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诵读在我校已进行了多年,我们学校古诗文有很好的沉淀,经典诵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中小学生经典诵读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倡导和推动。叠音词具有双声叠韵修辞功能和语言效果,有效的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加强叠音词的联想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美的意境,不仅有于理解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叠音词音韵美的理解和记忆。体会《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妙处,正确理解叠音词的作用,将大大的有助于我们的教学。
关健词:叠音词;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
G623.2
第一次接触《声律启蒙》,我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亲切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愿意去靠近它,似乎它有一种魔力,它甚至激起了我多年不曾有过的背诵的欲望,它内容丰富,意境奇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它句式简短,好读易记。而让其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功臣,莫过于叠音词了。它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方法。叠音词具有双声叠韵修辞功能和语言效果,有效的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
最简单的叠音词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不仅使诗歌阅读变得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且凸显了主题、渲染了氛围。只要翻开《声律启蒙》也有大量的叠音词。如“浩浩”“融融”“恰恰”“雍雍”“淡淡”“浓浓”潇潇“袅袅”“对对”“双双”“细细”“摐摐”“灼灼”“依依”“圉圉”“喈喈”“赫赫”“轰轰”“茸茸”“郁郁”“烁烁”“粼粼”“滔滔”“冉冉”……正是这些叠音词的使用,让《声律启蒙》在朗读上的感觉就如同“两个黄鹂鸣翠柳”,妙不可言。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声律启蒙》的叠音词的教学
一、 一唱三叹方能余音袅绕
——享受叠音词中的音乐美
由于叠音将音、形、义相同的字词紧紧相连,有助于形成音调上的循环往复,读起来朗朗上;听起来声音悦耳,容易调制出韵味幽长的音乐美感。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作品的语言更能绘声绘色,优美动人 。《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效果正是如此。如“天浩浩,日融融。”原文的意思是:多么辽阔的天空啊!多么温暖的阳光啊!把作者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壮美和温暖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去掉叠音就成了“天浩,日融”,语感真不一样,原作那种舒缓深沉的语气几乎荡然无存,“天浩,日融”还失去了那种音韵悠长的绕梁三日的韵味,更失去了那种荡气回肠的壮美之情。还如“秋雨潇潇,烂漫黄花初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这一串串叠音词你仔细品读,反复琢磨,,你会咀嚼出“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律动与清幽,那声音之美,萦绕于心,久久徘徊,缠缠绵绵。
“秋雨潇潇,烂漫黄花初满径”,是对朱淑贞《暮秋》“潇潇风雨暗残秋,人间黄花满径幽”的积极化用。我在教学“秋雨潇潇,烂漫黄花初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时,先出示秋风秋雨、菊花满地的图片,同时音乐声起,再配上画外音:你看,秋雨潇潇的时节,绚烂的菊花铺满了小路,即使在潇索的秋意里极富生命力的菊花,也要昂扬的盛开,只把愁煞人的秋风秋雨当作是对生命的滋养。完毕,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画面:秋雨不停的下啊下啊,一滴滴一阵阵全都洒落在满径的菊花上。接着就带领学生读这个画面,去体会和完善“秋雨潇啊潇啊”的意境,用我们已经理解的现代汉语的叠音效果,(下啊下啊,一滴滴一阵阵)在学生下意识里进行正迁移,去完成对“秋雨潇潇”中所蕴含的“潇啊潇啊”的理解,因而使苏学生從内心深处涌出并读出 “潇潇”的 叠音美感,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一呼三应才显真情流露
——触摸叠音词中的情感美
巧妙地使用叠音词,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听起来悦耳,增加音韵美,而且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最适用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词人李清照,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胆新奇,前无古人,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声声带愁,字字含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效果。《声律启蒙》中叠音词的作用亦能如此,如《二冬》中“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春光明媚,园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一片,成双成对的黄鹂鸟在林间自由自在的婉转啼唱。秋天的塞外,大雁和鸣,似在呼唤黎明的到来。而“恰恰”这一叠音词把黄鹂那种不被打扰充满了温馨和宁静的感觉充分的表现了出来,抑或是令人不忍心去打扰,不忍心去打扰那清脆缠绵的“恰恰”声。读到这读者会对春光无限好的喜爱的情愫油然而生,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喜悦,可以这么说,叠音词它是通过朗读时的语感慢慢融化读者的心。