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走进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礎”。这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一、抓住现象,感悟道理
作为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书中的道理并不大,我们完全能做到。
不如教学《邻里之间》这一单元,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懂得不管我们居住在城市,还是居住在乡村,我们都和左邻右舍朝夕相处,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居住环境中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面前的问题了。因此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时,首先引领学生从了解邻居入手,同学之间讲述各自与林立交往的种种趣事,为邻里关系出主意想办法;在邻里相处中,做到多为邻居着想,尊重与理解邻里,彼此和睦相处;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左邻右舍齐心合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品德与社会课上要有意思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景生情,以情促行。
在教学《自觉遵守规则》时,根据教室里的部分座椅在人起立时会发出影响别人的声音这一细节,创设了“如果不让椅子发出声音影响别人,该怎么办?”这一情节让学生想想,试试。然后采纳一位同学的点子:在起立时用手扶一下椅子的面,让它轻轻抬起,就不响了。全体同学按造这个方法练练。然后,让同学们谈一谈椅子“发出声响”前后的感受。通过这一细小的生活情境的演练,使学生体验到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中有他人,那么无论在什么场所,你都一定是个受欢迎的孩子。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让人民有舒适的感觉;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会给别人带来舒适的享受。在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明白道德要求不是外加的,而是我们自身的需要。
三、走进生活,指导行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这三者中,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性的再现才是最有效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不如《挑战自我》一课,教材通过三幅图,表明了意志品质是通过后天锻炼形成的,告诉学生各种活动都可以锻炼意志品质,通过 总结克服困难所获效果、感受活动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没克服的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他克服。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可以用成果展示活动,来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课文内容在生活中得到了拓展。
学生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现实生活对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M]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
[3]教育理论与研究[M]
[4]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M]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走进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礎”。这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一、抓住现象,感悟道理
作为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书中的道理并不大,我们完全能做到。
不如教学《邻里之间》这一单元,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懂得不管我们居住在城市,还是居住在乡村,我们都和左邻右舍朝夕相处,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居住环境中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面前的问题了。因此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时,首先引领学生从了解邻居入手,同学之间讲述各自与林立交往的种种趣事,为邻里关系出主意想办法;在邻里相处中,做到多为邻居着想,尊重与理解邻里,彼此和睦相处;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左邻右舍齐心合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品德与社会课上要有意思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景生情,以情促行。
在教学《自觉遵守规则》时,根据教室里的部分座椅在人起立时会发出影响别人的声音这一细节,创设了“如果不让椅子发出声音影响别人,该怎么办?”这一情节让学生想想,试试。然后采纳一位同学的点子:在起立时用手扶一下椅子的面,让它轻轻抬起,就不响了。全体同学按造这个方法练练。然后,让同学们谈一谈椅子“发出声响”前后的感受。通过这一细小的生活情境的演练,使学生体验到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中有他人,那么无论在什么场所,你都一定是个受欢迎的孩子。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让人民有舒适的感觉;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会给别人带来舒适的享受。在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明白道德要求不是外加的,而是我们自身的需要。
三、走进生活,指导行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这三者中,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性的再现才是最有效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不如《挑战自我》一课,教材通过三幅图,表明了意志品质是通过后天锻炼形成的,告诉学生各种活动都可以锻炼意志品质,通过 总结克服困难所获效果、感受活动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没克服的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他克服。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可以用成果展示活动,来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课文内容在生活中得到了拓展。
学生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现实生活对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M]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
[3]教育理论与研究[M]
[4]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