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现状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基础课程,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现行法律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本文针对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理论性意见,以期有助于我国高校法律课程建设。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程 法律知识普及 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52-01
  
  一、高校法律基础课程设置的意义
  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项国家的高等小学教育政策,它事关到我国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确立、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与否,因此,要从战略上、深层意义上去认识和领会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高校高等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对于我国大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线路和基本方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十分有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要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制是主要的制度性保障。因此,学习高校法律基础课程能让高校大学生对于法律有个基础性认知,对于法律的普及,对于法制的建设十分有益。
  其次,高校高等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处于大学阶段的高校学生来说,大学正是青年学生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法律知识是培养高校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之必要手段。如果缺乏法律知识,没有法制观念,那就难以评判是非,就不能做到依法办事,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道路。
  再次,高校高等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从而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后备干部和各级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对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最后,高校高等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具备全面、深厚的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广泛的汲取知识是必要的。在一个法治社会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更是必要的。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事关到社会主义建设。
  二、高校法律基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注重形式,忽视实际效用
  现今高校法律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对于法律基础课,一些学校缺乏重视,比如在课时的设置上,课程安排的时间上以及授课教师的专业性上。由于一些学校对法律基础课程设置意义缺乏了解,在课时的设置上相对较少,在时间内学生难以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较少的课时也使课堂内容难以延伸。作为一门高校基础课程,上课的学生人数众多,集中上课便可以便于授课和利用教学资源,所以课程就长安排在晚间。由于时间的问题,学生上课期间易分散注意力,也易于产生疲惫感。在教师任用上,对于专业性的忽视使得法律课程的讲授无法真正的做到答疑解惑。这些教师专业的学科背景与经验,教授过程中力不从心,以至易于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二)内容枯燥,照本宣科
  在教学过程中,法律教材常常滞后于实践。比如关于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之类的较为前沿的知识教材中从未涉及。教材陈旧的问题十分凸出。讲课的内容上缺乏实际案例,而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选用上。所以,学生对于内容庞杂的法律知识难以做到真正、深入的理解,更加不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记忆。
  三、对现存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提出的建议
  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所存的问题不容忽视,这对于我国高等学校法律教育现状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针对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课时安排上要力求平衡,基础课程要保持一定比例,课时的安排要符合授课内容的多少,在上课课时内要完成指定内容,保证内容的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第二,由于教材的出版具有延迟性,所以要做到快速的更新教材是相对困难的。在原定的教材之外,学校应当进行内容的补充,可以以校内教材的形式进行补充。
  第三,在法律教师的选用上注重专业性。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在职责和义务,而如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就难以尽其责。法律基础课程对于专业性法律课程来说的相对浅显的,所以老师的专业性并不是强调对法律研究的深度与学历。而是要求老师具有专业背景,即有法律学校的学习背景,而且获得权威的认可。
  第四,注重课堂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终究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法律课程的意义也就指导学生更好的适应法治社会的生活,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现在课堂内容枯燥的问题,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法,老师可以从近期发生的事件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常识。如可以从近期热点的“酒驾”现象谈起,将相关的交通法律法規现象想结合,同学生进行互通的探讨。这样既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又利于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魏晓春,楮宸舸.法律信仰应是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唐都学刊.2004.
  [2]邓叶芬.浅谈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之性质.当代教育论坛.2008(6).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ESP教学理论,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大学英语应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相结合,在大学三四年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后续教育,实现大学英语“四
摘要当前我国公民文明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大学生文明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高校德育教育又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所以高校必须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让校园成为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之邦的先锋,让高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  关键词高职学生 深入践行 两个工程建设 三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贫困生界定是助学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助学措施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一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因贫困生界定困难而导致助学措施没有达到初衷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必要措施正确界定贫困生,促进助学贷款、助学金真正发放到贫困生手中。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财政拨发 奖学金 助学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42-02  
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高中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并且离子方程式也是高中化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因此,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规范书写,
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学习中其他因素的产生以动机为前提;足够的学习动机亦能弥补语言学习能力的不足。本文旨在研究新大学英语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为高中数学要进行开放式教学,也就是开放课堂,使每名学生都可以动起来,有发表看法的机会,整个教学活动都体现了全体学生参与、激烈讨论的过程,使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打造强健体魄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到学习压力、体育设施、体育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
本文研究总结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即,要定准办院方向,提升医院发展的领导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医院发展的推动力;铸牢医院品牌
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关于正义的讨论历来不绝于耳,Amartya Sen的新书《The Idea of Justic》可谓是继罗尔斯之后对正义理论的又一次检讨。本文中关于如何分配笛子的问题并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提高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对于学好物理、会学物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激发学