叠音词的使用能令喜的情更喜,愁情更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时,可先教《声声慢》,因为《声声慢》在叠音词的使用上很具代表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14字,就能给学生极深的感官刺激,极大的震撼,学生能比较清楚地领会到:叠音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然后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在《声声慢》中足足的体会到叠音词增强感情色彩的妙处后,再来体会《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妙处,也就容易多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外就是多读,读中自悟。高年级的教学还可以结合越剧《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唱段。其中也有叠音词。唱词是这样的:“绕路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啼,风送声聲。人说到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风过去,落红阵阵……”。首先是音乐声起,把学生带入情景,让学生倾情那如泣如诉的画面,咀嚼叠音词的韵味……
一次在教学“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时,尽管我也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解了诗的意思,也带领他们读了,他们似乎也懂了,亦能鹦鹉学舌,也读得摇头晃脑,可他们的眼神告诉我,知识没有内化。特别是“恰恰”一词读的没有真情实感。在第二次教这个句子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图片: 鹅黄浸紫的一轮明月,一条墨绿含紫的花枝摇曳在月亮的面前,蓝紫融揉的雾霭烘托与包裹着,烟水迷蒙,如梦似幻……让人屏住呼吸的图片刚一出示,学生就惊呼:好美啊!我马上接着说“是呀,多么宁静的画面,没有人忍心去惊扰,就像春日园中莺恰恰,也没有人愿意去破坏它的和谐。带着这份情感我们读读吧”,这次学生读的好多了,“恰恰”一词读得清脆而柔和,他们眼睛都亮了,我放心了。
在教学时,可先教《声声慢》,因为《声声慢》在叠音词的使用上很具代表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14字,就能给学生极深的感官刺激,极大的震撼,学生能比较清楚地领会到:叠音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然后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在《声声慢》中足足的体会到叠音词增强感情色彩的妙处后,再来体会《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妙处,也就容易多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外就是多读,读中自悟。高年级的教学还可以结合越剧《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三、 一境三品恰似轻舞蹁跹
—— 联想叠音词中的意境美
叠音词不仅构造了和谐的韵律,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还经常营造画面的美感。《声律启蒙》也是如此。如《二冬》中“柳塘风淡淡,……”:一湾清澈见底的塘水,岸边四周摇曳着如少女瀑布般发丝的柳枝,随着微风轻摇,柔软而飘逸,随着阵阵微风吹来,犹如一位浅笑倩兮、顾盼生辉的多情少女,怀抱琵琶,和着节律,信手弹着那清脆悠扬的《春江花月夜》,凝视那“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奇幻美景,正款款移步,向你走来,仿佛能闻到发梢的清香,风轻轻的,淡淡的,软软的,暖暖的,一时间,你恍惚迷醉:竟不知玉人是向你走来还是随着淡淡的微风移向远方。你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绝对与那个淡淡的风有关系,不信你试试,不是淡得不能再淡的风,而是一股有力道的风,你恐怕连呼吸都觉紧迫,哪还有心情产生美景。因为风已经把少女吹得无影无踪。 “花圃月浓浓”:夜色朦脓,花影绰绰,田间是否有花仙子翩然降落?是否有桂花雨漫天飞舞,那份幽静恰似:“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在教学《声律启蒙“五微”》是这样的,先是故事导入情境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汉武帝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今天将要学习的(五微)(刘邦剑斩白蛇,举行大泽乡起义,推翻秦朝。他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见《汉书(高祖本记)》)接着配乐诵读,品讀解意。出示《声律启蒙(五微)》原文“来对往,密对稀。……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通过各种方式读完后,我重点突出叠音词意境美的理解。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桃灼灼是什么意思吗?”有学生回答说“桃可能是指桃花或者桃树,灼灼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有个火字旁,难道是与火有什么关系?”我说“你说对啦,桃就是指桃花,灼呢,在字典里有一条解释是耀眼、光亮。这与火有什么关系了?”学生 抢着答“火一 燃烧就光亮”“对极了。不过在这里可不是指桃花真的燃烧。而是指桃花开的耀眼、光亮。我们可以理解为桃花开得鲜艳,亮丽,那意思是说桃花开得很美的教学。注意这里是两个灼字,那怎样理解这两个灼字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桃花鲜艳啊,亮丽啊,鲜艳啊,亮丽啊!合起来,我们用一个感叹句:桃花开得多么鲜艳、亮丽啊!”随即我出示桃花正艳的图片,再娓娓道来一个故事:在一个山花浪漫的季节,桃花朵朵,开得正艳,一位有着桃花般笑脸,洋溢着桃花般气息的女孩,穿着桃花般鲜艳的衣服,手捧着朝露欲滴的桃花,坐在灿烂如桃花的花轿里,出嫁了……总之,加强叠音词的联想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美的意境,不仅有于理解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总结:经典诵读在我校已进行了多年,我们学校古诗文有很好的沉淀,这样在高年级就可以结合《诗经蒹葭》进行对比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加深叠音词音韵美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声律启蒙》时,吃透它的对偶对仗,掌握它的平仄规律,正确理解叠音词的作用,将大大的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在清风明月的夜晚,读读《声律启蒙》吧!它蕴藏着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博大精深!
