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来看,其基本内涵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创造鉴赏能力、传承能力,而这四方面的能力都有其具体的引申含义。针对此,本文作者围绕高中各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点分析和制度落实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创造鉴赏能力;传承能力
对于语文教育领域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产生在某种角度上代表了行业的新突破。针对此,深度挖掘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要明确形成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只有扎根到日常教学,并约束学生的实际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出该理念的优势价值。
一、 针对高中阶段开展“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体现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属于身心发育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趋近于成年人。在语文的文化素养方面,基础教育已经在中小学阶段逐渐形成,其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且具有自我约束意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着重把握重点内容,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以此实现语文核心教育的价值。
(一) 强化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
构建语言体系、实现合理应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保障。语言是开展语文教育的先决条件,通过优化建设学生的语言,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作用。在开展汉语教学环节,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和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其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
(二) 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和认知
强化认知能力是我国教育领域一直以来致力发展的核心目标。而针对认知基本概念的简要理解就是,人脑在接触和感受到新鲜事物后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在此过程中,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自我判断上的。语言和认知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语言是思维方式实践的载体,而认知则是人的思维本质。由此可见,语文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三)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培养审美能力的动力源泉来自对审美的需求,而审美能力又是审美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保障。这是一个提升审美修养、创造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如果过度关注于学生的理论成绩,就会限制学生的优势发挥,使高中语文教育失去价值。
(四) 加大学生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从某种层面来说,文化变革的本质就是语文课程的深化变革。语文是母语认知和应用的过程,是文化的具体延伸和表现形式。在开展语文文化教育环节,要秉承传承民族文化的基本原则,以促进人类发展的文化体系为背景,深度解读文化传承过程。中国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形成良性的新文化,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文化知识,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 创新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
(一) 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铺垫,在训练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入自身的语言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重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识别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在选择课堂形式时,要着重注意语言结构。例如,在作文训练时,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确保其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解读世界,并借助不同的文体支撑整个语言结构,表现不同韵味的语文魅力。
(二)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要想强化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纠正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包括语文写作方式、语文阅读习惯及口语表达实践等。任何一项活动都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在阅读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和表达的现实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例如,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作文所要阐述的意思,构建合理的写作框架,并培养独立写作的能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写作。
(三) 提升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思维触觉是积累审美经验的开始,也是整个结构的基础保障环节。语文教师应当锻炼学生的初步认知,进而延伸到完整表象,引发情感共鸣。在语文教材中,不同题材的文章和语言结构形式,都能让学生置身不同的意境。语言与音乐在某些方面存在共通性,都讲究平仄音律的协调,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在体验文章情感的过程中,也能让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可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自主创造力。
(四)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客观认知
讲求文化性是语文教育的突出特征,同时,也是文化活动的宗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目标,加深对不同类型文化的理解。单纯从文化的角度来衡量,语文教育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根本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需高度融合现代文化元素,寻找其与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着力点,并立足于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语文教育教学要建立与民族思想文化潮流的结合,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奠定基础。此外,文化理解还包括对国外文化的延伸,其实际作用价值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站在更宽广的視角分析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了解文化的内在思维和结构。作为中华儿女,学生需在深度挖掘本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客观看待外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能过分骄傲,也不能对外国文化过于崇拜,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强化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和《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总比文化差异,让学生从中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拓宽其视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但需完善优化教学手段,还需合理应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此实现语文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叶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8(1).
[2]罗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和培育路径探讨[J].读与写,2017,14(26).
[3]郭亚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9).
作者简介:
刘翃,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创造鉴赏能力;传承能力
对于语文教育领域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产生在某种角度上代表了行业的新突破。针对此,深度挖掘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要明确形成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只有扎根到日常教学,并约束学生的实际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出该理念的优势价值。
一、 针对高中阶段开展“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体现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属于身心发育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趋近于成年人。在语文的文化素养方面,基础教育已经在中小学阶段逐渐形成,其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且具有自我约束意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着重把握重点内容,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以此实现语文核心教育的价值。
(一) 强化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
构建语言体系、实现合理应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保障。语言是开展语文教育的先决条件,通过优化建设学生的语言,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作用。在开展汉语教学环节,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和运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其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
(二) 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和认知
强化认知能力是我国教育领域一直以来致力发展的核心目标。而针对认知基本概念的简要理解就是,人脑在接触和感受到新鲜事物后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在此过程中,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客观评价、自我判断上的。语言和认知具有紧密的关联性,语言是思维方式实践的载体,而认知则是人的思维本质。由此可见,语文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三)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培养审美能力的动力源泉来自对审美的需求,而审美能力又是审美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保障。这是一个提升审美修养、创造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如果过度关注于学生的理论成绩,就会限制学生的优势发挥,使高中语文教育失去价值。
(四) 加大学生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从某种层面来说,文化变革的本质就是语文课程的深化变革。语文是母语认知和应用的过程,是文化的具体延伸和表现形式。在开展语文文化教育环节,要秉承传承民族文化的基本原则,以促进人类发展的文化体系为背景,深度解读文化传承过程。中国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形成良性的新文化,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文化知识,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 创新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
(一) 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铺垫,在训练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入自身的语言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重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识别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在选择课堂形式时,要着重注意语言结构。例如,在作文训练时,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确保其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解读世界,并借助不同的文体支撑整个语言结构,表现不同韵味的语文魅力。
(二)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要想强化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纠正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包括语文写作方式、语文阅读习惯及口语表达实践等。任何一项活动都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在阅读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和表达的现实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例如,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作文所要阐述的意思,构建合理的写作框架,并培养独立写作的能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写作。
(三) 提升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思维触觉是积累审美经验的开始,也是整个结构的基础保障环节。语文教师应当锻炼学生的初步认知,进而延伸到完整表象,引发情感共鸣。在语文教材中,不同题材的文章和语言结构形式,都能让学生置身不同的意境。语言与音乐在某些方面存在共通性,都讲究平仄音律的协调,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在体验文章情感的过程中,也能让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可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自主创造力。
(四) 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客观认知
讲求文化性是语文教育的突出特征,同时,也是文化活动的宗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目标,加深对不同类型文化的理解。单纯从文化的角度来衡量,语文教育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根本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需高度融合现代文化元素,寻找其与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着力点,并立足于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语文教育教学要建立与民族思想文化潮流的结合,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奠定基础。此外,文化理解还包括对国外文化的延伸,其实际作用价值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站在更宽广的視角分析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了解文化的内在思维和结构。作为中华儿女,学生需在深度挖掘本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客观看待外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能过分骄傲,也不能对外国文化过于崇拜,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强化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和《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总比文化差异,让学生从中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拓宽其视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但需完善优化教学手段,还需合理应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此实现语文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叶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8(1).
[2]罗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和培育路径探讨[J].读与写,2017,14(26).
[3]郭亚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9).
作者简介:
刘翃,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