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证了语文阅读积累语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关键词】语文;贵在积累
大家知道,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的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如果学生的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写作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空洞的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熟读之后还要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而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事实证明,古人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加强朗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辅助而使之站立起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抓住朗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上乘境界。
重视朗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文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采取初读读通顺,细读理解内容,精读要抓住重点内容,细加品味,熟读则要积累语言。其次要保证读书时间,加大读书的实践。一般来讲,学习新课。在一节课中学生读书时间最好不少于二分之一,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和评议。第三是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教师要根据年级,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式(如:范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要加强引导。
2 强调背诵 天才诗人曹植从十岁开始就背诵诗赋十万言;韩愈“口不绝六艺之文”,才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老舍曾背诵过几百篇文章,他说:“有几百篇文章烂熟于心,何愁写不出文章来。”因此,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拓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丰富语言库行,并从背诵领晤体味作者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语文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好文章。正如南宋大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3 广泛阅读 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文库。清代唐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得多读不可。可见大量广泛阅读的重要。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及自我需要,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在当今时代,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些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4 重视复述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的,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技能。如果说背诵是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是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学习语言方法。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理解,积累课文语文材料时,又充分调动起其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得到检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随时积累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积累需长期努力,非短期突出,一劳永逸之事。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每片纸上都记下了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为的是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都能看到,随时记诵。杰克•伦敦正是依靠对语言和生活素材不断积累,才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写出像《热爱生命》《铁蹄》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广泛阅读,事事留心,心记笔录。有条件的还可借助电脑有计划地增加外存,建立必备的资料库。这样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经验和语文能力就会逐渐增强,文化底蕴也定能越积越厚。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收稿日期:2009-04-03
【关键词】语文;贵在积累
大家知道,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的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如果学生的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写作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空洞的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熟读之后还要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而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事实证明,古人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加强朗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辅助而使之站立起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抓住朗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上乘境界。
重视朗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文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采取初读读通顺,细读理解内容,精读要抓住重点内容,细加品味,熟读则要积累语言。其次要保证读书时间,加大读书的实践。一般来讲,学习新课。在一节课中学生读书时间最好不少于二分之一,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和评议。第三是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教师要根据年级,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式(如:范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要加强引导。
2 强调背诵 天才诗人曹植从十岁开始就背诵诗赋十万言;韩愈“口不绝六艺之文”,才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老舍曾背诵过几百篇文章,他说:“有几百篇文章烂熟于心,何愁写不出文章来。”因此,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拓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丰富语言库行,并从背诵领晤体味作者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语文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好文章。正如南宋大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3 广泛阅读 多读多写,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文库。清代唐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得多读不可。可见大量广泛阅读的重要。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及自我需要,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在当今时代,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些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4 重视复述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的,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技能。如果说背诵是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是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学习语言方法。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理解,积累课文语文材料时,又充分调动起其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得到检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随时积累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积累需长期努力,非短期突出,一劳永逸之事。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每片纸上都记下了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为的是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都能看到,随时记诵。杰克•伦敦正是依靠对语言和生活素材不断积累,才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写出像《热爱生命》《铁蹄》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广泛阅读,事事留心,心记笔录。有条件的还可借助电脑有计划地增加外存,建立必备的资料库。这样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经验和语文能力就会逐渐增强,文化底蕴也定能越积越厚。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收稿日期:20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