关健词:叠音词;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
G623.2
第一次接触《声律启蒙》,我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亲切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愿意去靠近它,似乎它有一种魔力,它甚至激起了我多年不曾有过的背诵的欲望,它内容丰富,意境奇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它句式简短,好读易记。而让其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功臣,莫过于叠音词了。它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方法。叠音词具有双声叠韵修辞功能和语言效果,有效的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
最简单的叠音词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不仅使诗歌阅读变得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且凸显了主题、渲染了氛围。只要翻开《声律启蒙》也有大量的叠音词。如“浩浩”“融融”“恰恰”“雍雍”“淡淡”“浓浓”潇潇“袅袅”“对对”“双双”“细细”“摐摐”“灼灼”“依依”“圉圉”“喈喈”“赫赫”“轰轰”“茸茸”“郁郁”“烁烁”“粼粼”“滔滔”“冉冉”……正是这些叠音词的使用,让《声律启蒙》在朗读上的感觉就如同“两个黄鹂鸣翠柳”,妙不可言。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声律启蒙》的叠音词的教学
一、 一唱三叹方能余音袅绕
——享受叠音词中的音乐美
由于叠音将音、形、义相同的字词紧紧相连,有助于形成音调上的循环往复,读起来朗朗上;听起来声音悦耳,容易调制出韵味幽长的音乐美感。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作品的语言更能绘声绘色,优美动人 。《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效果正是如此。如“天浩浩,日融融。”原文的意思是:多么辽阔的天空啊!多么温暖的阳光啊!把作者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壮美和温暖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去掉叠音就成了“天浩,日融”,语感真不一样,原作那种舒缓深沉的语气几乎荡然无存,“天浩,日融”还失去了那种音韵悠长的绕梁三日的韵味,更失去了那种荡气回肠的壮美之情。还如“秋雨潇潇,烂漫黄花初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这一串串叠音词你仔细品读,反复琢磨,,你会咀嚼出“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律动与清幽,那声音之美,萦绕于心,久久徘徊,缠缠绵绵。
“秋雨潇潇,烂漫黄花初满径”,是对朱淑贞《暮秋》“潇潇风雨暗残秋,人间黄花满径幽”的积极化用。我在教学“秋雨潇潇,烂漫黄花初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时,先出示秋风秋雨、菊花满地的图片,同时音乐声起,再配上画外音:你看,秋雨潇潇的时节,绚烂的菊花铺满了小路,即使在潇索的秋意里极富生命力的菊花,也要昂扬的盛开,只把愁煞人的秋风秋雨当作是对生命的滋养。完毕,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画面:秋雨不停的下啊下啊,一滴滴一阵阵全都洒落在满径的菊花上。接着就带领学生读这个画面,去体会和完善“秋雨潇啊潇啊”的意境,用我们已经理解的现代汉语的叠音效果,(下啊下啊,一滴滴一阵阵)在学生下意识里进行正迁移,去完成对“秋雨潇潇”中所蕴含的“潇啊潇啊”的理解,因而使苏学生從内心深处涌出并读出 “潇潇”的 叠音美感,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一呼三应才显真情流露
——触摸叠音词中的情感美
巧妙地使用叠音词,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听起来悦耳,增加音韵美,而且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最适用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词人李清照,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胆新奇,前无古人,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声声带愁,字字含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效果。《声律启蒙》中叠音词的作用亦能如此,如《二冬》中“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春光明媚,园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一片,成双成对的黄鹂鸟在林间自由自在的婉转啼唱。秋天的塞外,大雁和鸣,似在呼唤黎明的到来。而“恰恰”这一叠音词把黄鹂那种不被打扰充满了温馨和宁静的感觉充分的表现了出来,抑或是令人不忍心去打扰,不忍心去打扰那清脆缠绵的“恰恰”声。读到这读者会对春光无限好的喜爱的情愫油然而生,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喜悦,可以这么说,叠音词它是通过朗读时的语感慢慢融化读者的心。叠音词的使用能令喜的情更喜,愁情更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时,可先教《声声慢》,因为《声声慢》在叠音词的使用上很具代表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14字,就能给学生极深的感官刺激,极大的震撼,学生能比较清楚地领会到:叠音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然后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在《声声慢》中足足的体会到叠音词增强感情色彩的妙处后,再来体会《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妙处,也就容易多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外就是多读,读中自悟。高年级的教学还可以结合越剧《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唱段。其中也有叠音词。唱词是这样的:“绕路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啼,风送声聲。人说到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风过去,落红阵阵……”。首先是音乐声起,把学生带入情景,让学生倾情那如泣如诉的画面,咀嚼叠音词的韵味……
