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新的课标理念也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该突出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强化化学探究意识。几年来,我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在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气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巧设质问,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愿意去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主动去解决,循环渐进的开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问,要问得恰当,问到关键处;问,要问得适宜,问到当问处;问,要问得有梯度,由简入难,难度适中。让学生时时有问题可想,并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开展,最终使学生形成开放式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兴趣,诱发创新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具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和探索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兴趣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获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点火实验;银镜反应的实验;钠、钾、铜的焰色反映实验;酸碱中和时使指示剂变色的实验等,都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思维源于发问,我们要想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以往,提出问题的往往是教师,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总是教给学生各种各样解题的方法、答题的技巧,然而却很少有教师去教学生怎样去提问。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这种质疑的能力甚至比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只有首先发现问题,才能够去解决问题,而一旦学生发现了一些之前没人发现的问题,再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活动。历史上有很多的化学家往往就是通过大胆质疑,才取得骄人的成绩。例如,我在做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往往就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然后在实验结束以后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并且提问的质量也会不断提升,这样,有了问题作为导向,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具有目标性和开放性,而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四、强化实验,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借助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验又可以给学生提供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新的发现,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思维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重视用实验来展示化学现象、验证化学原理、探索客观规律外,更要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在教学中,可以将“补充协同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将家庭小实验延伸到课堂实验,将实验习题改编为课堂探索实验。如在学习“苯酚”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溶度高于65℃时,则能:①与水混溶;②苯酚显酸性;③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学生先讨论实验设计,再分级进行操作,最后进行实验汇报。通过实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求教师深钻教材,不断开发实验资源,敢于打破常规,对学生放心放手,但同时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做好课堂上的应急准备。
五、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科技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创新情境。使科学理论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一幅熟悉的面孔、一个动人的事件、一场美丽的景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们进行化学跟现实生活中的联想,让他们了解化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化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使他们感受自然改造和科学创新的冲动,最终实现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的载体就是科技,科技的开展将影响着创新意识的根植。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设法为学生开展一些科技活动。比如:在化学课后,可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让他们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补充课外的一些知识,而进行一些富有趣味性并且具有意义的实验;同时引导他们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让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总之,学生的素质不是在一天两天就可以提高起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的事情,但只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不断地提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应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打开发挥每个学生创新能力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许珊珊.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新的课标理念也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该突出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强化化学探究意识。几年来,我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在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气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巧设质问,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愿意去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主动去解决,循环渐进的开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问,要问得恰当,问到关键处;问,要问得适宜,问到当问处;问,要问得有梯度,由简入难,难度适中。让学生时时有问题可想,并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开展,最终使学生形成开放式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兴趣,诱发创新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具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和探索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兴趣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获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点火实验;银镜反应的实验;钠、钾、铜的焰色反映实验;酸碱中和时使指示剂变色的实验等,都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思维源于发问,我们要想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以往,提出问题的往往是教师,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总是教给学生各种各样解题的方法、答题的技巧,然而却很少有教师去教学生怎样去提问。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这种质疑的能力甚至比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只有首先发现问题,才能够去解决问题,而一旦学生发现了一些之前没人发现的问题,再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活动。历史上有很多的化学家往往就是通过大胆质疑,才取得骄人的成绩。例如,我在做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往往就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然后在实验结束以后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并且提问的质量也会不断提升,这样,有了问题作为导向,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具有目标性和开放性,而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四、强化实验,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借助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验又可以给学生提供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新的发现,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思维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重视用实验来展示化学现象、验证化学原理、探索客观规律外,更要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在教学中,可以将“补充协同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将家庭小实验延伸到课堂实验,将实验习题改编为课堂探索实验。如在学习“苯酚”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溶度高于65℃时,则能:①与水混溶;②苯酚显酸性;③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学生先讨论实验设计,再分级进行操作,最后进行实验汇报。通过实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求教师深钻教材,不断开发实验资源,敢于打破常规,对学生放心放手,但同时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做好课堂上的应急准备。
五、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科技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创新情境。使科学理论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一幅熟悉的面孔、一个动人的事件、一场美丽的景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们进行化学跟现实生活中的联想,让他们了解化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化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使他们感受自然改造和科学创新的冲动,最终实现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的载体就是科技,科技的开展将影响着创新意识的根植。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设法为学生开展一些科技活动。比如:在化学课后,可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让他们结合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补充课外的一些知识,而进行一些富有趣味性并且具有意义的实验;同时引导他们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让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总之,学生的素质不是在一天两天就可以提高起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的事情,但只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不断地提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应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化学实验教学成为打开发挥每个学生创新能力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许珊珊.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