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戚继光一生戎马,保家卫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儒将。在中国有很多关于戚继光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他在南方沿海抗击倭寇以及在北方防御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然而,对戚继光少年时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从少年时期的戚继光展开研究。戚继光在少年时期生活在登州(今山东蓬莱),从父母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后来治军、做官、为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戚继光;登州;治军;为官
引言:后人对戚继光的了解,多集中在戚继光的军事才干方面,谈到戚继光,在人们大脑中出现最多几个词是:戚家军、倭寇、鸳鸯阵。然而,戚继光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戚继光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和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戚继光少年时期各方面的才干渐渐地展露出来。
一、戚继光生平介绍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戚继光先祖戚祥,因避元末战乱定居安徽定远,后随朱元璋征战,不幸在云南去世。明朝追念其功劳,授其子嗣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于是,戚继光世籍蓬莱。戚继光自幼聪慧,学习文武,十分勤快。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在读书之余常常“融泥作基,剖竹为杆,裁色猪为旌旗,聚瓦砾为阵垒,陈列阶所,研究变合”。由此可见,少年时期戚继光已经为将来打下了基础。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17岁的戚继光承袭祖上的职位,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武举。次年,戚继光以省试武举赴京会试,九月他到达京城,恰逢“庚戌之变”,凶悼的蒙古族骑兵一举冲进了长城古北口,赴京会试的武举也奉命参加守城。戚继光被选派为督防京城九门的总旗牌官,负责传达命令,奉召督防九门。1553年,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领兵驻登州水城(今蓬莱阁景区所在地),在此期间戚继光整顿海防、练兵备战,督山东沿海备倭诸事。两年后,奉调入浙抗倭,初任都司佥事,第二年任宁绍台参将,之后近十年一直在南方抗击倭寇。明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奉旨北调蓟镇,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务,节制四镇。万历十一年(1583)又调往广东。第二年抱病请退,回归蓬莱故里。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于蓬莱城,谥“武毅”。
二、戚继光在登州开始了军旅生涯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17岁的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的军旅生涯由此开始。他的政治军事建树主要在三个方面;司理本卫屯务、率兵戍守蓟门、总督山东备倭。
戚继光袭职归来,第二年正式任职,分管本卫屯田事务。屯田是沿袭汉代以来利用军队垦荒种田解决粮晌的一种耕战结合制度。明朝初期在边防要地设置卫所,从当地民户抽调军丁,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收到一定的成效。然而,到明朝中期,由于全国性的土地兼并势力加剧,大量的电田被官僚地主侵夺,卫所军丁经常被当地豪强占为家役,各级官吏贪污、克扣勒索,迫使大批士兵流走逃亡,屯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登州卫也不例外。年仅十九岁的戚继光一上任就面对着这样一个严峻局面,他把克服困难、清除积弊看作是自己刚任职的考验和锻炼。经过戚继光两年多时间的治理整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同僚们的肯定。当时,兵部主事计士元在考核举荐戚继光时称他“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苟”。