一次在教学“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时,尽管我也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解了诗的意思,也带领他们读了,他们似乎也懂了,亦能鹦鹉学舌,也读得摇头晃脑,可他们的眼神告诉我,知识没有内化。特别是“恰恰”一词读的没有真情实感。在第二次教这个句子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图片: 鹅黄浸紫的一轮明月,一条墨绿含紫的花枝摇曳在月亮的面前,蓝紫融揉的雾霭烘托与包裹着,烟水迷蒙,如梦似幻……让人屏住呼吸的图片刚一出示,学生就惊呼:好美啊!我马上接着说“是呀,多么宁静的画面,没有人忍心去惊扰,就像春日园中莺恰恰,也没有人愿意去破坏它的和谐。带着这份情感我们读读吧”,这次学生读的好多了,“恰恰”一词读得清脆而柔和,他们眼睛都亮了,我放心了。
在教学时,可先教《声声慢》,因为《声声慢》在叠音词的使用上很具代表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14字,就能给学生极深的感官刺激,极大的震撼,学生能比较清楚地领会到:叠音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然后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在《声声慢》中足足的体会到叠音词增强感情色彩的妙处后,再来体会《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的妙处,也就容易多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外就是多读,读中自悟。高年级的教学还可以结合越剧《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三、 一境三品恰似轻舞蹁跹
—— 联想叠音词中的意境美
叠音词不仅构造了和谐的韵律,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还经常营造画面的美感。《声律启蒙》也是如此。如《二冬》中“柳塘风淡淡,……”:一湾清澈见底的塘水,岸边四周摇曳着如少女瀑布般发丝的柳枝,随着微风轻摇,柔软而飘逸,随着阵阵微风吹来,犹如一位浅笑倩兮、顾盼生辉的多情少女,怀抱琵琶,和着节律,信手弹着那清脆悠扬的《春江花月夜》,凝视那“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奇幻美景,正款款移步,向你走来,仿佛能闻到发梢的清香,风轻轻的,淡淡的,软软的,暖暖的,一时间,你恍惚迷醉:竟不知玉人是向你走来还是随着淡淡的微风移向远方。你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绝对与那个淡淡的风有关系,不信你试试,不是淡得不能再淡的风,而是一股有力道的风,你恐怕连呼吸都觉紧迫,哪还有心情产生美景。因为风已经把少女吹得无影无踪。 “花圃月浓浓”:夜色朦脓,花影绰绰,田间是否有花仙子翩然降落?是否有桂花雨漫天飞舞,那份幽静恰似:“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在教学《声律启蒙“五微”》是这样的,先是故事导入情境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汉武帝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今天将要学习的(五微)(刘邦剑斩白蛇,举行大泽乡起义,推翻秦朝。他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见《汉书(高祖本记)》)接着配乐诵读,品讀解意。出示《声律启蒙(五微)》原文“来对往,密对稀。……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通过各种方式读完后,我重点突出叠音词意境美的理解。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桃灼灼是什么意思吗?”有学生回答说“桃可能是指桃花或者桃树,灼灼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有个火字旁,难道是与火有什么关系?”我说“你说对啦,桃就是指桃花,灼呢,在字典里有一条解释是耀眼、光亮。这与火有什么关系了?”学生 抢着答“火一 燃烧就光亮”“对极了。不过在这里可不是指桃花真的燃烧。而是指桃花开的耀眼、光亮。我们可以理解为桃花开得鲜艳,亮丽,那意思是说桃花开得很美的教学。注意这里是两个灼字,那怎样理解这两个灼字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桃花鲜艳啊,亮丽啊,鲜艳啊,亮丽啊!合起来,我们用一个感叹句:桃花开得多么鲜艳、亮丽啊!”随即我出示桃花正艳的图片,再娓娓道来一个故事:在一个山花浪漫的季节,桃花朵朵,开得正艳,一位有着桃花般笑脸,洋溢着桃花般气息的女孩,穿着桃花般鲜艳的衣服,手捧着朝露欲滴的桃花,坐在灿烂如桃花的花轿里,出嫁了……总之,加强叠音词的联想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美的意境,不仅有于理解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总结:经典诵读在我校已进行了多年,我们学校古诗文有很好的沉淀,这样在高年级就可以结合《诗经蒹葭》进行对比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叠音词,加深叠音词音韵美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声律启蒙》时,吃透它的对偶对仗,掌握它的平仄规律,正确理解叠音词的作用,将大大的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在清风明月的夜晚,读读《声律启蒙》吧!它蕴藏着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