也要懂得奖惩分明。过去,中国对东盟的态度是平均主义,排排座,分果果。今后若哪个国家跟美国靠得比较近的话,要考虑给他少分一点,给他发出明确的奖惩信号。
魏民:如何做实?要从各方面加强与东盟的经济联系。除自贸区外,要加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和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好铺垫;利用东盟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把东盟作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推进的重点区域;而在产业、水域等各方面合作,形成共赢声势后,交往就会越来越密切。
发达国家绕开WTO另起炉灶
《支点》:有人提出,WTO将世界引入多边贸易体系,但近来的TPP及TTIP又将世界带回双边贸易,这种格局是否会扼杀WTO的成果?
魏民:美国的贸易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推进,多边、区域和双边。目前区域谈判比较积极,对多边贸易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WTO的影响力,但不能说WTO从此完全没有生命力,因为一些基本规则还是要以WTO作为参考,一些争端还是要依靠WTO的机制去解决,WTO像是一种范本。新的自贸区谈判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突破,但是在新协定没有涵盖的领域,作为WTO成员国,还会需要向WTO诉讼寻求解决,毕竟WTO是在早期制定的贸易规则。
沈国兵:需要理清二者的先后关系。截至今年3月,WTO现有成员国159个,根据WTO规则,一国一票,需要达成全体一致的意见。这种多边谈判游戏规则显然不利于美国的需要,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领域内的争议一直拖而不决,致使WTO内多边谈判停滞。既然WTO谈判很难进行,当然也就产生了如今的区域谈判TPP和TTIP,发达经济体之间加大了自贸区谈判步伐,想借此绕开WTO多边谈判的艰辛。 中国“西进”暂无法抗衡TPP
《支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先访问俄罗斯及非洲国家,加强与俄罗斯及非洲的联系,与金砖国家的合作能否成为中国应对TPP及TTIP的突破口?
金灿荣:习主席访俄及非洲国家,可看作是中国“巩固外线、加强内线”的战略。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及中国周边国家造成的麻烦。这种情况下,不妨先巩固外线,加强与俄罗斯及非洲国家的战略合作。如联手俄罗斯,可加强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与非洲紧密联系,可取得在联合国席位上的巩固,等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稳定后,就可以专心应付内线了。
魏民:金砖国家都是比较有分量的国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政治影响力上升,因此美欧对此也很关注。但是,目前金砖国家间的实质性合作不多,除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外,自由贸易区暂时还不会谈,因为国家差异很大,区域跨度也很大,谈判难度太大。金砖国家更多的是一个概念或象征,代表新兴市场在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但还远未形成“气候”,欲突破或是抗衡TPP和TTIP,双方还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要做的,是要维持经济的健康增长和繁荣的市场,只有不自乱阵脚,才可能在自贸区战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日本等国家是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的。
《支点》:为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TPP,有人提出中国应该“西进”,打通“新丝绸之路”,扩大与西部(南亚、中亚、中东、里海各国)的经贸合作和经济援助,这条路是否行得通?
魏民:中国将来肯定要进行全球拓展,利益也会从全球各地的经济合作中获得。像金砖国家、“新丝绸之路”这些地方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突出,可以把他们作为中国拓展全球战略的一些支点。但是在区域合作方面,还是要主动作为,先立足本地区周边合作战略,做实之后自然会产生吸附效应,有一个中心,就会引来多个支点,这盘棋就会激活。
金灿荣:现在发达国家提出TPP,还有造声势的深意,是用来吓唬中国的,他们认为多了一张压制中国的牌。对中国来说,对TPP要重视,但也不能被他们吓唬住了。做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比如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得更完善些,若美国主导的TPP真的谈成了,那时中国也有了更多应对的砝码。
美元信用是美国最大“软肋”
《支点》:从币缘角度看,TPP和TTIP谈判顺利与否,对于维护美元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十分重要,也正是美国核心战略所在。现行的美元独大的格局对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样的影响?
沈国兵:一方面,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特里芬两难”。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以及保持美元信誉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为了维持美国自身经济增长,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世界上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元的信誉或信用成了问题,而遇到美国向反方向调整货币政策的话,又会使世界遭受清偿力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国责权不对称,缺乏制衡约束机制。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享有特权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也可以利用滥发美元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这就造成美元持有国的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而这些国家尚无法有效约束美元滥发的行为。
魏民:美国正在走一条冒险的路,通过QE把自己的危机转嫁他人。这种只顾眼前一己私利、以邻为壑的做法,暂时看来不会有大问题,但矛盾会不断积累,终有一天会导致美元体系崩塌,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支点》:目前中国从属于“美元圈”,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还是以美元为主,但未来币缘圈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人民币国际化是该加速脚步还是静观其变?
魏民: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人民币加速国际化是十分必要的,一来在国际结算中减少汇兑损失风险,二来可避免资产受制于人。众多国家都希望早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尽管目前尚无一种货币能撼动美元的地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过渡是必然的。未来世界多极经济格局需要的是多元货币体系,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人民币国际化要一步步打通关节,迈过一道又一道坎,才有可能对美元构成挑战。只要中国自身实力壮大,结构调整顺畅,前景持续被看好,就能自然而然地带动“人民币圈”贸易的发展。眼下欧美发达国家增长疲软,很难走出内部的结构性困难,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机遇。十几年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很可能会发生大的改变,由于巨大的吸附效应,贸易规则的制定权有可能会掌握在中国手中,在贸易区谈判中所谓的“遏制”中国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沈国兵:美元信用是美国最大的软肋,任何挑战美元信用地位的货币都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欧元在美元攻击下已不堪重负,接下来就是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人民币了。对人民币来说,在国际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宜过快推进,不要说人民币国际化,仅过早放开人民币资本账户就可能会造成金融危机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应分层次进行,为了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中国可先加大与周边国家开展货币互换业务,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在可控风险下循序渐进地向更高层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点杂志2013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