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智经盛多次主导了大型民航企业文化建设的咨询,如机场、空管局、航空公司等,对民航业态的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民航中南空管局等单位合作期间,就中国民航业如何建设民航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在这里与读者共享。
  
  军队文化的烙印
  
  我国民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军队管理,有着很深的军队文化烙印。尽管1980年邓小平提出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但由于体制的惯性,民航政企分开、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等第一轮管理体制改革,直到1986年以后才开始实施,2003年政企才完全脱钩。伴随着民航的改革发展,民航文化也逐步从军队文化向现代组织文化变革。
  军队文化作为民航行业文化主要来源之一,对民航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具有很多优秀的传统需要继承发扬。
  强烈的责任心:很长时间内,民航既有军队的血脉,又政企合一,待遇优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履行使命、职责高于一切的理念深深地扎根于老民航人的心中,责任、忠诚也成为民航文化的关键文化因素。
  坚强的意志:新中国是在西方敌对势力的诅咒、封锁,扼杀中崛起、成长和壮大的,民航发展有着同样的历程。民航人在困难重重的状况下将中国民航发展壮大,在世界民用航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
  严明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高度统一,始终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信。
  组织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民航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吸收新鲜的文化因素。随着民航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军队文化中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不良因素,开始制约民航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剔除不良因素。比如:
  组织活力不足:军队文化强调控制,下级服从上级,刻板而严格;往往更重视整体的“道德形象”,而忽视个性活力的张扬;循规蹈矩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的另一面为滞重滞后,保守封闭,主动性和创新变革不足。
  竞争意识不强:很长时间的军事供给制,建立在等级制度之上的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具有很深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这种思想观念反映在企业经营上,表现为等、靠、要的政策依赖性,缺乏主动开拓的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由于行业特性和过去较长时间的封闭性,使得大部分员工自我感觉良好,普遍存在求安逸的心态。
  效益意识淡薄:军队完成任务提倡奉献精神,不计奉献成本。但这种行为方式用在生产经营上,往往成为不计成本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与集约化经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距离甚远。
  关系比较复杂:民航自成系统,有一定的神秘性,与外界交往单一。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地面服务人员和维修保障人员,以及机场安检、边检、海关等人员,大都在严格要求的环境中作业。民航工作人员的子女、配偶等,也大部分工作、生活在同一单位、同一系统,构成了民航比较特殊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
  
  航空、机场和空管文化的异同性
  
  共性:三者都强调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设。围绕“大民航”的思路,航空运输企业、机场企业和空管单位均从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赋予民航文化新的内涵,保证民航业又好又快发展。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民航的生命线。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民航的安全生产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其中,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保证安全第一”已经成为民航总体工作的指导方针。民航整个行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毫不动摇,在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严格规章标准、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提高人员素质、增加安全投入和落实安全责任制等方面,纷纷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综合防御能力和水平。
  服务是民航发展的源动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占据更广泛市场空间的必要条件。航空、机场和空管三位一体,它们共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旅客、货主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民航业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健全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杭州机场提出了“快速响应、至诚至微、超越期望”的服务理念,中南空管局提出了“管制就是服务”的服务理念。
  管理是民航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民航管理也正按照建立新型民航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国内第一家整体与外资合作的机场,杭州机场通过与香港管理局的合作,积极吸收香港机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意识、精细化运作、人性化管理”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机场的改革转型。
  差异:航空公司直接面向旅客,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其开放程度和竞争程度在民航三大系统当中属最高,因而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都比较强,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
  空管作为事业单位,主要面向机场和航空公司,更多从事“幕后”工作,其封闭性在民航三大系统当中最强,这给外部一种神秘感,使得社会对其认知度较低,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空管工作的高科技、高风险、高强度等特征,使空管工作尤其是一线管制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因而如何通过内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机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介于航空公司和空管单位之间,但机场具有较强的区域垄断性,“大老爷”意识严重,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机场具有双重角色,既要承担社会功能,又要实现经济效益,面临着如何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
  
  民航文化建设的基本实践
  
  组织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组织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民航文化建设旨在打造民航行业的软实力,提高中国民航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航空、机场和空管纷纷开展文化建设,力图通过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促进管理、规范行为、塑造品牌。由于航空、机场和空管的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民航文化建设时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在“大民航”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民航各业态文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1、全面塑造机场文化,增强员工的市场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为机场转型提供思想支撑是机场文化建设的重点。机场文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才能克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落地。
  杭州机场作为国内第一家合资机场,引进了香港机场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面对发展改革、管理转型的关键战略时期,杭州机场展开了企业文化重塑工作,在重新提炼公司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各职能子文化建设,形成合力。例如对安全文化,大家都已习以为常,尽管对安全 工作十分重视,但缺乏激情,杭州机场赋予安全新内涵,激发员工热情;以“提升服务”为主题,从服务意识、服务流程、服务技能等方面入手,强化企业文化与服务工作结合度。杭州机场文化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工作要注重实效,要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并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才能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2、空管单位文化建设重点在于通过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空管文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组织文化建设必须与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凝聚队伍”效果。
  中南空管提出了“管制就是服务”的理念,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彻底克服管制员中的“老大”思想。通过策划开展理念宣贯大会、文化骨干培训营、全员培训、文化故事征集、文化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将文化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南空管的文化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文化建设要贴近员工实际,融入员工工作生活中,让员工感受参与文化建设的乐趣,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
  
