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也要学会大思维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大企业的思维方式


  我们通把企业按规模大小分开讨论,比如,小企业应该怎么管理,大企业应该怎么管控;又比如说,小企业要重机制,大企业要靠管理等等。但是如果小企业永远按照小企业的方式运作,它又怎么能够成为大企业?任正非曾说,你要想成為大企业,就必须按照大企业的方式去思考。究竟什么是“大企业的方式”?我们可以先从“利润”这个角度来切入分析。
  一般来说,现在的企业利润来自三个层面:
  第一是风口利润。当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市场时,这时候就有风口利润可赚。雷军说赶上了风口,猪都会飞起来。其实是在说,企业站在风口上的时候增长很快,赚钱也很快。而多数成为大企业的企业都是在某个时期进入风口的。我们最早去小米调研时,有一种感觉:从进门到会议室安排,到嘉宾跟你对话,整个过程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内部管理很松散。但是小米用5年时间做到700个亿规模,这就是风口的力量。

  第二是经营利润。笔者曾给红塔集团做管理顾问,当时红塔集团已经连续10年业绩下滑,但它仍然是当时烟草行业盈利最高的企业。不过,它的管理效率却很低,比如下级向上级提交一份咨询报告,周一提交讨论议题时,上司会说下周答复;当下级催要时,上司会说着什么急。企业效率如此低,但却仍然能赚钱,其实这不神奇,因为当时褚时健早已做好了经营上的布局,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巨额的经营利润。在改革开放初期,褚时健就和当地的烟农锁定了长期的产销关系,等于说他控制了云南的烟叶销售,其它烟草企业要想做烟草必须从云南进烟叶,也就是说必须从红塔进烟叶。红塔就这样用经营上的布局拿到了关键利润,所以它的经营利润掩盖了管理利润。
  第三是管理利润。以汽车行业为例,由于行业趋于稳定,不太可能在某个领域出现“风口”,而在经营层面各制造商之间拼杀得也很艰难,这时候就开始拼管理利润了。比如丰田1000多万辆的年生产量,虽然价格上和其他品牌差不多,但由于丰田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赚的钱就多一些,这就是在拼管理利润。
  在企业能赚的这三类钱中,风口利润可以掩盖经营和管理上的不足,有了经营上的利润也可以掩盖管理上的不足,当行业趋于稳定,利润空间变小时,管理利润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华为的管理能力很强,它跟小米在竞争手机市场的时候,当它还没看清楚小米的打法时,小米就占了上风;而当华为看清楚小米的经营招数时,它就直接拿成本打压。这时候再讲什么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来不及了,就会变成成本、质量、研发速度方面的竞争,很快,华为就占据了上风。

