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一門新兴学科,创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等人。他们把积极心理学定位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一门学科,重点研究以人的幸福心理为核心的一切积极正向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积极心理学 X”的研究热潮,即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在“积极心理学 教育”这一领域,已从一些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研究。那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才能激活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自由的、愉悦的、幸福的情绪体验下,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养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阅读教学实践,尝试构建了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整体感知——主题表达——质疑问难——探究合作——拓展迁移。五个环节的操作及思考如下。
1.整体感知,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通常情况下,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阅读教与学的起点,整体感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本阅读的后续学习,因而教学之初,应该把阅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感知文本内容。主要做到三点:(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学生根据文体特点、文章长短、阅读习惯,“自己读自己的”,自由选择默读、轻声读、朗读、浏览等方式阅读课文。(2)给学生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不为赶课堂进度让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把文本真正完整地读完。(3)学生自由表达阅读初始感受。教师整体感知文本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尽量给众多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初始感受的机会,以探测阅读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整篇文本的感知程度,为文本阅读后续学习做准备。
2.主题表达,给学生发言的自由
阅读的快乐,对于成人,可能在于心领神会,对于孩子,可能更在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心得。教师应该创造机会,给学生表达快乐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具体可以这样做:(1)结合文体特点,把整体感知环节中学生阅读文本不同的初始感受,按照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几个大方面的发言主题,也可以侧重某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形成发言主题,作为某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2)学生把自己阅读文本时的发现、心得,按照主题进行归类,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3)围绕主题发言提纲,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自己阅读文本的发现、心得,老师及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
3.质疑问难,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跟着学情走。因而课堂研究的问题应该来自文本,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课前预先设计好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走。问题主要来自两个阶段,一是在整体感知教学阶段,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心灵在文本中自由漫步的过程,学生在形成对文本整体认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二是在主题表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者陈述心得、体会,发言者、倾听者思想在碰撞、交融的同时,也会在互相启发下生发出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读书中、交流中所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自由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优化,整合为课堂研讨的问题。当然,后续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又会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提炼成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4.去疑解难,给学生合作的自由
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环节所提出的问题,经由教师整合提炼为“教学问题”,对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该由学生解决。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组织不同学力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对于难点问题,学生个人力量解决不了,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然后小组交流研讨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5.拓展迁移,给学生设计的自由
适宜的拓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语段、文本知识的链接、拓展,教师不一定要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手头资料、身边资源,自主设计拓展内容,在课堂上适时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悟。当然,学生设计拓展、迁移的能力的形成,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耐心指导。先要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意识,然后教给学生结合文本特点拓展迁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上对学生课后努力寻找拓展材料要给予鼓励。
积极心理学本源是人本主义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的尝试,客观上遵从了积极心理学本质属性,即人文关怀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是把学生当作“人”、当作“发展中的人”来进行尊重。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自主、自由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课堂中自由地徜徉。整体感知环节,力图改变教师规定阅读方式、文本阅读抢时间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以及死板的感知模式。主题表达,意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主题、多角度的交流、发言,一方面可以“兵教兵”,即学生间互相交流,一方面也是让教师真正意义上从课堂现场了解学情,从而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形成“教学问题”,包括在研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都体现了“学生会的不讲”,“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去疑解难的“讲”的环节,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就让学生合作解决,都蕴含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文本的拓展练习,也放手给学生设计,因而拓展可能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
当然,这样的阅读教学范式,对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课堂整合学生问题形成“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问题”的目标性、层次性、难易度等都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临时生成,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是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非一日之功,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教学的艺术,正是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形成的,这也是教学的趣味,教师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近年来出现了“积极心理学 X”的研究热潮,即把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在“积极心理学 教育”这一领域,已从一些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研究。那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才能激活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自由的、愉悦的、幸福的情绪体验下,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养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阅读教学实践,尝试构建了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整体感知——主题表达——质疑问难——探究合作——拓展迁移。五个环节的操作及思考如下。
1.整体感知,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通常情况下,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阅读教与学的起点,整体感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本阅读的后续学习,因而教学之初,应该把阅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感知文本内容。主要做到三点:(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学生根据文体特点、文章长短、阅读习惯,“自己读自己的”,自由选择默读、轻声读、朗读、浏览等方式阅读课文。(2)给学生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不为赶课堂进度让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把文本真正完整地读完。(3)学生自由表达阅读初始感受。教师整体感知文本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尽量给众多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初始感受的机会,以探测阅读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整篇文本的感知程度,为文本阅读后续学习做准备。
2.主题表达,给学生发言的自由
阅读的快乐,对于成人,可能在于心领神会,对于孩子,可能更在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心得。教师应该创造机会,给学生表达快乐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具体可以这样做:(1)结合文体特点,把整体感知环节中学生阅读文本不同的初始感受,按照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几个大方面的发言主题,也可以侧重某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形成发言主题,作为某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2)学生把自己阅读文本时的发现、心得,按照主题进行归类,写好简要的发言提纲。(3)围绕主题发言提纲,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自己阅读文本的发现、心得,老师及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
3.质疑问难,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跟着学情走。因而课堂研究的问题应该来自文本,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课前预先设计好问题,用问题牵着学生走。问题主要来自两个阶段,一是在整体感知教学阶段,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心灵在文本中自由漫步的过程,学生在形成对文本整体认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二是在主题表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者陈述心得、体会,发言者、倾听者思想在碰撞、交融的同时,也会在互相启发下生发出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读书中、交流中所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自由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优化,整合为课堂研讨的问题。当然,后续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又会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提炼成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4.去疑解难,给学生合作的自由
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环节所提出的问题,经由教师整合提炼为“教学问题”,对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改变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该由学生解决。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组织不同学力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对于难点问题,学生个人力量解决不了,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然后小组交流研讨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5.拓展迁移,给学生设计的自由
适宜的拓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语段、文本知识的链接、拓展,教师不一定要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手头资料、身边资源,自主设计拓展内容,在课堂上适时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悟。当然,学生设计拓展、迁移的能力的形成,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耐心指导。先要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意识,然后教给学生结合文本特点拓展迁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上对学生课后努力寻找拓展材料要给予鼓励。
积极心理学本源是人本主义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五环节阅读教学范式的尝试,客观上遵从了积极心理学本质属性,即人文关怀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也是把学生当作“人”、当作“发展中的人”来进行尊重。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自主、自由的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课堂中自由地徜徉。整体感知环节,力图改变教师规定阅读方式、文本阅读抢时间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以及死板的感知模式。主题表达,意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主题、多角度的交流、发言,一方面可以“兵教兵”,即学生间互相交流,一方面也是让教师真正意义上从课堂现场了解学情,从而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形成“教学问题”,包括在研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都体现了“学生会的不讲”,“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去疑解难的“讲”的环节,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就让学生合作解决,都蕴含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文本的拓展练习,也放手给学生设计,因而拓展可能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
当然,这样的阅读教学范式,对上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课堂整合学生问题形成“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问题”的目标性、层次性、难易度等都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临时生成,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是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非一日之功,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但是,教学的艺术,正是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形成的,这也是教学的趣味,教师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