  3、将文化理念融入服务工作,打造航空服务品牌,是航空企业的文化建设重点。航空文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必须与客户服务、品牌塑造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塑造形象”的效果。
  航空公司直接面向旅客,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意识的强弱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航空企业的生存地位与发展前景。面对交通运输和航空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航空公司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因而,如何将文化理念融入客户服务工作,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人性化,让旅客能“用经济仓的价格享受头等舱的服务”是众多航空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南航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塑造品牌形象,提炼了“南航心约”的文化理念体系,倡导用“心”服务,并开展服务技能竞赛、服务之星评比、空中小姐大赛等主题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民航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需要把文化理念逐步融入到组织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中,体现在每个员工的行动上。因为无论多好的文化理念,如果不能落地,也势必成为华而不实的口号。系统提炼民航特色的文化体系,把抽象的理念变成具体的行为,实现从理论认知向文化落地的转变,推动民航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民航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2008年,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大庆。也正是这一年,他们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随着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的开通试运营,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在北京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英国新假日旅游公司最近对世界各国地铁进行了评比,列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11条地铁排名。北京地铁名列第九,其现代与古典、人文与艺术的设计模式愈加为世界所关注
期刊
消费文化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不同的消费文化背景下,一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会表现出与之相匹配的特性。  消费文化本是一个很宽泛且宏大的话题,它可视为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呈现出一种科学的形态。而我们在此所谈的“消费文化”是狭义的,可界定为一种由消费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  在消费的作用下,不同的消费文化区域,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
期刊
这些措施使得消费者在困难时期仍能将自己视作有道德良知的人,在人们普遍认为商业应该为经济低迷负责的时候,这些措施还帮助企业改善了公共关系。  人们很容易做出这样的预测:经济衰退将中止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面对失去工作或房屋的担忧(或是现实),消费者会匆匆走过公平贸易的货架,去挑选一些家庭负担得起的东西。同时,企业会专注于拯救自身,而不是拯救地球。这个简单的预测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玛
期刊
企业必须将变革的目标表达明确,只有描述清晰才会易于员工理解,转化成行动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美国管理专家麦可·哈默和詹姆斯·钱匹在其名著——《改造企业》一书中明确指出,自20世纪末以来,企业面临的环境已完全改变。二十世纪80年代后,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行为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企业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及怎样提供,必须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为前提,否则就没有人愿意选择或消费。企业在产品质量、功能、价格等方面的竞
期刊
重点1:实施全方位创新  重点2:建设新的人才观和薪酬体系  重点3:建立责任文化体系  重点4:提升凝聚力和忠诚观  重点5:构建竞争基础上的和谐  重点6:重构信用文化体系  重点7: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点8:引导正确的消费文化    在上期的“本期关注”栏目中,刊登了《八大考验——王成荣教授透析企业“免疫力”》。那么,企业要想增强“免疫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快踏上持续健康发
期刊
不为企业创造精神价值,宣传思想工作就会在企业中失去存在的依据,更不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位地方国资委领导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国有企业的宣传部是生产形式主义最多的部门之一。”此话尖锐而辛辣。的确,现在不少宣传干部依然习惯于照搬照抄、鹦鹉学舌,满足于大张旗鼓、热热闹闹,就是没有真想为企业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克服形式主义?  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对企业宣传思
期刊
规章制度主要是抑制人性恶的一面,企业文化则主要是引导人性善的一面。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腾飞的一对不可或缺的翅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制度建设之路,主要进行了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无章可循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企业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职工多已驾轻就熟。然而,却有一些企业认为“制度万能”,进而把制度当成了管理的全部,这就未免失之偏颇了
期刊
今年夏天,我家搬进了市中心的个新建小区。小区环境不错,树木枝繁叶茂,草坪也是绿茵茵的,时常还有乌儿在这里驻足。小区里还有一个人造池塘,孩子们常常在这里玩耍。 天夜里,忽然从窗外传来阵阵蛙鸣,或急或缓,或高或低。群蛙的歌声就来自那个人造池塘,听蛙鸣此起彼伏,如同倾听深夜里的交响曲,一种久违的感觉顿时涌向心头。在城市生活多年的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听到这动人的蛙鸣了。  我小时候生活在乡下,每逢夏秋季节
期刊
一、从《一个出口大户的生死劫》到《出口大户生存调查》    2009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在京发布《出口大户生存调查》结果。  从今年4月到7月,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国内十大出口省市、3950家出口企业的经理人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并完成了两万三千多字的《金融危机下中国出口企业现状与期望调
期刊
中国的勘查设计企业已逾三十年历史,大多数逐步向市场经济蜕变,业务模式从单一设计走向多元经营,业务市场也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面对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和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国的勘查设计大多以“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作为发展目标,但如何创建成为当前的管理难题。笔者从企业文化管理视角切入,谈谈文化管理在实现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目标中的运用。勘查设计企业的管理环境分析  对勘查设计企业管理环境的分析,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