  由此可见,以上的三种利润中,管理利润其实是最持久的,每个行业最终都要趋于稳定,到最后还是要拼管理。

工业时代的管理文明


  我们都在谈互联网时代,但要研究企业的因果逻辑还是要研究工业时代的大企业方式。因为工业时代的大企业方式是被时间证明过的,互联网模式目前还没有经过检验。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工业时代的大企业方式,重点要研究哪些知识和经验是不变的,哪些是需要变的。
  ●业务标准化
  业务标准化,这是福特的经验。从福特开始,才有了大企业的概念。福特的方式是大市场、大规模分销、大规模生产,这是大企业在业务上的一个基本逻辑。要想做大市场必须以大规模的分销为基础,生产上必须有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这便是福特做大的逻辑。
  因为要面临大市场,所以价格就要满足普通消费者的要求;因为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要求,就应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分散性特点,而大规模生产能够降低成本,这是业务逻辑。到现在为止,互联网并没有颠覆这个逻辑。小米的产品线那么长,搞生态链,但把小米当成一个电商平台的时候会发现,它还是有这个大规模的逻辑——有大量需求、能重复购买的产品,小米自己做;那些外围的(核心产品之外的)、细分的产品,它不自己做,而是通过并购组合进生态链里来。所以这叫大市场、大规模分销、大规模生产,由此导出来的组织逻辑就是业务标准化。
  工业时代教给了我们一个基本原理: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福特所做的所有工作就是把业务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协作。无论将来企业是做分布式,做生态链,还是做平台 项目组织形式,其实内部协作的方式都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而且标准化决定了大组织之间的协作,决定了获得人力资源的相对简单。福特能把制造一辆车分解成2000多个工作,2000多个工作里,再细分有多少是可以“一条腿”也能干,有几个是“没有手”也可以干的,把它标准化之后,使得它可以简单地获取人力资源。
  ●人才专业化
  资源千差万别,回到组织逻辑里面就是人才专业化。人一定要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就很难获得人才。很多企业说,淘宝任命了一个33岁的总经理,我们为什么提拔一个40岁的总经理还要犹豫再三,还要培训,还要老板“扶上马走一程”?这是因为你的业务太复杂,对人才的要求太高了。
  ●管理职业化
  福特发现了“业务标准化”和“人才专业化”这两个原理以后飞速地发展,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它遇到了障碍——当它的业务出现瓶颈的时候,新业务发育不出来,它的优势限制了自己。解决了生产的标准化、人才的专业化,却没办法解决企业家个人的障碍。
  斯隆在《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中主要讲了两件事,第一个是事业部怎么建立的,企业如何复制新业务,第二件事是管理的职业化,即一个企业家怎么带着职业化的团队把企业做起来。通用打败福特,是一群人打败一个人的战争,这就叫管理职业化。

为什么多数企业跨不过成长之坎


  大规模生产经过两次演进,一个是福特,一个是丰田。丰田的精益生产解决了柔性化生产的问题,把大规模中的“最小规模”降低了,人工智能、智能化生产、工业4.0都是在进一步降低最小规模,让规模达到成本最优,但原理依然没有改变。
  中国企业一直在向着这三条原理努力,华为是典型。华为在1996年以后一直沿着这个思路走,搞了三个业务过程的梳理,其实就是寻求业务标准化的过程。还有它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就是在做管理职业化和人才专业化,华为当时导入的3P,也可以称之为4P,即职位评价系统、薪酬管理系统、职业训练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职业通道走的是专业化路线,薪酬也是刺激人才走专业化路线,还有训练系统。华为强大的训练系统就是要把人按照业务标准化的要求满足职位需求。这是华为走向大企业的逻辑。

  道理很简单,为什么多数企业却跨不过去?在2017年财富五百强里面,中国企业五百强排名第500名是120亿元,其实100亿左右还只能算是中间规模企业。中国有4000万家企业,才500多家过百亿元规模的,说明中国企业还没有走出一条大企业的发展路子。
  大多数企业为什么跨不过去成长之坎?笔者认为,一部分是命中注定的因素,没有赶上大市场、行业大发展的风口等,因为这些都不是企业能规划出来的。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自身没有完成跨越。当年仅深圳市就有18家跟华为做一样代理业务的,但现在这些企业都消声匿迹了,即便在“风口”上,他们也没能完成自我超越。

什么是小企业的方式


  我们在咨询中遇到的普遍难题是:对于大部分没办法完成跨越的小企业来说,你让它按照大企业的方式去做是拔苗助长,反而会害了它。
  那小企业的方式是什么?对应大组织的方式,在它的观念里,客户就是上帝,我要听客户的,叫服务定制化,围绕着客户定位,它的资源也都是定制化的,它的能力也是定制化的,所谓用小企业的方式做小企业。
  这是小企业的逻辑,它的能力永远是它的成长瓶颈。对于小企业来说,资源就是财富,所以它会迁就个人。发现这个人不错,就可以为他量身定制福利体系,量身定制工资体系,量身设计职务、工作等,所以这是小企业的一个秘方,即“用人灰度化”,原则可以迁就人,而不是人服从原则。但走着走着,就出现“山头主义”了,企业不大但“山头”林立,连老板也搞不定了。华为在1994年其实就出现过这种问题,所以任正非说要“削藩”,不解决这个问题,小企业可能永远做不大。
  小企业崇尚“经营大于管理”,因为这样就可以放心地搞管理机制化:销售用提成制,生产用计件制,小的业务单元就弄个利润分享机制,这样它的利润也可以很好,但它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进行积累,管理水平没有跟进业务发展。管理过于追求极致的简单,这就是小企业的方式。机制是很重要,但是没有管理做不成大企业,而且,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机制协调的,它必须借助于管理的手段。完全依赖机制的话,做每件事情都变成了一种交易,每个人都在考虑利益怎么分。小企业如果不改变这种方式,它是做不成大企业的。