在处理屯田一事之后,上级又派给他一项新的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年一次率领本卫士兵戍守蓟门。蓟州镇是明政府为防备蒙古族挞靶部落的侵擾在北方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年仅二十一岁的戚继光被委以重任,以佥事职位承担此项任务。他被任为“中军”,连任了五年。在戍边期间,戚继光写了《备俺答策》,世人奇其才。嘉靖二十九年,戚继光以省试武举赴京会试,九月他到达京城,恰逢“庚戌之变”,凶悼的蒙古族骑兵一举冲进了长城古北口,大掠密云、顺义、通州等地,前锋直逼北京。明政府急调大同等边镇部队十余万人保卫京师。危急之际,赴京会试的武举也奉命参加守城。戚继光被选派为督防京城九门的总旗牌官,负责传达命令。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本职任务,而且提出十几条切实可行的御敌方略,受到兵部的重视。
在戚继光带兵驻守期间,上级派治兵使者到营中监军。明朝重文轻武,这位治兵使者是文官出身,他根本不把军官士兵放在眼里。动辄咋唬训斥,盛气凌人,引起士兵们极大的反感。戚继光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如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军心士气。一方面,戚继光做好诸将士兵的工作,训导他们尊重服从上级,遵守军纪,另一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最终众人诚服,戚继光也威信倍增,这件事感化了治兵使者,军中稳定。嘉靖三十二年,二十六岁的戚继光由卫指挥佥事升为都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备倭事务,管辖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三营,总督府设在登州府城北面的水城,自此,戚继光在登州开始了抗击倭寇的生涯。
在整顿松懈涣散的军风问题上,戚继光尤其表现得一丝不苟。戚继光刚到任,有一个军官是他的舅辈,以长辈自居,没把戚继光放在眼里,在一次训练中公然不服从号令。戚继光没有留情,当众以军法处置。同时,他也考虑到甥舅之礼,,当晚把舅舅请来,以外甥身份,向他脱帽赔礼,既执行军令,又遵循礼法,请求舅舅的谅解。舅舅被戚继光的行为所感动,当即跪下来承认错误。这件事让官兵们无不引以为戒,军风很快好转起来。对于玩忽职守的官吏,戚继光也毫不留情地给处分。将士们看到了戚继光严肃军纪、整顿军风的决心和魄力,无不自觉遵纪守法、尽职效力。
三、戚继光登州为官
戚继光17岁承袭父亲的爵位,但是,一直不敢忘记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一直坚持原创。在戚继光司理本卫屯务时,他发现了下属主管官吏存在严重的贪求勒索、拘私舞弊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他对自身严格要求,克制私欲,不以权谋私。比他小六岁的弟弟戚继美曾问他:现在川门说起古人“清节孝义”这些天理良知,无不赞美敬仰,但在待人处事上却总是考虑私欲,这是为什么呢?戚继光回答说:“天理难复而易蔽,人欲难制而易纵。复理如仰天攻城,纵欲如下坡推毅。路旁之草,践铲而犹生者,欲也;琼台之花,灌溉而难茂者,理也。”戚继光用浅近贴切的比喻说明了加强品德修养、克服贪心私念的重要性,既能教诲弟弟,也能勉励自己。
戚继光在清理卫所钱粮时,发现制度混乱,刚到任不久,便连续接到揭发控告的呈文。如登州卫左所百户阮宽,呈控“本卫势恶,累犯不俊,贪餐违法”,揭发指挥佥事刘世昌,指使家人心腹,买通仓库主管,將应当发给本所各官的榔半数以上盗支肥己。本来就很微薄的薪俸被盗支了一大半去,百户无法交代,只能向戚继光呈文诉说冤苦:“边海贫官,老小张口待哺,全靠棒粮度日,近被奸豪盗支,实切贻害。”至于挪用公款、久借不还的事,更是习为常。对于这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行为,戚继光一一调查处理。
四、结语
蓬莱是戚继光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戚继光的政治生涯在后期是不顺利的,闲居、贬谪,一切看起来都很戏剧化,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辞官回到蓬莱。遥想年少袭爵、带兵戍边、处理屯田、练兵诸事。一场场,一幕幕都在眼前。基层的磨练,让戚继光更加了解大明王朝的江山,更懂得士兵,更受百姓爱戴。明朝政府为表彰戚家功绩,公元1565年在戚继光家乡修建了两座牌坊,西为“父子总督”坊,是朝廷为表彰戚继光和他父亲的功绩而建。东为“母子节孝”坊,是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祖母和他的父亲而立。至今,这两座牌坊依旧耸立在蓬莱阁景区的戚继光故居前,英雄不在,英魂长存。
