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演
百里奚 蹇叔
秦穆公
友情客串
晉献公 公孙无知
王子颓 虞君
精彩预告
有句电影台词这么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无论何时何处,人才总是宝贵的。当然,越是变化激烈、风起云涌的时代,人才的价值也越大。可奇怪的是,在变局已经显现的春秋时期,有人居然只用五张羊皮,就给国家换来一位宝贵的人才。
秦穆公爱才
还记得之前说到的曹刿吗?他原本地位不高,却也能被国君重用。这是因为旧秩序在渐渐崩溃,为了让国家强盛,聪明的国君开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因此,曹刿可以一步做到大夫,齐桓公也可以重用原本是仇敌的管仲。
秦穆公通常被算作春秋五霸之一,他能成就霸业,和善用人才很有关系。不过在春秋时,君主选用人才,人才也会选择君主。蹇叔就劝阻百里奚,不要为那些无道的主人做事,结果百里奚还是因侍奉无能的虞国国君而遭遇厄难。《史记》记载,当年迈的百里奚坐着囚车来到秦国,秦穆公亲自释放他,并向他询问国事。此时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配得上您来向我请教呢。”他要考一考穆公,看看穆公是否是个明智的主公。穆公回答说:“虞国败亡,那是虞君不听您话的缘故,这并非您的过错啊。”秦穆公坚持请教,于是百里奚与他谈论国事,说得穆公心悦诚服。
秦穆公爱惜人才的事例还有许多,即便后来因骄纵而遭逢失败,也能立即揽责悔过,公开对回国的败军痛哭说:“是我不听蹇叔的话,害你们失败受辱,这都是我的罪过,你们是没有罪的。”由此对照,可以看出秦穆公先前为百里奚的“辩护”是极为诚恳的,并不是糊弄人的场面话。可秦穆公英明一世,死后却留下一个极大的污点,而这污点竟也与人才有关。秦穆公死后,有一百七十七人为他殉葬,其中就有三位秦国杰出的良才。以活人殉葬,是秦国相沿已久的极野蛮的陋习。秦穆公在春秋君主中最以善待人才著称,同时又因以人才殉葬背上恶名,可以说是成也人才,毁也人才了。
秦人的气质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嬴政的大名,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扫灭六国的秦国是多么强大,多么意气风发,但往前追溯千年,秦人的经历就坎坷多了。
秦人的祖先原本侍奉殷商,在武王伐纣和后来的管叔、蔡叔叛乱时,他们都与周对立,因而被周人迁到西方,叫他们去对付戎狄。直到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这才被升为诸侯。
秦人的领地多半是在与戎狄的不断征战中得来,加上久居西方边陲,深受戎狄习俗的影响,让他们极为勇悍善战。《诗经》中最为出名的一首战歌,就来自《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袍是战袍,泽是贴身内衣。这首诗大意是说:怎能说我们没有衣服?大伙儿同穿一件衣,秦王下令征讨,咱们修理好武器,一同去作战吧!
军中缺少衣服是事实,可“岂曰”是怎么能说的意思,带有强烈的反问语气。既然困难无法改变,战争迫在眉睫,那何必再把困难挂在心上呢!手足同袍所能激扬起的意气已然超越了所有艰苦,叫人散尽所有怯懦与悲观,大伙一起同仇敌忾,共渡难关吧!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评论这首慷慨激昂的歌谣时,不由感叹说:秦人的气质,大概就是崇尚气概勇力,忘生轻死的吧!
百里奚 蹇叔
秦穆公
友情客串
晉献公 公孙无知
王子颓 虞君
精彩预告
有句电影台词这么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无论何时何处,人才总是宝贵的。当然,越是变化激烈、风起云涌的时代,人才的价值也越大。可奇怪的是,在变局已经显现的春秋时期,有人居然只用五张羊皮,就给国家换来一位宝贵的人才。
秦穆公爱才
还记得之前说到的曹刿吗?他原本地位不高,却也能被国君重用。这是因为旧秩序在渐渐崩溃,为了让国家强盛,聪明的国君开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因此,曹刿可以一步做到大夫,齐桓公也可以重用原本是仇敌的管仲。
秦穆公通常被算作春秋五霸之一,他能成就霸业,和善用人才很有关系。不过在春秋时,君主选用人才,人才也会选择君主。蹇叔就劝阻百里奚,不要为那些无道的主人做事,结果百里奚还是因侍奉无能的虞国国君而遭遇厄难。《史记》记载,当年迈的百里奚坐着囚车来到秦国,秦穆公亲自释放他,并向他询问国事。此时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配得上您来向我请教呢。”他要考一考穆公,看看穆公是否是个明智的主公。穆公回答说:“虞国败亡,那是虞君不听您话的缘故,这并非您的过错啊。”秦穆公坚持请教,于是百里奚与他谈论国事,说得穆公心悦诚服。
秦穆公爱惜人才的事例还有许多,即便后来因骄纵而遭逢失败,也能立即揽责悔过,公开对回国的败军痛哭说:“是我不听蹇叔的话,害你们失败受辱,这都是我的罪过,你们是没有罪的。”由此对照,可以看出秦穆公先前为百里奚的“辩护”是极为诚恳的,并不是糊弄人的场面话。可秦穆公英明一世,死后却留下一个极大的污点,而这污点竟也与人才有关。秦穆公死后,有一百七十七人为他殉葬,其中就有三位秦国杰出的良才。以活人殉葬,是秦国相沿已久的极野蛮的陋习。秦穆公在春秋君主中最以善待人才著称,同时又因以人才殉葬背上恶名,可以说是成也人才,毁也人才了。
秦人的气质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嬴政的大名,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扫灭六国的秦国是多么强大,多么意气风发,但往前追溯千年,秦人的经历就坎坷多了。
秦人的祖先原本侍奉殷商,在武王伐纣和后来的管叔、蔡叔叛乱时,他们都与周对立,因而被周人迁到西方,叫他们去对付戎狄。直到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这才被升为诸侯。
秦人的领地多半是在与戎狄的不断征战中得来,加上久居西方边陲,深受戎狄习俗的影响,让他们极为勇悍善战。《诗经》中最为出名的一首战歌,就来自《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袍是战袍,泽是贴身内衣。这首诗大意是说:怎能说我们没有衣服?大伙儿同穿一件衣,秦王下令征讨,咱们修理好武器,一同去作战吧!
军中缺少衣服是事实,可“岂曰”是怎么能说的意思,带有强烈的反问语气。既然困难无法改变,战争迫在眉睫,那何必再把困难挂在心上呢!手足同袍所能激扬起的意气已然超越了所有艰苦,叫人散尽所有怯懦与悲观,大伙一起同仇敌忾,共渡难关吧!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评论这首慷慨激昂的歌谣时,不由感叹说:秦人的气质,大概就是崇尚气概勇力,忘生轻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