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社会课走进生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走进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礎”。这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一、抓住现象,感悟道理
  作为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书中的道理并不大,我们完全能做到。
  不如教学《邻里之间》这一单元,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懂得不管我们居住在城市,还是居住在乡村,我们都和左邻右舍朝夕相处,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居住环境中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面前的问题了。因此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时,首先引领学生从了解邻居入手,同学之间讲述各自与林立交往的种种趣事,为邻里关系出主意想办法;在邻里相处中,做到多为邻居着想,尊重与理解邻里,彼此和睦相处;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左邻右舍齐心合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品德与社会课上要有意思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景生情,以情促行。
  在教学《自觉遵守规则》时,根据教室里的部分座椅在人起立时会发出影响别人的声音这一细节,创设了“如果不让椅子发出声音影响别人,该怎么办?”这一情节让学生想想,试试。然后采纳一位同学的点子:在起立时用手扶一下椅子的面,让它轻轻抬起,就不响了。全体同学按造这个方法练练。然后,让同学们谈一谈椅子“发出声响”前后的感受。通过这一细小的生活情境的演练,使学生体验到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中有他人,那么无论在什么场所,你都一定是个受欢迎的孩子。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让人民有舒适的感觉;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会给别人带来舒适的享受。在生活环境中使学生明白道德要求不是外加的,而是我们自身的需要。
  三、走进生活,指导行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这三者中,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性的再现才是最有效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不如《挑战自我》一课,教材通过三幅图,表明了意志品质是通过后天锻炼形成的,告诉学生各种活动都可以锻炼意志品质,通过 总结克服困难所获效果、感受活动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没克服的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他克服。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可以用成果展示活动,来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课文内容在生活中得到了拓展。
  学生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现实生活对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M]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
  [3]教育理论与研究[M]
  [4]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M]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批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下几点: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他们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
摘要: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学生浮躁,一方面不喜欢阅读,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喜欢阅读而造成不会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关键是要戒除学生的浮躁心理,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学有成效。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几点做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 技巧成效   一、高效阅读之——中学语文教学阅现状  1、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因为受
内容提要:繁漪是《雷雨》中具有鲜明个性和复杂含蕴的叛逆女性,在她身上闪现这五四以来新女性的光芒,同时她桀骜的性格也是酿成她人生悲剧的因素。  关键词:爱与众不同桀骜不驯叛逆玉石俱焚  曹禺说:“她诚实,她懂得恨,又懂得爱,她发誓要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和她挚爱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我喜欢这样的性格,写着写着,不知不觉便迷上了她。”作者说这个人复杂而深邃,而且他是那样喜爱甚至迷上了繁漪。这使得我们不得
【内容提要】: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只有渗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不断的运用,再加以归类总结,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法、单词、感悟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大家会发现老师讲的激情四溢,孩子们却似懂非懂的样子,到最后还是说错不少,做错不少。因此,教师过多的讲解往往收效甚微,对此,我认为语法的教学只有渗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不断的运用,再加以归类总结,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
“觅得彩线串珍珠”。作文的结构犹如彩线,将一粒粒熠熠生辉的珍珠串在一起,使得项链身价百倍,甚至价值连城。小学生作文也必须讲究结构,好的结构,能使文章精彩纷呈,光芒四射。如何安排小学生作文的结构,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角色转换  有一种文章,出自小学生之手,但是,你读来往往不是站在小学生角度写的。这就是引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的作文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阅卷老师也喜欢,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渐成为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优化模式,实践证明:以远程教育网络技术为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的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创设出了广阔、自主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技能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一、应用远程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降低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改变了原始的教育信息传递单凭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让语文教学远离形式而真正体现实效。这就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重心。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注重实效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关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不断高涨,把语文教学炒得沸沸扬扬,使教学不断出现“教改热”。然而,在这沸沸扬扬的“教改热”中,语文教师便手忙脚乱了,
摘要:支架式学习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这在已进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支架式学习的框架内,探讨了支架式学习的基本环节及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学习小学数学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中比较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学习”,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利用情境、讨论、会话等环境要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案例】  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