参考文献:
[1]蔡玉臻,季培刚.蓬莱地方文化概要.[M].黄海数字出版社.2014(07)
[2]蓬莱市戚继光研究会.戚继光官职谥号考略[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3
[3]曲树程.戚继光在登州[J]山东社会科学.1992(04)
【关键词】:戚继光;登州;治军;为官
引言:后人对戚继光的了解,多集中在戚继光的军事才干方面,谈到戚继光,在人们大脑中出现最多几个词是:戚家军、倭寇、鸳鸯阵。然而,戚继光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戚继光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和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戚继光少年时期各方面的才干渐渐地展露出来。
一、戚继光生平介绍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戚继光先祖戚祥,因避元末战乱定居安徽定远,后随朱元璋征战,不幸在云南去世。明朝追念其功劳,授其子嗣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于是,戚继光世籍蓬莱。戚继光自幼聪慧,学习文武,十分勤快。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在读书之余常常“融泥作基,剖竹为杆,裁色猪为旌旗,聚瓦砾为阵垒,陈列阶所,研究变合”。由此可见,少年时期戚继光已经为将来打下了基础。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17岁的戚继光承袭祖上的职位,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武举。次年,戚继光以省试武举赴京会试,九月他到达京城,恰逢“庚戌之变”,凶悼的蒙古族骑兵一举冲进了长城古北口,赴京会试的武举也奉命参加守城。戚继光被选派为督防京城九门的总旗牌官,负责传达命令,奉召督防九门。1553年,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领兵驻登州水城(今蓬莱阁景区所在地),在此期间戚继光整顿海防、练兵备战,督山东沿海备倭诸事。两年后,奉调入浙抗倭,初任都司佥事,第二年任宁绍台参将,之后近十年一直在南方抗击倭寇。明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奉旨北调蓟镇,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务,节制四镇。万历十一年(1583)又调往广东。第二年抱病请退,回归蓬莱故里。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于蓬莱城,谥“武毅”。
二、戚继光在登州开始了军旅生涯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17岁的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的军旅生涯由此开始。他的政治军事建树主要在三个方面;司理本卫屯务、率兵戍守蓟门、总督山东备倭。
戚继光袭职归来,第二年正式任职,分管本卫屯田事务。屯田是沿袭汉代以来利用军队垦荒种田解决粮晌的一种耕战结合制度。明朝初期在边防要地设置卫所,从当地民户抽调军丁,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收到一定的成效。然而,到明朝中期,由于全国性的土地兼并势力加剧,大量的电田被官僚地主侵夺,卫所军丁经常被当地豪强占为家役,各级官吏贪污、克扣勒索,迫使大批士兵流走逃亡,屯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登州卫也不例外。年仅十九岁的戚继光一上任就面对着这样一个严峻局面,他把克服困难、清除积弊看作是自己刚任职的考验和锻炼。经过戚继光两年多时间的治理整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同僚们的肯定。当时,兵部主事计士元在考核举荐戚继光时称他“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苟”。
