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数学本应是个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从初见有趣现象的惊诧,到发现问题的迷惘,经历探究过程的刺激,最后到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小学生在认知、判断等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有一种探究的渴望,因而他们所具有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作为教师就应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有所创新,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为学生构造好一个能打开广阔空间的支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撬起自己的“地球”。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首先,重视学习目的,诱发学习动机
。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例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通过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其次,从情感入手,强化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放弃‘家长’作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
最后,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教学现代化的发展。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与社会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相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我们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见的物体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1、.营造数学实践活动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数学实践活动是指一个个的“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新大纲上提出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就是指的这种小课题学习。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如“方位问题”,教师只给出问题情节:“客人们要到我们学校参观,请同学们帮学校策划一下,制作一个标准的方位地图,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校园中建筑方位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引进3D打印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可以利用 3D 打印机轻松简单地构建立体几何体,使该定理的推理演示过程更加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从形象的实物和过程演示、推理中理解并掌握数学抽象概念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立体空间感。在“立体的截面”一课中,引导学生将自己需要观察的道具打印出来,从而更直观的观察它的截面,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运用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青少年都比较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爱护。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参与作出积极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会学”与“学会”的甜头,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愉快。
运用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来说,回答时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后进生”答对时,教师可以送给一面小红旗,或给予学生鼓励;但对“优等生”答对来说,只要一个点头,或说声“很好”就可以了;面对一位怯懦学生能举手回答问题,首先应肯定:“你很勇敢!” ;对于解题有创造性的学生,他们更喜欢这种解法,“你的思路太清晰了”、“你很会思考”等,如“一位学生上台准确无误的把几位同学板演有误的练习改正过来时,老师用肯定的口吻送上一句:“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些积极的评价,热情的鼓励,难道不比“奖牌”、“奖杯”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吗?每個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耐心地寻找教育的“契机”,让学生认识到,因为你有优点,因而你会成功,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更准确、更有效的构造一个支点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摸索。
单位:山东省青岛洛阳路第一小学 姓名:王虹
电话:13589296772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首先,重视学习目的,诱发学习动机
。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例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通过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其次,从情感入手,强化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思想,放弃‘家长’作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
最后,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教学现代化的发展。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与社会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相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我们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见的物体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1、.营造数学实践活动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数学实践活动是指一个个的“小课题”,即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新大纲上提出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就是指的这种小课题学习。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如“方位问题”,教师只给出问题情节:“客人们要到我们学校参观,请同学们帮学校策划一下,制作一个标准的方位地图,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校园中建筑方位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引进3D打印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可以利用 3D 打印机轻松简单地构建立体几何体,使该定理的推理演示过程更加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从形象的实物和过程演示、推理中理解并掌握数学抽象概念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立体空间感。在“立体的截面”一课中,引导学生将自己需要观察的道具打印出来,从而更直观的观察它的截面,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运用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青少年都比较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和爱护。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参与作出积极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会学”与“学会”的甜头,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愉快。
运用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来说,回答时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后进生”答对时,教师可以送给一面小红旗,或给予学生鼓励;但对“优等生”答对来说,只要一个点头,或说声“很好”就可以了;面对一位怯懦学生能举手回答问题,首先应肯定:“你很勇敢!” ;对于解题有创造性的学生,他们更喜欢这种解法,“你的思路太清晰了”、“你很会思考”等,如“一位学生上台准确无误的把几位同学板演有误的练习改正过来时,老师用肯定的口吻送上一句:“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些积极的评价,热情的鼓励,难道不比“奖牌”、“奖杯”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吗?每個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耐心地寻找教育的“契机”,让学生认识到,因为你有优点,因而你会成功,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更准确、更有效的构造一个支点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摸索。
单位:山东省青岛洛阳路第一小学 姓名:王虹
电话:1358929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