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体验式”德育倡导让德育回归本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体验。探索实施“生活体验式”德育,是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活动。
【关键词】“生活体验式”德育 自主管理 社团活动 挖掘资源 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中,育人既是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但是,现实教育中,育人往往显得非常艰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困境?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没有注意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构建正确的道德体系已刻不容缓。
卢梭“教育即生长”的理念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这一理念要求让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德育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体验式”德育就是倡导让德育回归本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体验,不断强化甄别是非的标准,从而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校“自诚”德育应运而生。所谓“自诚”德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成人”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手段,以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为中心,探索实施“自主体验式”德育活动,尽全力优化德育生态,让道德“生命”自主成长。
一、自主管理,引领学生实现生命成长
学校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场所,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并在“生活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得到成长,我校很多事情都请学生参与,让每一名学生正视自己在学校、班集体中的角色,让他们在面对学校、班集体时,都能自信地说出“我很重要!”,从而提高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我校还把“育人”融入到学校环境建设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例如,几乎每一名学生都能说出他们心中校园最美的那部分:“自诚亭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百草园,每当心烦的时候我就会去那里坐坐”……
此外,志愿者小分队还经常在校园里、社会中去体验、感悟。例如,校运会期间,处处是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辛勤地为运动员服务,做好后勤保障、宣传等工作,比赛结束后打扫卫生,还校园一份整洁。校外,志愿者们去敬老院、孤儿院奉献爱心,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头剪指甲、表演节目,为残疾孤儿买学习用品,陪他们学习、玩耍。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净化我们周围的“小环境”,真正把德育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社团活动,多元开发生命成长价值
针对我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着眼于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家长、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将社团活动纳入“三有三讲”(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教育体系中,使每一名学生都倾心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的浸润中成就“自诚”。
例如,我校“新绿环保社”开展了“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参与了社区联谊以及义务清除小区“牛皮癣”等活动;“仲英爱心社”的成员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不少已经步入大学的“老”社员说,参加社团,其实已经步入社会的门槛了。由此可见,参与了社团活动的学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这种变化,教师、家长能够明显地感受到。
三、挖掘资源,注重整合生命成长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进行教育“融合”,既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成长”。这种依托学校特色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有意义的德育活动。
新课程的实施超越了学科“教”学的界定,更加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在课程实施层面,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德育相联系,相继开发了《心印·印心》《水乡邮韵》《沐浴在阳光下》等课程。这种有效地相互渗透和延伸,实现了不同课程共同的育人价值。而这些课程也有力地突破了学校教育固有的局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校更好地“育人”提供了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四、家校合作,凝聚合力促进生命成长
对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其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缺失了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将是不健全的。
2013年,我校曾对学生家长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3%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最本真的需求,这极大地出乎我们的意料。为了让学生和家长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凝聚力量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我校迅速召集班主任进行研讨,达成以下共识:重新定位家长会的功能,立即建立“班级家长学校”,搭建与家长沟通的平台。
众所周知,网络的一大特点在于它的互动性。于是,我校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建立班级QQ群、个人网页,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与家长实现零距离交流,随时处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而在德育内容的创新上,我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成立了“家长致远讲堂”,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家长对家长、家长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式”教育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们可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而家长对学生的讲述,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资源。
发展人,造就人,让学生具有创造个人幸福和造福社会的能力,这是学校的使命。“生活体验式”德育能让学生自主成长,这种“自诚”的教育,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育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徐峰.社团建设:给学生一个成长的支点[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11).
[2]徐峰.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关键词】“生活体验式”德育 自主管理 社团活动 挖掘资源 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中,育人既是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但是,现实教育中,育人往往显得非常艰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困境?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没有注意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构建正确的道德体系已刻不容缓。
卢梭“教育即生长”的理念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这一理念要求让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德育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体验式”德育就是倡导让德育回归本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体验,不断强化甄别是非的标准,从而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校“自诚”德育应运而生。所谓“自诚”德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成人”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手段,以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为中心,探索实施“自主体验式”德育活动,尽全力优化德育生态,让道德“生命”自主成长。
一、自主管理,引领学生实现生命成长
学校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场所,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并在“生活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得到成长,我校很多事情都请学生参与,让每一名学生正视自己在学校、班集体中的角色,让他们在面对学校、班集体时,都能自信地说出“我很重要!”,从而提高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我校还把“育人”融入到学校环境建设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例如,几乎每一名学生都能说出他们心中校园最美的那部分:“自诚亭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百草园,每当心烦的时候我就会去那里坐坐”……
此外,志愿者小分队还经常在校园里、社会中去体验、感悟。例如,校运会期间,处处是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辛勤地为运动员服务,做好后勤保障、宣传等工作,比赛结束后打扫卫生,还校园一份整洁。校外,志愿者们去敬老院、孤儿院奉献爱心,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头剪指甲、表演节目,为残疾孤儿买学习用品,陪他们学习、玩耍。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净化我们周围的“小环境”,真正把德育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社团活动,多元开发生命成长价值
针对我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着眼于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家长、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将社团活动纳入“三有三讲”(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教育体系中,使每一名学生都倾心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的浸润中成就“自诚”。
例如,我校“新绿环保社”开展了“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环保宣传活动,参与了社区联谊以及义务清除小区“牛皮癣”等活动;“仲英爱心社”的成员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不少已经步入大学的“老”社员说,参加社团,其实已经步入社会的门槛了。由此可见,参与了社团活动的学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这种变化,教师、家长能够明显地感受到。
三、挖掘资源,注重整合生命成长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进行教育“融合”,既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成长”。这种依托学校特色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有意义的德育活动。
新课程的实施超越了学科“教”学的界定,更加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在课程实施层面,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德育相联系,相继开发了《心印·印心》《水乡邮韵》《沐浴在阳光下》等课程。这种有效地相互渗透和延伸,实现了不同课程共同的育人价值。而这些课程也有力地突破了学校教育固有的局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校更好地“育人”提供了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四、家校合作,凝聚合力促进生命成长
对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其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缺失了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将是不健全的。
2013年,我校曾对学生家长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3%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最本真的需求,这极大地出乎我们的意料。为了让学生和家长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凝聚力量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我校迅速召集班主任进行研讨,达成以下共识:重新定位家长会的功能,立即建立“班级家长学校”,搭建与家长沟通的平台。
众所周知,网络的一大特点在于它的互动性。于是,我校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建立班级QQ群、个人网页,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与家长实现零距离交流,随时处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而在德育内容的创新上,我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成立了“家长致远讲堂”,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家长对家长、家长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式”教育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们可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而家长对学生的讲述,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资源。
发展人,造就人,让学生具有创造个人幸福和造福社会的能力,这是学校的使命。“生活体验式”德育能让学生自主成长,这种“自诚”的教育,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育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徐峰.社团建设:给学生一个成长的支点[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11).
[2]徐峰.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