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今天,良好的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和谐幸福之本,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的日常生活中不过多地思考怎样适应生活,而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开展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 系列活动 家园合作 科学评价 环境 育人
幼儿时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而这种文明的熏陶必须从小开始。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将成为测量和评价幼儿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但由于目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能力差,交际能力差,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和谐和不同步性,从而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提出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明确的教育目标。另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其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培养教育至关重要;其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特别是现在外地农民工子女大量增加,受其地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农村幼儿家长大多外出打工,他们年轻有知识对子女成长发展有较高要求,但无暇对幼儿的教育,负看管主要职责的上一代又缺乏知识。新老两代监护人不同的教育观碰撞十分激烈。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有更强的生活学习交往能力。而这种素养大多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有一句话说,早期教育花一公斤气力等于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3—6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然而,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合作、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习惯成自然。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向幼儿提出合理要求,让幼儿逐步提高,循循善诱。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我们通过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遵守纪律,餐前便后洗手,自己动手吃饭。进餐后,自己收拾桌子、放碗、洗擦嘴的小毛巾。午睡前后,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主动收拾玩好的玩具,整理图书等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大班幼儿我们利用轮流当值日生,帮着擦桌子、端饭、分点心等,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高尚品德,强化他们劳动习惯的养成。还利用各种活动,教给幼儿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平时的勤劳、肯干、讲卫生,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刚扫地,孩子就拿来了簸箕;老师要去洗抹布,孩子就给你拿肥皂。老师抓住了幼儿平时的这些良好行为,及时表扬鼓励,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挤牙膏,如何使用牙刷,如何放置牙刷,等等,幼儿听清楚了,看明白了,然后练习,慢慢地就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除此之外,还有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等,我们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了随机教育。
3.通过晨间谈话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不良习惯的纠正。晨谈时,通过讲述雷锋、列宁等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利用课间教育活动,如教材中的《不爱用手的小河马》、《小兔的妈妈病了》、《小手的秘密》、《我自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你》等内容来教育幼儿什么事都要学会自己动手,不能懒惰。我们还通过编排童话剧、情景剧、故事等来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二、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通过综合活动的开展,使其形成好的习惯。如大班通过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班通过综合活动《友谊》、《小仙女的云》、《给熊奶奶读信》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幼儿养成乐意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良好的社会性习惯;小班通过学习儿歌《洗小手》、歌曲《漱口》等活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刷牙、漱口、洗脸、洗手等基本生活能力,慢慢的,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在一起,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延伸与深化。培养幼儿常规教育要重视家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就会使我们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老师在幼儿园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习惯,在家任其自然,就会产生二大于五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通短信平台、家长之窗、家长接送等时机,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联系与沟通,使家长明白、参与、监督,使家园教育同步。
四、发挥评价的功能,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提高有效性及巩固培养成果,我园把教育评价当做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先是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是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3.是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通过幼儿间的互评、教师对幼儿的点评、家长的参评等形式的评价活动,各班还开展了“每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评比活动,把小朋友的照片、名字展示在园班内的风采展示台。使激励效果更明显。
五、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培养良好习惯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些话道出了一个道理: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石。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人离开环境,就无行为可言。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墙的布置上,其布置应与培养相联系,并配以相应的教育内容。如小班是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小(1)班主题墙的布置就是以“小蚂蚁搬粮食”为主题,配以儿歌“小蚂蚁,搬粮食,嘿哟嘿哟搬不动。忽然有了好主意,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二、三,嘿哟嘿哟搬进洞。”这种形式能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其次体现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局上,我园力求建设一个花园式的幼儿园,给孩子一个美化、香化、绿化、儿童化的教育环境,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来提醒幼儿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最后体现在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上,教师们很重视自己的言行,因为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力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有序的习惯。时时处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于无形之中向孩子们展示哪些习惯才是好的。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习惯易于养成,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形成性格,性格日久决定前途。
参考文献:
[1]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冷静.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10,(01):17.
