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需要在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口语词汇、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供机会让幼儿获得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经验,从而为进入小学之后的正式读写学习做好经验准备。因此,选择符合幼儿阅读需要的学习内容,是当前阅读教育的关键问题。
阅读活动中,如何选择一本高质量的图画书呢?教师前期对于图画书进行的读本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应该从图画、语言、故事要素以及其深层次概念,四个部分进行充分的分析。教师既要把握住读本的整体线索、体会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进而转化积累为自身经验。但是,在充分的读本分析之后,教师如何把这些繁多的信息有选择性的融入到活动,分享给幼儿呢?此处,我们以中班故事类图书《山丘上的约会》进行说明。
读本《山丘上的约会》讲述的是两个笔友见面的故事。本来是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两种动物,却因为信,有了交往。在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中,两个人巨大的反差、进而闹出的小意外,成为故事中最有趣的亮点。最后两个朋友决定继续他们的约会。
一、读本分析帮助理清活动设计思路
《指南》“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2中,要求4~5岁幼儿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中班的幼儿,认知水平、认知的范围已经大大提升,他们有了一定的整体意识,如同成人一样,对待一件事物,他们会先从整体上去大致判断,它是不是好玩、自己是不是喜欢,然后才要决定是不是继续把玩。我们知道,读本中的图画、语言,是服务于故事和深层次概念的,所以,活动设计中不应单纯地为了品味图画,把活动搞成了图画欣赏,而是要以图画、语言为支撑点,先让孩子理解故事,喜欢上故事。没有什么比孩子感兴趣更重要。
故事《山丘上的约会》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贴近中班幼儿渴望朋友交往的心理需要,浅显易懂,因此我设计,在第一次的活动中先引导孩子们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从故事的深层次概念引导幼儿进行理解。引导孩子们发现故事讲的就是自己,喜欢上故事。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再次细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的线索要素,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故事。
当然,一个完全没有新鲜点的故事,是不会引起孩子兴趣的,当孩子们喜欢上故事,了解了故事之后,他们就会迫切希望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去尝试、感受他们没有的生活经验,这便给教师提供了延伸、拓展活动的机会。
例如故事中的写信、收信,是这个时代幼儿很少有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我们愿意、也希望尝试、体验。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帮助幼儿丰富一些关于信件的经验,进而开展“班级小邮箱”等活动。
二、读本分析帮助明确关键性提问
《指南》提出这一阶段的幼儿应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互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关键性提问是否定位准确、表达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我说你听,灌输式教学,而是要利用问题搭梯子,逐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关键性提问因该问什么?怎么问?
绘本分析时的一些关键信息、重要细节等,都可以成为关键性提问的依据。故事中,玲玲小姐最初以为瓜瓜先生迟到了,瓜瓜先生一路上发生的事,就成为了他究竟是否迟到的关键信息。为了让孩子们在自主阅读中,明确关键信息,仔细观察,我在分享阅读时提出:“瓜瓜先生迟到了是什么原因呢?是路上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在之后的分享讨论中,孩子们果然带回来了许多的解释“瓜瓜先生没迟到,玲玲小姐出门的时候,他也出门了”“瓜瓜先生需要跳着上山,路上很累,还摔倒了”“瓜瓜先生就在玲玲小姐脚下,只是她没有看见”……孩子们这些为瓜瓜先生的辩护,正是孩子们仔细看图的表现。
三、读本分析帮助发现活动中的亮点
《指南》指出,语言的发展帮助幼儿逐步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人士,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开展人际交往,学习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幼儿可以使用语言讲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让成人或同伴及时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的注意;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情感的幼儿通常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欢,使其情感获得极大的满足。此外,幼儿逐步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身体动作的侵犯,学会通过语言的协商而不是发脾气或者其他粗暴行为,来解决与他人之间的争端或冲突。
而《山丘上的约会》恰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读本利用分镜头转换的形式,分别从两个主人公各自的角度介绍故事的背景及经过,故事中讲到的冲突,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大误会”。如何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到两位主人公的情绪呢?