小企业怎么做大


  小企业要有做小企业的方式,如果上来就搞管理,成本太高;但它如果一直照着小企业的玩法,它又做不大,这个矛盾怎么破?
  ●成长思维
  以未来为视角,在现实中妥协。简单说,一是“未来视角”。“以未来视角在现实当中妥协”,你一定是着眼于未来而活在当下的。华为在制定《华为基本法》时期,就废除了销售提成制,建设评价体系。华为在1994年以后就没有提成制了,看当年的KPI记录,业务员的收入中,销售提成占比都不超过20%。
  早期,任正非认为评价一定是基于战略的,如果单搞提成其实就等于降低了管理合法性——业务员会想,我干了该干的事,该拿多少钱拿多少钱,你还管我干吗?华为当年基于战略做评价,但是在早期它的战略管理能力没那么强,它的管理能力也没那么强,所以华为在早期还是倾向于收入指标、财务指标,到了2000年才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但华为是按照未来视觉在现实中妥协的,它的评价体系是基于现实的条件一版一版地迭代前进。任正非讲过,事情要一步到位,理念上要一步一步来。
  很多中国企业家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机制,搭起一个平台,让别人拼命干,自己袖手旁观,还能挣大钱——但这只是理想而已,现实中其实不存在。企业要做大,必须是由评价体系引领着企业一步一步不断接近理想,企业是按照理想的样子,按照未来的样子在现实中妥协,而不是安于现实。这是成长思维中的“未来视角”。
  以系统为视角,在专业上妥协。专业人士很容易过于追求完美,但企业不能犯完美主义的錯误。举个例子,在做员工评价时,完美的评价分三个维度:绩效、能力和态度(价值观),但评价要有前提,你平时抓了什么绩效,你才能评价什么绩效;平时重视了能力,你才能评价能力;平时管理价值观,才能评价价值观。很多企业的在日常管理中,并不关注价值观,到评价的时候想对员工的价值观做个评价,其实是做不到的,或者做了,也是粗枝大叶,结果根本靠不住。人们都知道,评价价值观的关键是评价行为,在企业的管理系统没有对关键绩效行为做记录之前,很难做出评价。专业上一个环节很难做得完美,要想做得更好,就需要其他专业的支撑。所以当系统上有限制时,在专业领域应该正视系统的限制,先用妥协的办法处理,等限制条件解决后,再在专业上突破。
  以动态的视角,在滚动中迭代。还有就是用动态的视角在滚动中迭代。其实理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华为的价值观是“以奋斗者为本”,华为识别奋斗者的标准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早期公司在有今天没明天的时候,谁买公司的股权谁就是奋斗者,你敢把钱砸在这里就是奋斗者,就是公司的“命运共同体”,那时候评价识别奋斗者很简单。后来华为的股票值钱了,投资在这里是一种福利而不是奋斗者的象征了,所以华为搞无条件加班……它的标准是在现实当中动态调整的。
  总之,成长性思维是这样一种状态:作为一个小企业,走向未来时,必须先审视自己的管理系统,否则很多时候管理系统会从基因上限制企业的成长。
  ●变革思维
  在有成长思维的同时,还要有“变革思维”。在企业规模尚小时,是很难预见到自己能成为一个大企业的。一旦发现变大的机会来了,风口来了,又该怎么办呢?
  变革,是小企业走向大企业的关键一步。企业在创业期其实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大企业,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拿到订单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成为大企业,但小企业遇到机会窗打开的时候,能不能在管理上适时地变革走向一个大企业,取决于管理者有没有变革思维。如果华为在1995年左右不整理它的业务,把原来的小企业习惯在这个时候变革起来,它遇到后面的机会,也是起不来的。所以,变革思维很重要,但变革要有思维,有价值观,方法上怎么走,机制上怎么建,这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实践中,时常出现这种的现象:用人单位当月安排新聘用的劳动者到岗工作,次月再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当然,用人单位这样操作并不违法,因为法律在订立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方面给予了用人单位三十日的“宽限期”。事实上,用人单位当月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次月才会生效。此时,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到社会保险生效之前,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而言就会出现一段社会保险提供保障的“空窗期”,通常称之为“社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城镇化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社会控制的放松,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快车道。30年中,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了约30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即将超过50%。但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来看,中国城镇化程度仍然滞后了近10个百分点。    城镇化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若干以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为核心的城市集群,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三大
