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性已引起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作者结合幼教经历,从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追索和探究、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和措施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小学化倾向 对策措施
c、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伤害着可爱的孩子。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主要表现:一是将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拼音、写字、算术、珠算,更有甚者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二是很多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三是幼儿园进行多种考试竞赛,有的幼儿园进行一年级的考试,并将次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四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时欢笑声;五是语文、数学、英语的教辅材料进入幼儿园;六是幼儿背书包上学,课桌与小学一样摆放,学前班和大班的桌椅占满活动室,没有活动区,等等。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追索和探究
一是社会风气助推。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就是幼儿园是否用写、读、算、背的方式教孩子小学知识,使幼儿园承受压力,只能顺风走、随大流,对孩子强行施行写、算、读、背等教育内容,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二是教育机制使然。幼小衔接流向问题,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更注重的是幼儿园向上衔接小学,而不是让小学向下衔接幼儿园,这客观上促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往小学方向去靠。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地方幼儿读完幼儿园后要升入小学,特别是要进入好一点的小学,必须经过考试,考不及格就没有报读的机会。这样促使家长只能把希望投到幼儿园,迫切要求幼儿园进行各种并不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教学。
三、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理念先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订保教工作计划,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体、智、德、美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及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成长的危害,不盲从社会不良风气,不迎合家长和社会的“畸形”需求,做好纯正的幼儿教育。《指南》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要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家长正确认知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各种能力的发展,认识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需求,彻底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
二是立足治本,健全完善社会教育机制。要完善幼小衔接机制,重新梳理界定幼小衔接的流向问题,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衔接方向,让小学一年级主动向下衔接幼儿园,以此保持幼儿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学前教育能专注于孩子人格成长、个性培养与习惯培养等,杜绝幼儿园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延伸,确保幼儿园不被“小学化”。要规范小学入学制度,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小学入学一律取消笔试和面试,小学只做入学登记,考察年龄和学区,其他无关内容一律不准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发现违者,严肃惩处。要均衡发展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财政性保障,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提升幼儿园软硬件水平,配备高、精、专的师资教育队伍及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真正“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三是多管齐下,家、园、社会协力共担责。家庭、幼儿园要互信、互动、配合,家长要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幼儿教育的主旨目标,不能单以幼儿的算术、识字、拼音等显性能力衡量、评价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从而形成不良舆论导向,影响幼儿园办园方向和教育理念。幼儿园要按照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力戒“小学化”,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加强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社会层面要树立导向,加大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知识,深刻分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弊端,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认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小学化倾向 对策措施
c、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伤害着可爱的孩子。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主要表现:一是将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拼音、写字、算术、珠算,更有甚者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二是很多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在一小时以上;三是幼儿园进行多种考试竞赛,有的幼儿园进行一年级的考试,并将次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四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幼儿的游戏时欢笑声;五是语文、数学、英语的教辅材料进入幼儿园;六是幼儿背书包上学,课桌与小学一样摆放,学前班和大班的桌椅占满活动室,没有活动区,等等。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追索和探究
一是社会风气助推。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就是幼儿园是否用写、读、算、背的方式教孩子小学知识,使幼儿园承受压力,只能顺风走、随大流,对孩子强行施行写、算、读、背等教育内容,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二是教育机制使然。幼小衔接流向问题,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更注重的是幼儿园向上衔接小学,而不是让小学向下衔接幼儿园,这客观上促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往小学方向去靠。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地方幼儿读完幼儿园后要升入小学,特别是要进入好一点的小学,必须经过考试,考不及格就没有报读的机会。这样促使家长只能把希望投到幼儿园,迫切要求幼儿园进行各种并不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教学。
三、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理念先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订保教工作计划,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体、智、德、美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及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成长的危害,不盲从社会不良风气,不迎合家长和社会的“畸形”需求,做好纯正的幼儿教育。《指南》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要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家长正确认知自己孩子在幼儿园各种能力的发展,认识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需求,彻底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
二是立足治本,健全完善社会教育机制。要完善幼小衔接机制,重新梳理界定幼小衔接的流向问题,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衔接方向,让小学一年级主动向下衔接幼儿园,以此保持幼儿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学前教育能专注于孩子人格成长、个性培养与习惯培养等,杜绝幼儿园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延伸,确保幼儿园不被“小学化”。要规范小学入学制度,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小学入学一律取消笔试和面试,小学只做入学登记,考察年龄和学区,其他无关内容一律不准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发现违者,严肃惩处。要均衡发展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财政性保障,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提升幼儿园软硬件水平,配备高、精、专的师资教育队伍及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真正“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三是多管齐下,家、园、社会协力共担责。家庭、幼儿园要互信、互动、配合,家长要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幼儿教育的主旨目标,不能单以幼儿的算术、识字、拼音等显性能力衡量、评价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从而形成不良舆论导向,影响幼儿园办园方向和教育理念。幼儿园要按照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力戒“小学化”,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加强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社会层面要树立导向,加大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知识,深刻分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弊端,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认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