在这里我大胆尝试,利用遮挡的方式,在分享阅读中讲述“玲玲小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玲玲小姐的情绪,真正感受到故事中的冲突,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又在幼儿自主阅读“瓜瓜先生的故事”之前,利用关键性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忽略重复情节,重点把握关键信息,鼓励幼儿帮助瓜瓜先生解释问题,进而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通过这一次阅读活动,孩子们在理解有趣的故事、感受不同阅读方式的同时,更重要地体验到了“换位思考”这样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孩子还学着故事里的样子当起了“小小调解员”“小侦探”,为小朋友们解决一日生活中和好朋友产生的“矛盾”。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孩子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阅读活动中,如何选择一本高质量的图画书呢?教师前期对于图画书进行的读本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应该从图画、语言、故事要素以及其深层次概念,四个部分进行充分的分析。教师既要把握住读本的整体线索、体会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进而转化积累为自身经验。但是,在充分的读本分析之后,教师如何把这些繁多的信息有选择性的融入到活动,分享给幼儿呢?此处,我们以中班故事类图书《山丘上的约会》进行说明。
读本《山丘上的约会》讲述的是两个笔友见面的故事。本来是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两种动物,却因为信,有了交往。在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中,两个人巨大的反差、进而闹出的小意外,成为故事中最有趣的亮点。最后两个朋友决定继续他们的约会。
一、读本分析帮助理清活动设计思路
《指南》“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2中,要求4~5岁幼儿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中班的幼儿,认知水平、认知的范围已经大大提升,他们有了一定的整体意识,如同成人一样,对待一件事物,他们会先从整体上去大致判断,它是不是好玩、自己是不是喜欢,然后才要决定是不是继续把玩。我们知道,读本中的图画、语言,是服务于故事和深层次概念的,所以,活动设计中不应单纯地为了品味图画,把活动搞成了图画欣赏,而是要以图画、语言为支撑点,先让孩子理解故事,喜欢上故事。没有什么比孩子感兴趣更重要。
故事《山丘上的约会》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贴近中班幼儿渴望朋友交往的心理需要,浅显易懂,因此我设计,在第一次的活动中先引导孩子们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从故事的深层次概念引导幼儿进行理解。引导孩子们发现故事讲的就是自己,喜欢上故事。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再次细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的线索要素,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故事。
当然,一个完全没有新鲜点的故事,是不会引起孩子兴趣的,当孩子们喜欢上故事,了解了故事之后,他们就会迫切希望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去尝试、感受他们没有的生活经验,这便给教师提供了延伸、拓展活动的机会。
例如故事中的写信、收信,是这个时代幼儿很少有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我们愿意、也希望尝试、体验。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帮助幼儿丰富一些关于信件的经验,进而开展“班级小邮箱”等活动。
二、读本分析帮助明确关键性提问
《指南》提出这一阶段的幼儿应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互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关键性提问是否定位准确、表达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我说你听,灌输式教学,而是要利用问题搭梯子,逐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关键性提问因该问什么?怎么问?
绘本分析时的一些关键信息、重要细节等,都可以成为关键性提问的依据。故事中,玲玲小姐最初以为瓜瓜先生迟到了,瓜瓜先生一路上发生的事,就成为了他究竟是否迟到的关键信息。为了让孩子们在自主阅读中,明确关键信息,仔细观察,我在分享阅读时提出:“瓜瓜先生迟到了是什么原因呢?是路上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在之后的分享讨论中,孩子们果然带回来了许多的解释“瓜瓜先生没迟到,玲玲小姐出门的时候,他也出门了”“瓜瓜先生需要跳着上山,路上很累,还摔倒了”“瓜瓜先生就在玲玲小姐脚下,只是她没有看见”……孩子们这些为瓜瓜先生的辩护,正是孩子们仔细看图的表现。
三、读本分析帮助发现活动中的亮点
《指南》指出,语言的发展帮助幼儿逐步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人士,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开展人际交往,学习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幼儿可以使用语言讲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让成人或同伴及时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的注意;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情感的幼儿通常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欢,使其情感获得极大的满足。此外,幼儿逐步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身体动作的侵犯,学会通过语言的协商而不是发脾气或者其他粗暴行为,来解决与他人之间的争端或冲突。
而《山丘上的约会》恰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读本利用分镜头转换的形式,分别从两个主人公各自的角度介绍故事的背景及经过,故事中讲到的冲突,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大误会”。如何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到两位主人公的情绪呢?
在这里我大胆尝试,利用遮挡的方式,在分享阅读中讲述“玲玲小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充分体会玲玲小姐的情绪,真正感受到故事中的冲突,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又在幼儿自主阅读“瓜瓜先生的故事”之前,利用关键性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忽略重复情节,重点把握关键信息,鼓励幼儿帮助瓜瓜先生解释问题,进而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通过这一次阅读活动,孩子们在理解有趣的故事、感受不同阅读方式的同时,更重要地体验到了“换位思考”这样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孩子还学着故事里的样子当起了“小小调解员”“小侦探”,为小朋友们解决一日生活中和好朋友产生的“矛盾”。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孩子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