在处理屯田一事之后,上级又派给他一项新的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年一次率领本卫士兵戍守蓟门。蓟州镇是明政府为防备蒙古族挞靶部落的侵擾在北方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年仅二十一岁的戚继光被委以重任,以佥事职位承担此项任务。他被任为“中军”,连任了五年。在戍边期间,戚继光写了《备俺答策》,世人奇其才。嘉靖二十九年,戚继光以省试武举赴京会试,九月他到达京城,恰逢“庚戌之变”,凶悼的蒙古族骑兵一举冲进了长城古北口,大掠密云、顺义、通州等地,前锋直逼北京。明政府急调大同等边镇部队十余万人保卫京师。危急之际,赴京会试的武举也奉命参加守城。戚继光被选派为督防京城九门的总旗牌官,负责传达命令。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本职任务,而且提出十几条切实可行的御敌方略,受到兵部的重视。
在戚继光带兵驻守期间,上级派治兵使者到营中监军。明朝重文轻武,这位治兵使者是文官出身,他根本不把军官士兵放在眼里。动辄咋唬训斥,盛气凌人,引起士兵们极大的反感。戚继光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如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军心士气。一方面,戚继光做好诸将士兵的工作,训导他们尊重服从上级,遵守军纪,另一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最终众人诚服,戚继光也威信倍增,这件事感化了治兵使者,军中稳定。嘉靖三十二年,二十六岁的戚继光由卫指挥佥事升为都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备倭事务,管辖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三营,总督府设在登州府城北面的水城,自此,戚继光在登州开始了抗击倭寇的生涯。
在整顿松懈涣散的军风问题上,戚继光尤其表现得一丝不苟。戚继光刚到任,有一个军官是他的舅辈,以长辈自居,没把戚继光放在眼里,在一次训练中公然不服从号令。戚继光没有留情,当众以军法处置。同时,他也考虑到甥舅之礼,,当晚把舅舅请来,以外甥身份,向他脱帽赔礼,既执行军令,又遵循礼法,请求舅舅的谅解。舅舅被戚继光的行为所感动,当即跪下来承认错误。这件事让官兵们无不引以为戒,军风很快好转起来。对于玩忽职守的官吏,戚继光也毫不留情地给处分。将士们看到了戚继光严肃军纪、整顿军风的决心和魄力,无不自觉遵纪守法、尽职效力。
三、戚继光登州为官
戚继光17岁承袭父亲的爵位,但是,一直不敢忘记父母的教诲,做人做事一直坚持原创。在戚继光司理本卫屯务时,他发现了下属主管官吏存在严重的贪求勒索、拘私舞弊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他对自身严格要求,克制私欲,不以权谋私。比他小六岁的弟弟戚继美曾问他:现在川门说起古人“清节孝义”这些天理良知,无不赞美敬仰,但在待人处事上却总是考虑私欲,这是为什么呢?戚继光回答说:“天理难复而易蔽,人欲难制而易纵。复理如仰天攻城,纵欲如下坡推毅。路旁之草,践铲而犹生者,欲也;琼台之花,灌溉而难茂者,理也。”戚继光用浅近贴切的比喻说明了加强品德修养、克服贪心私念的重要性,既能教诲弟弟,也能勉励自己。
戚继光在清理卫所钱粮时,发现制度混乱,刚到任不久,便连续接到揭发控告的呈文。如登州卫左所百户阮宽,呈控“本卫势恶,累犯不俊,贪餐违法”,揭发指挥佥事刘世昌,指使家人心腹,买通仓库主管,將应当发给本所各官的榔半数以上盗支肥己。本来就很微薄的薪俸被盗支了一大半去,百户无法交代,只能向戚继光呈文诉说冤苦:“边海贫官,老小张口待哺,全靠棒粮度日,近被奸豪盗支,实切贻害。”至于挪用公款、久借不还的事,更是习为常。对于这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行为,戚继光一一调查处理。
四、结语
蓬莱是戚继光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戚继光的政治生涯在后期是不顺利的,闲居、贬谪,一切看起来都很戏剧化,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辞官回到蓬莱。遥想年少袭爵、带兵戍边、处理屯田、练兵诸事。一场场,一幕幕都在眼前。基层的磨练,让戚继光更加了解大明王朝的江山,更懂得士兵,更受百姓爱戴。明朝政府为表彰戚家功绩,公元1565年在戚继光家乡修建了两座牌坊,西为“父子总督”坊,是朝廷为表彰戚继光和他父亲的功绩而建。东为“母子节孝”坊,是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祖母和他的父亲而立。至今,这两座牌坊依旧耸立在蓬莱阁景区的戚继光故居前,英雄不在,英魂长存。
参考文献:
[1]蔡玉臻,季培刚.蓬莱地方文化概要.[M].黄海数字出版社.2014(07)
[2]蓬莱市戚继光研究会.戚继光官职谥号考略[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3
[3]曲树程.戚继光在登州[J]山东社会科学.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