又到了“金三银四”招聘季,各家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抢招人才。可是在网罗各种人才的时候,一些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也叫苦不迭——不少求职者在面试时表现优异,入职之后却“货不对版”。于是HR们悔不当初——为啥做背景调查时没能细致些,争取提前发现问题呢?  说起背景调查,大家可能觉得很平常,其实具体操作起来还是很有讲究的。现有的背景调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二是委托第三
员工入狱,怎样为其办理退休  来信咨询:我单位某职工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久前却被判处有期徒刑,我单位还没来得及与其解除劳动关系,请问该如何为其办理退休?  专家解答:根据相关规定,企业职工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劳动教养,执行期间或执行期满时已达到、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2个月内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劳动教养的,如符合退休条件,应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户籍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其户籍
小区附近开了一家连锁面馆,据说这是当地老字号。好奇,也想去捧个人场。走到门口才发觉自己是个多余人,食客们早就排起了M形长队。我是急性子,自然不会凑热闹。只听见里面一位六十岁模样的长者说,“我从二十几岁就吃这家面,如今终于开到家门口了,还是那个老味道。”另一位小姑娘说,“我刚会吃饭时,奶奶就带我来这家面馆,尤其到了冬天,连汤带面,那叫一个香。”还有人说,“这么多年都没涨价,良心面馆。”  我是外地人
码字累了,就喜欢摆弄一会儿手机。我喜欢下象棋,就在手机上安装一款中国象棋APP。怎奈棋艺不精,总是输给那些不相识的对手。为寻求心理平衡,就与智能系统对决,尽管前几局胜出,后发现它已将我下棋的套路记忆下来,步步克制我的招数。我越赢不了,就越想赢,总是不停地变换招数,一关一关地闯,有时都顾不得那一堆还未完成的工作。  很沮丧,发朋友圈抱怨。朋友留言:连世界冠军都被阿尔法狗打败,你又如何?  相比我个人
前几日参加同学聚会。中年男人聚在一起,工作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林森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在一家电器公司做HRVP(人力资源总裁),HR能做到他这个职位,实属不易。在分享工作经验时,林森自夸道:“不是我吹牛,我说一,老板不敢说二。在企业里,谁能掌控老板,谁就能掌控前途。学不会向上管理,你再有能力也没用。”我喜欢总结,林森同学的话里藏着一个管理学名词“向上管理”。但是我不敢苟同林森的观点,如果仅把向上管理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约束劳动者离职后的择业权,用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持市场核心竞争力。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情况难以进行有效掌控。为此,用人单位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专门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报告义务”,即要求劳动者主动汇报就业等情况并提交相应的依据。那么,“报告义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违反“报告义务”是否等于违反了竞业
华为走到今天,是靠着对客户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坚持把对客户的诚信做到极致。  现在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你不提高品质,就会驱赶老百姓到国外去爆买。日前见了日本代表团,他们表示很开心。这几年中国人到日本去抢购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人民币!3万亿人民币呀!这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呀!我在日本亲眼目睹过这样的事实,那么多大巴士,载满了中国人,在日本狂购。都说国内市场在萎缩,怎么中国人这
全国各地相继公布2014年的平均工资数据,其中,北京的平均工资最高。2014年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268元,为最低的河南省的2.4倍。消息一公布,在北京工作的郭昊不禁打个冷战,他觉得自己拖了首都人民的后腿,愧对家乡父老。郭昊在这个人人向往的北京已经工作三年了,他并没有像“神话”里说得那样: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阴暗的地下室搬到了宽敞的两室一厅。央广网曾对“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