[4]邢强,车敬上.幼儿创新人格的结构与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1):20-23.
关键词: 系列活动 家园合作 科学评价 环境 育人
幼儿时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而这种文明的熏陶必须从小开始。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将成为测量和评价幼儿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但由于目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能力差,交际能力差,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和谐和不同步性,从而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提出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明确的教育目标。另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其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培养教育至关重要;其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特别是现在外地农民工子女大量增加,受其地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农村幼儿家长大多外出打工,他们年轻有知识对子女成长发展有较高要求,但无暇对幼儿的教育,负看管主要职责的上一代又缺乏知识。新老两代监护人不同的教育观碰撞十分激烈。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有更强的生活学习交往能力。而这种素养大多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有一句话说,早期教育花一公斤气力等于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3—6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然而,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合作、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习惯成自然。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向幼儿提出合理要求,让幼儿逐步提高,循循善诱。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我们通过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遵守纪律,餐前便后洗手,自己动手吃饭。进餐后,自己收拾桌子、放碗、洗擦嘴的小毛巾。午睡前后,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主动收拾玩好的玩具,整理图书等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大班幼儿我们利用轮流当值日生,帮着擦桌子、端饭、分点心等,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高尚品德,强化他们劳动习惯的养成。还利用各种活动,教给幼儿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平时的勤劳、肯干、讲卫生,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刚扫地,孩子就拿来了簸箕;老师要去洗抹布,孩子就给你拿肥皂。老师抓住了幼儿平时的这些良好行为,及时表扬鼓励,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挤牙膏,如何使用牙刷,如何放置牙刷,等等,幼儿听清楚了,看明白了,然后练习,慢慢地就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除此之外,还有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等,我们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了随机教育。
3.通过晨间谈话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不良习惯的纠正。晨谈时,通过讲述雷锋、列宁等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利用课间教育活动,如教材中的《不爱用手的小河马》、《小兔的妈妈病了》、《小手的秘密》、《我自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你》等内容来教育幼儿什么事都要学会自己动手,不能懒惰。我们还通过编排童话剧、情景剧、故事等来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二、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通过综合活动的开展,使其形成好的习惯。如大班通过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班通过综合活动《友谊》、《小仙女的云》、《给熊奶奶读信》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幼儿养成乐意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良好的社会性习惯;小班通过学习儿歌《洗小手》、歌曲《漱口》等活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刷牙、漱口、洗脸、洗手等基本生活能力,慢慢的,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在一起,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延伸与深化。培养幼儿常规教育要重视家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就会使我们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老师在幼儿园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习惯,在家任其自然,就会产生二大于五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通短信平台、家长之窗、家长接送等时机,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联系与沟通,使家长明白、参与、监督,使家园教育同步。
四、发挥评价的功能,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提高有效性及巩固培养成果,我园把教育评价当做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先是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是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3.是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通过幼儿间的互评、教师对幼儿的点评、家长的参评等形式的评价活动,各班还开展了“每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评比活动,把小朋友的照片、名字展示在园班内的风采展示台。使激励效果更明显。
五、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培养良好习惯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些话道出了一个道理: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石。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人离开环境,就无行为可言。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墙的布置上,其布置应与培养相联系,并配以相应的教育内容。如小班是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小(1)班主题墙的布置就是以“小蚂蚁搬粮食”为主题,配以儿歌“小蚂蚁,搬粮食,嘿哟嘿哟搬不动。忽然有了好主意,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二、三,嘿哟嘿哟搬进洞。”这种形式能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其次体现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局上,我园力求建设一个花园式的幼儿园,给孩子一个美化、香化、绿化、儿童化的教育环境,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来提醒幼儿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最后体现在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上,教师们很重视自己的言行,因为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力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有序的习惯。时时处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于无形之中向孩子们展示哪些习惯才是好的。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习惯易于养成,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形成性格,性格日久决定前途。
参考文献:
[1]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3]冷静.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10,(01):17.
[4]邢强,车敬上.幼儿创新人格的结构与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